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1107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堆石料的临界状态与考虑颗粒破碎的本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应力水平时堆石料的颗粒破碎对其强度和变形机制有重要影响。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对重塑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描述较为成功,但目前颗粒破碎对堆石料的临界状态的影响及其数学描述鲜有研究。对堆石料进行了固结应力从0.4 MPa到4 MPa的18组固结排水和固结不排水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以及6组等向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排水条件和不排水条件下,不同的固结应力试样都趋于临界状态;堆石料的临界状态在q-p′平面和e-lgp′平面均为非线性变化。基于此试验结果,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在广义塑性力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料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与长河坝料的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堆石料从低围压0.4 MPa到高围压 3.5 MPa下的应力-应变特性  相似文献   
992.
吴志坚  陈拓  马巍 《岩土力学》2011,32(Z2):83-87
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的机车现场实时振动监测,在三轴流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时间硬化与Druker-Prager屈服破坏准则耦合的蠕变模型,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普通素土路基在等效机车荷载作用下的蠕变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ABAQUS软件中时间硬化与蠕变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路基运营过程中的时间效应,素土路基的竖向位移由路基顶部中心位置向路基内部和两侧逐渐减小,一年中的最大位移达14 mm,与该段的年沉降变形观测值一致。路基中心的蠕变应变值大于路基顶面和天然地表的应变值,路基中心受机车荷载的振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3.
马田田  韦昌富  李幻  陈盼  魏厚振 《岩土力学》2011,32(Z1):198-204
在Wheeler本构模型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水力与力学耦合的本构模型。该模型中的土-水特征曲线采用毛细滞回内变量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水力历史变化下毛细滞回现象对非饱和多孔介质变形的影响,同时也可描述非饱和多孔介质变形对渗流的影响。非饱和土的强度不仅与吸力有关,而且受到饱和度的影响。相同的吸力下,土样经过吸湿和脱湿路径的饱和度不同,因此,非饱和土的强度也不同。此模型以体积含水率的塑性变化和体变的塑性变化为硬化参数,不仅能描述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的强化作用,而且考虑了饱和度对强度及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基本吻合,证明该模型能够模拟非饱和土的主要特性。为了简化,此模型是在各向同性荷载下推得的,有待于推广到一般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提出减少沉降桩基础的带承台群桩桩间土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模型,得出根据静载荷试验P—W曲线求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安全系数K_1和K_2的方法,同时研究了安全系数K_1、K_2与桩距S_d同桩径D的比值n、单桩承载力发挥程度系数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The accumulative shear deformation of soft clays under cyclic loads is considered as pseudo-staticcreep.A pseudo-static elasto-plastic cyclic creep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visco-elasto-plastic theory.Theparameters in the model are determined by cyclic triaxial soil tests.A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stability of offshoresoft foundation under wave loads is given by combining the model with pseudo-static creep analysis.An exampleis analyzed by the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ability of foundations under waveloads can be analyzed by it an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failure modes ofshallow foundations.  相似文献   
996.
由于实验条件和实际地质条件的差别,在实验温压条件下得出的变形机制。流动律和微观组构不等同于岩石圈相同温压条件下的变形机制、流动律和微观组构。因此,用高温高压蠕变实验结果直接外推解释岩石圈流变时存在若干问题。只有把实验条件、变形机制、微观组构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理解和认识岩石圈流变特性,才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997.
白冰  李小春  石露  杜学飞 《岩土力学》2008,29(5):1233-1236
在材料塑性本构理论中应用热动力学原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引入的屈服(包括硬化)、破坏函数和塑性势概念的基础上,从数学上或者根据试验规律,假设(拟合)其函数形式,然后将热力学定律或准热力学公设作为附加约束引入本构模型;二是直接从热动力学出发,通过构造能量函数(热力学势)、耗散函数及较少的限制条件给出全部的塑性本构理论,而得到的本构理论自动满足热动力学原理。长期以来,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提出的大量屈服破坏函数,许多都是按照第一种方法给出的,却并未见到进行过严格的热动力学限制的验证。研究从塑性本构理论中上述两种研究方式在热力学定律的满足上的一致性出发,将求屈服函数对应的耗散势的问题归结为关于耗散势的偏微分方程求解问题,从理论上演绎出塑性理论中一族率无关线性屈服破坏函数对应的耗散势函数,从而将屈服破坏函数的热动力学验证问题转化为其对应耗散势的正负判断问题,也沟通了塑性理论中屈服破坏函数同热动力学中耗散势在概念上的联系,对于理解屈服破坏函数的热动力学内涵有重要理论意义。特别地,文中给出的求耗散势的方法具有一般性,不仅适合于线性的屈服破坏函数,也适合于非线性的屈服破坏函数。最后,利用热力学第2定律给出了一族线性屈服破坏函数具体的热力学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998.
考虑试验阻尼效应的一种土体动力双型抛物线本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学良  金星  陶夏新  韦永祥 《岩土力学》2008,29(8):2102-2110
针对土动力试验中土体反向卸载(或加载)曲线形状有时表现为先变化平缓后变化剧烈这一特征,基于土体实验结果的 和 曲线,建立了不规则荷载作用下可调的双型抛物线形式的本构曲线规则,阐述了A型和B型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及实现过程。采用9种方法对试验阻尼比的模拟对比,表明所建立的加卸载准则尤其能准确拟合试验阻尼值,是对广义Masing准则的一种简化及实用化。由于调制因子 的可变性,它具有更强地模拟试验本构曲线形状的能力。针对台湾Lotung DHB钻井台阵试验场地,以等效线性化方法SHAKE91、LSSRLI-1,时域非线性方法DESRA-2、Pyke方法、非Masing准则模型1、“隐式应力阻尼等效”模型、“阻尼比退化系数”模型和非Masing准则模型2以及双型抛物线本构模型等9种方法(或模型)分别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并将结果与强震观测记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型抛物线本构模型计算的复合加速度地震动的峰值大小、波形大小相对关系及后续波形,与实际地震记录较相一致,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修正剑桥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在ABAQUS中的数值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庆来  栾茂田  杨庆 《岩土力学》2008,29(1):269-273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所提供的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接口,针对修正的剑桥本构模型开发了隐式积分算法,并且与自动选择时间步长的增量有限元方程迭代解法相结合,对正常固结土与超固结土的三轴排水与不排水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发展的隐式本构积分算法与时间步长自动选择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够得到比较合理的数值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计算格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传庆  周辉  冯夏庭 《岩土力学》2008,29(3):596-602
统一强度理论是一个有着坚实理论基础、可表达各种岩土材料强度特性且被广泛应用的新的强度理论。FLAC3D是一个具有强大的计算分析功能且专门针对岩土工程问题开发并被广泛应用的数值分析软件。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无疑会大大促进岩土工程领域相关问题的解决。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有限差分方法中应用的基本理论格式。根据FLAC3D软件中UDM接口计算格式的要求,将统一强度理论引入其中,详细推导了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在FLAC3D软件中应用的计算公式。由于统一屈服面在应力空间内由12个面组成,在应力角为[0,π/3]的范围内,统一屈服面由两个相交面组成,为计算塑性因子及处理计算中应力超出屈服面的应力调整问题,利用应力角分析了应力空间的分区,推导了区域分界面的公式。最后,编制了相应的UDM接口程序对一圆形隧洞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对比了计算结果与解析解,结果很好地验证了此计算格式及相应接口程序的正确性。统一强度理论和FLAC3D软件的结合,将使二者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以解决更多的岩土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