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551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396篇
地质学   1009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60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参加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管理培训以及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了米埔保护区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公众意识及环境教育、生态监测和科研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内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比较分析,归纳出一系列值得内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借鉴和参考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42.
介绍了湖北龙感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和建设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在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资源管护与执法、科研监测、强化举措、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43.
水化学溶液下灰岩力学特性及神经网络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水化学溶液浸泡的饱和灰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了影响灰岩变形及强度等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认为随溶液酸碱度增加,弹性模量及峰值强度均有降低的趋势;相同pH值,Na2SO4溶液、蒸馏水和CaCl2溶液对灰岩强度的弱化程度依次降低;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强度逐渐增大,岩石到达峰值强度时的轴向变形也越来越大,塑性变形明显增加。考虑应力路径和化学溶液的影响,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建立了进化神经网络本构模型。通过样本学习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化学环境下灰岩的力学性能,5种不同化学环境下的力学试验验证了进化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化学环境下其他岩石的力学试验模拟。  相似文献   
944.
变埋深条件下饱和土爆炸能量耦合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穆朝民  任辉启  李永池  辛凯 《岩土力学》2010,31(5):1574-1578
通过在? 2.5 m×5 m模拟爆炸装置中进行了饱和土爆炸试验。利用自由场试验研究了饱和土在不同埋设深度条件下的爆炸问题,得到了相应的爆炸破坏效应的宏观特征和压力实测波形,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饱和土中爆炸波传播规律,并通过试验得到耦合系数的试验数据,绘制了耦合系数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封闭爆炸最小比例埋深为2.62 m/kg1/3,当比例埋深大于2.62 m/kg1/3时,峰值压力与动量受比例埋深的影响不大,此时爆炸能量基本被封闭在饱和土中。  相似文献   
945.
MODS耦合关系的界面过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的耦合关系,通过系统之间以及要素之间界面的过程表现出来。系统界面上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分布特点、变化特征、作用方式与相互关系,直接制约着MODS的结构与功能。干旱区一定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条件下.SPAC中水分的变化与水热耦合关系,成为MODS时空特征与过程模拟研究的重要方向。山地一绿洲系统界面的特征,绿洲一荒漠过渡带的生态过程以及MODS综合体的界面过程,都离不开水分、土壤、空气等介质,而水是干旱区自然环境综合体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以及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研究系统耦合及其界面过程对于生态系统的综合调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地面耦合的TM影像的大气校正--以珠江口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应用1998年的LANDSAT5 TM影像,对原始数据进行定标、辐射校正,求得地物的行星反射率,在简单的大气校正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山区阴影处植被的反射率求取大气向上垂直的透过率,反求大气光学厚度和太阳入射方向上的大气向下的透过率,从而确定大气校正的各项参数.并对大气校正前后的图像进行比较,发现校正过的影像中的典型地物的反射率和其标准的反射率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47.
温度和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破坏的细观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左建平  周宏伟  谢和平  鞠杨 《岩土力学》2008,29(6):1447-1482
针对矿产资源深部开采以及核废料处置等重大工程实际需求,对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下岩石变形、强度的理论和试验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影响下砂岩的变形破坏特性,发现对于小尺度下的砂岩试件,当温度从室温升到150 ℃,抗拉强度有所升高;而温度由150 ℃升高到300 ℃,抗拉强度又有所下降,这是以往研究中没有观察到的现象,详细分析了其原因。并通过比较宏观断口位置图和名义应力-应变曲线,认为温度对砂岩的局部变形破坏机制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断裂机制呈现脆性机制向延性机制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8.
Using NCEP/NCAR reanalysis, the structure of a wintertime typhoon named Nanmadol that landed on Taiwan 4 December, 2004 has been examined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Nanmadol looks similar in structure and time evolution to summer typhoons; the central part of it is warm and humid, and the convergence is observe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hile there is divergence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intertime and summertime typhoons are found. The southwest stream flow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cyclonic disturbance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seem significantly weaker in Nanmadol than in summertime typhoons. The EOF analysis performed for sea level pressure (SLP) of Nanmadol shows that about 90%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temporal changes in typhoon circula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two leading EOF modes of EOF1 and EOF2. EOF1 shows th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variations of Nanmadol while EOF2 shows the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SLP distributions that influences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Nanmadol.  相似文献   
949.
电场穿透作为强烈地磁活动期间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电动力学耦合的重要形式,近年来一直是空间物理学最为活跃的课题之一.在过去的近40年里人们一直关注于观测证据的寻找以及物理过程的模拟,“电场穿透效率”这一重要定量化指标直到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本文定义赤道电场增量与对应的行星际电场增量的比值为穿透效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穿透效率的地方时变化以及与中性风发电机的关系做了实验性讨论,在一定简化条件下结果表明:(1)不考虑跨极盖电势饱和的情况下,赤道电场增量与行星际电场增量呈线性关系,且中性风发电机并不影响电场穿透效率;(2)恒定重联线长度L的限定下,穿透效率具有明显地方时依赖性.例如对于L=2.6 RE,在9LT至23LT之间,穿透效率维持在10%左右;0LT至7LT之间,穿透效率迅速从2%上升至30%后又迅速回落到原始水平,形成尖峰.这些结果基本符合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950.
The Hyuganada region, a forearc region of Southwest Japan, is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interesting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features, i.e., significant aseismic crustal uplift of 120 m during the past 120 thousand years at the Miyazaki Plain, negative free-air gravity anomalies with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130 mgal, and relatively less cohesive interplate coupling compared with that for off the Shikoku and Kii Peninsula.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auses of these observations, we determined a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eismic data observed by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 (OBS) and land stations. P- and S-wave tomographic velocity structures clearly indicate the subducting slab and also the zones of high Poisson's ratio at 25–35 km depth along the coastline of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Hyuganada. The region with high Poisson's ratio may correspond to the serpentinized mantle wedge as suggested for other mantle wedges, and appears to be coincident with the zone for observed aseismic slips such as the slow-slip and after-slip events. Also, the detection may be related to a relatively weak interplate coupling in the Hyuganada region. The tomographic structures also indicate low velocity zones with a horizontal scale comparable to the Kyushu-Palau Ridge in and around the subducting slab. If we assume that the low velocity zones correspond to the subducted Kyushu-Palau Ridge, then the predicted gravity anomaly due to the density contrast between the low velocity zones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 can explain about 60% of the gravity anomaly in the Hyuganada region. The buoyancy is probably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crustal uplift observed in the Miyazaki Plain, the steep bending of the subducting slab and the normal fault-type earthquakes around the Hyuganada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