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平行岭谷区建设用地格局演变扩展的通道与低山阻隔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阳兵  张阳阳 《地理研究》2010,29(3):440-448
以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低山丘陵地区的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将研究区平行岭谷形成的近南北向低山条带分成5个区,以1978年MSS、1986年、1995年、2000年TM和2006年中巴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各分区条带内城镇用地格局演变模式和分区条带中城镇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探讨建设用地格局扩展演变的通道与低山阻隔效应。1978~2000年研究区除歌乐山-铜锣山之间外其余各区相对缓慢的城镇化过程,较充分地体现出了低山的阻隔效应。2000~2006年时段随研究区绕城高速、横穿南北向条带低山的隧道、跨江大桥和多条辐射状高速公路的逐步完善,歌乐山以西、铜锣山以东的城镇动态扩展度分别为601.32%、143.22%,人为通道对研究区建设用地的跳跃式空间扩散起着显著作用,充分体现了道路网络的通道效应。进一步分析研究区通道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可能范围,对研究区建设用地格局优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2.
河西走廊沙尘暴频数的时序分形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赵晶  徐建华 《中国沙漠》2003,23(4):415-419
对1961-1990年河西走廊沙尘暴频次资料进行的分形研究发现,沙尘暴发生的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计算所得其相空间的关联维数为5.52,表明要恰当地描述河西地区沙尘暴变化特征,需构造至少6个状态变量的动力学系统;在分析了沙尘暴频数时间序列的Kolmogorov熵为0.18、平均可预测时间尺度为5~6 a的基础上,运用R/S分析方法对1961-1990年中各时段沙尘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沙尘暴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表明上述方法是进行河西地区沙尘暴时间序列分形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3.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14年9月24至26日在鄱阳湖通江水道湖口至屏峰段使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对鱼类资源进行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目标强度平均值为-56.4±6.4 d B,范围为-69.9~-32.1 d B;估算的平均全长为7.6 cm,范围为1.2~98.0 cm;鱼类资源的平均密度为53.7 ind./1000 m3,范围为0~441.7 ind./1000 m3.在水平分布上,鱼类主要分布在湖口县、鞋山和屏峰附近3个水域.区域Ⅰ和区域Ⅲ的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区域Ⅱ的鱼类密度;区域Ⅲ的鱼类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区域Ⅰ和区域Ⅱ.在垂直分布上,多数鱼类栖息于主河槽的深水区,且大个体更倾向于深水区.在此基础上,利用Arc GIS地统计插值方法估算鄱阳湖通江水道湖口至屏峰山水域鱼类总数量约为6.2×107ind.,总生物量约620 t.结果表明,鄱阳湖通江水道是鱼类重要的栖息地,建议加强该水域的保护,保持鄱阳湖与长江的自然连通.  相似文献   
144.
Valley setting and confinement (or lack thereof) are primary controls on river character and behaviour. 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proxies for valley confinement, direct measures that quantify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confinement are generally lacking and/or inconsistently described. As such they do not lend themselves to consistent analysis over large spatial scales. Here we clearly define forms of confinement to aid in quantification of degrees of confinement. Types of margin that can induce confinement are differentiated as a valley margin, valley bottom margin, and/or anthropogenic margin. Such margins sometimes overlap and share the same location, and in other situations are separated, giving immediate clues as to the valley setting. We apply this framework to examples from Australia, United States and New Zealand, showing how this framework can be applied across the spectrum of river diversity. This method can help to inform interpretations of reach‐scale river behaviour,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antecedent controls on contemporary forms and processes. Clear definitions of confinement are shown to support catchment‐scale analysis of river patterns along longitudinal profiles, and appraisals of the geomorphic effectiveness of floods and sediment flux in catchments (e.g. process zone distribution, lateral sediment inputs and (dis)connectivity).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5.
河西走廊是我国中原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运输要道。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于中生代末—新生代早期的碰撞及持续至今的向北推挤作用的远程效应的影响, 河西走廊及邻区是现今地壳活动地区, 其中地震活动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已有地震资料分析显示, 公元1555年以来划分为2个平静期和2个活跃期, 现在处于1920年以来的第2个活跃期内; 而最近100年的第2个活跃期内又可以划分为5个相对平静阶段和5个相对活跃阶段, 目前处于2002年以来的第5个活跃阶段内。从大震重复周期分析, 区内各断裂带发生7.0~7.5级大地震的时间间隔为2000~3000年左右。结合各断裂带最近一次地震的时间, 推测未来100年发生7级以上大震可能性很大的区段是三个墩—松山地区、玉门地区、磁窑口—苦水沟地区和嘉峪关地区; 未来100年发生7级以上大震可能性较大的区段是石包城—昌马大坝区段和高台地区。与地震活动相关的研究工作应该在确认活动断裂的基础上加强大震重复周期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6.
河西走廊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依据河西走廊地下水系统的特点,探讨数值模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涉及含水层系统结构的概化,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潜水蒸发,泉群的处理以及由断层形成的地下水瀑布模拟等问题,以酒泉盆地为例,研究了数值模型在区域下水系统演化与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7.
河西东部绿洲农作物生物量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地处干旱绿洲的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1年农作物玉米生物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绿洲农作物生物量年际、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叶、穗、株干重的年内变化呈S型曲线,叶、叶鞘、茎、穗、株鲜重及叶鞘、茎干重的年内变化表现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一缓慢增长一下降的趋势;各生物量数值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存在不一致的年际变化,而生物量年内变化趋势在不同年份基本保持一致,但阶段变化速率有一定的年际差异。研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农作物生物量变化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物学进程及其生物量积累产生了一定的扰动.并且在不同生物量的不同生长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河西走廊地壳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是一个典型的压陷盆地,周边主要活动断裂带有:龙首山南缘活动断裂带、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带、昌马活动断裂带及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东段。河西走廊南侧是地球物理场和地壳结构骤变带,龙首山南缘活动断裂带和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带巨大的逆冲造就了走廊地区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最大厚度超过3500m~4000m,其中第四系沉积物最厚超过1000m.河西走廊及邻区大地形变强烈,更是地震活动带,历史上和现今发生了许多破坏性大地震和众多中小地震。从活动断裂带角度考虑,包括与西气东输管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以不同角度斜交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段(上赤金-宽滩山一带)、嘉峪关断裂带、榆木山断裂带都是现今构造活动性比较强烈的断裂带,它们的活动性包括长期蠕变和瞬间变形,必将对上述工程管线和交通干线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9.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综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功建 《地质学报》1998,72(4):289-300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从南到北穿过昆仑、祁连和北山3个构造带;在断面中划分出北昆仑-柴达木、中南祁连、北祁连、北山南部和北山北部5个构造地层地体;以及昆仑中央、北宗务隆、中祁连北缘、宽滩山及石板井-小黄山5条地体边界断裂带。断面内地壳厚度约50 ̄70km,中南祁连地体地壳厚度最大,显示有山根存在;岩石圈厚度约140 ̄150km。根据地球卫星及地震反射剖面结构表明:青藏高原为一个单独的岩石圈构造单  相似文献   
150.
湿地生态廊道是位于湿地区域之间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状通道,它能使湿地中基因流动,具有重要的栖息地、传输、滤过和阻抑以及物质源、汇等功能.通过研究湿地生态廊道的结构与功能特征,提出了湿地生态廊道设计的原则、标准和具体模式.同时,以三江平原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为案例,通过对该廊道区域的野外考察和调研,利用"3S"手段对廊道景观进行了设计,将廊道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及保护内容和强度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针对廊道地区的土地权属不同,提出了基于地方政府及农垦系统的湿地资源共管模式.将湿地生态廊道建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丰富了湿地生态廊道研究的理论,又为其他地区及其他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廊道提供模式示范,同时也促进了湿地的合理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