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350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3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71.
珠江口沿岸牡蛎养殖场沉积物及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珠江口9个牡蛎养殖场沉积物及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中的Cd、Cu、Zn、Pb、Cr和Ni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沉积物中的Cd、Cu、Zn、Pb、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5—3.8、32.4—108.0、58—395、13.2—96.1、14.7—39.9和9.35—40.15μg.g-1干重;牡蛎体内Cd、Cu、Zn、Pb、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1—12.07、128.8—380.6、1 456.2—1 938.4、0.43—0.98、3.26—10.53和1.44—3.31μg.g-1干重。河口区沿岸养殖牡蛎与沉积物中的Cd、Cr含量具显著相关(p<0.01;p<0.05),可作为Cd和Cr污染的良好指示生物。所有采样点牡蛎体内Pb和Cr含量均低于我国颁布的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但6个采样点的Cd含量略超过安全标准(1.00μg.g-1湿重);4个采样点的Cu含量略超过安全标准(50.00μg.g-1湿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72.
对虾养殖池环境修复作用菌固定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将对虾养殖池环境修复作用菌Lt 7511投放到虾池底部降解有机污染物,并且不造成二次污染。以沸石作为固定化载体,研究了影响固定化的因素、固定化菌降解有机物的性质及保藏方法。结果表明,沸石在500℃灼烧2h可除去绝大部分吸附水分,增大表面积;固定化过程中沸石粒度、菌液的浓度及体积对沸石吸附作用菌的能力都有影响,每kg 60目沸石可吸附0.46g菌体(干质量);沸石固定化菌对饵料浸出液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非固定化菌;真空保藏的固定化菌的存活情况明显优于保藏在空气中的固定化菌。  相似文献   
873.
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生物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为了解广西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的水质状况,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金陵至清川桥江段网箱养殖区设置2个监测断面,每两个月采样1次,对其水质和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密度和优势种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邕江网箱养殖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8属(种),绿藻、硅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2.8%、24.5%;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44属(种),优势种为轮虫类,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43.2%.总体看来,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数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浮游生物密度与种数季节变化趋势一致.邕江网箱养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介于59.28-66.87之间,属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Shannon-Wiener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分别介于1.35-1.56和0.2275-0.2586之间,表明邕江网箱养殖区在监测期内处于中营养—富营养状态,这与采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74.
陈开宁 《湖泊科学》1996,8(Z1):93-98
通过人工围隔内伊乐藻种植区、无草区和围隔外湖区对照点的水质,底质定期观测,研究了伊乐藻对围栏养鱼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栏养鱼残饲和排泄物增加了水中N、P和COD含量,使DO与pH值降低,但伊乐藻对N的净化能力较强,使种植区TN和ION比无草区低14.5%和33.1%;(2)围栏养鱼对底泥的影响,无草区无明显变化,伊乐藻种植区养鱼前期N、P、C含量均低于本底值,养鱼后期有明显的增加趋势;(3)据N、P投入、输出计算,输出和迁移至伊乐藻与鱼体的大于投入的,计算表明,在伊乐藻生长旺季,养鱼与种植面积之比为1:3.58时,不会增加水中N、P含量。(4)养殖水体稀释扩散试验结果,在有草水体中围栏养殖水体对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75.
在湖滩矮埂保水生态灭螺水域中,进行育珠性能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本水域特别对三角帆蚌具有优良的育珠性能;在冬、春两季湖滩落水干枯期间,矮围能保水50cm以上,活螺和螺卵淹死率达100%。  相似文献   
876.
秦皇岛海域属于我国渤海区域典型的大型海藻分布区,该海区资源丰富,在我国大型海藻区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于2021年秋季在该海域采集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样品进行活体培养,对其藻体附生的其他季节大型海藻的状况加以观察研究。通过实验生物学方法对石花菜附生藻生殖特征和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合附生藻形态特征进行物种分类鉴定。经过培养与鉴定,确定该水域石花菜的附生大型海藻共有7种,其中红藻4种,即丛出旋体藻(Audouinelladaviesii)、旋体藻(Auduinella sp.)、茎丝藻小枝变型(Stylonema alsidii f. ramosum)和日本新管藻(Neosiphonia japonica);绿藻2种,即苍白刚毛藻(Cladophora albida)和浒苔[Enteromorpha (Ulva) prolifera];蓝藻1种,即丝状鞘丝藻(Lyngbya confervoides);丛出旋体藻、茎丝藻小枝变型和苍白刚毛藻为河北海域的新记录物种。研究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培养可作为个体微小的附生大型海藻分类鉴定的有效补充方法,也能为分子鉴定提供纯净的...  相似文献   
877.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中巴经济走廊北段, 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带。基于地质记录和考古发现, 对该县4 000 a B.P.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结果发现, 研究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文化发展与传播起着重要的影响,3 500 ~ 2 800 a B.P.的干旱气候对应了中巴经济走廊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断, 随着气候好转, 东西方文化交流在该区域再次畅通; 2 600 ~ 2 200 a B.P.气候变干与中巴经济走廊北段文化交流再次衰落对应; 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兴衰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8.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自然环境复杂,生业经济形式多样,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是了解欧亚大陆古代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在该区域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但对其功能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一些中国内地不常见,而与中亚、欧亚草原类型相似的石器.本文对新疆伊犁地区青铜时代吉仁台沟口遗址(82.77°E,43.84°N;3600~3000 cal.a B.P.)出土的具有安德罗诺沃文化特征的长条形石磨盘、石杵和饼形石器的表层残留物进行了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为这些石器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分析结果显示,石器表面的淀粉粒来自禾本科小麦族(the tribe Triticeae)和某些块根块茎类植物,而石器表面发现的775粒植硅体中,粟类作物稃片植硅体占9%,其他类型的植硅体以早熟禾亚科(Pooideae)型和棒型为主,另在石杵上发现栝楼属(Trichosanthes)植物果皮植硅体及植物组织.结合遗址中大植物遗存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石磨盘曾用于研磨麦类作物种子和某些块根块茎类植物,石杵亦用于麦类作物研磨,但也对粟类作物进行脱壳以及加工栝楼属植物果实.用于分析的饼形石器有两种类型,第一类为打制饼形石器,残留物中的植物遗存显示可能与石磨盘组合用于加工植物的块根块茎;第二类为磨制饼形石器,其表面发现极少量粟类稃片植硅体,推测其可能用于粟类作物脱粒.研究结果为新疆伊犁地区考古遗址出土安德罗诺沃文化石器的功能、农作物加工过程,以及古代社会生计模式的认识提供了依据;石器残留物中块根块茎类淀粉粒以及农作物植硅体的发现,是对已有大植物遗存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879.
北部湾江洪扇贝养殖区的污损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对北部湾江洪扇贝养殖区的污损生物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养殖网笼的污损生物有8门20种,优势种为藤壶、钩虾、苔藓虫,其次是翡翠贻贝、牡蛎、海鞘、大型藻类和水螅。污损生物附着高峰在8、11和12月,1月的附着数量最少;藤壶附着高峰在8、11和12月,附着生物量占污损生物总量的56.0%,是养殖区污损生物防除的重点对象;钩虾附着高峰出现在8、9月,12和2月附着量也较高,其生物量占污损生物总量的18.0%;草苔虫附着高峰出现在4月,其生物量占污损生物总量的8.4%。污损生物附着量呈现由表层向底层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0.
中国经济头足类增养殖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足类(Cephalopods)是软体动物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开展头足类增养殖,对于保护中国种质资源、提高头足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中国主要的经济头足类,包括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拟目乌贼(S.lycidas)、虎斑乌贼(S.pharaonis)、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长蛸(Octopus minor)、真蛸(O.vulgaris)以及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的繁殖习性、幼体培育、成体养成等各阶段生活史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国头足类养殖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