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郭亚红 《地震地质》2006,28(3):481-486
伴随着孕震后期加剧的岩石应变与破裂过程,孕震区及其附近岩层出现机-电能量转换,并相应地激发了某些电磁效应。文中主要分析了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效应,提出了附加电离区的VLF电波检测等监测手段,对强震的短临预测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2.
北上台风暴雨过程涡散场的能量收支和转换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于玉斌  姚秀萍 《气象学报》1999,57(4):439-449
利用辐散风和旋转风的动能收支方程,对北方一次北上台风倒槽暴雨过程暴雨区内的涡散场能量收支和转换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暴雨区内动能的增加是暴雨增幅的一个主要原因.暴雨发展时,就旋转风动能(KR)而言,旋转风动能通量(HFR)辐合是主要能源,而旋转风的动能产生项(GR)是主要能汇;就辐散风动能(KD)而言,辐散风的动能产生项(GD)是主要能源,辐散风动能通量(HFD)辐散是主要能汇;总动能水平通量(HF)提供的辐合主要表现于对流层中、低层,这就使得低层辐合加强,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暴雨的增幅.在暴雨过程中次网格尺度效应由能源转变为能汇,在暴雨发展之时能汇减小;能量的转换项C(KD,KR)总为正值,在转换项中,地转效应项的贡献很大.说明暴雨过程能量均由KDKR转换,也就是说有效位能经KDKR转换,充分说明了在整个暴雨过程中,尽管辐散风动能变化(∂KD/∂t)很小,但是它在其中充当“桥梁”作用,C(KD,KR)在暴雨发展时达到最大,此时能量转换最为旺盛;对流层低层辐散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是暴雨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此次暴雨过程,在暴雨区内表现为斜压不稳定和正压稳定共存的特征,其发展过程是系统斜压不稳定增长,正压稳定性减弱的过程,暴雨增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暴雨区内低层斜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3.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确定对流层加权平均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基GPS气象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垂直方向上GPS信号的湿分量延时确定出可降水分 ,而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必须使用对流层加权平均温度。本文首先讨论了上述转换估计中加权平均温度的几种逼近方式及其容许误差 ,然后利用香港地区的地面和高空气象资料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了适合香港地区的对流层加权平均温度计算公式 ,通过数据分析表明 ,这个公式有效地消除了在香港地区使用Bevis经验公式引起的系统误差 ,较好地满足了地基GPS气象应用中实时性和高精度的要求。本研究也充分表明 ,在地基GPS气象研究中 ,应该利用本地区的气象资料来确定适合本地区的估计对流层加权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844.
两系法杂交稻65396在我国一季稻区的制种播差期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超高产水平的两系杂交稻 6 5 396 (培矮 6 4 s× E32 )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母本不育系培矮 6 4 s用作单季稻区域制种时的稳定不育期的季节和持续期的基础上 ,用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培矮 6 4 s与 E32在南方一季稻区制种时的播差期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得到的两系法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气象学方法可供其他熟制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845.
刘艳华  宋乃平  王磊 《中国沙漠》2007,27(3):419-424
对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北部、水土流失严重并以贫困著称的宁夏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进行研究。通过与原州区有关部门座谈、6个村的典型调查、偶遇抽样的农户问卷调查,在对调查记录和取得的7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模式、工程实施的现状;分析该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模式选择带来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对新形势下巩固已经取得的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提供实践方面的案例剖析。  相似文献   
846.
席儒  张海成  陆晔  徐道临  吴博 《海洋工程》2021,39(1):142-152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力双稳态机构,主要由一对同向充磁的负刚度磁环,附加一对异向充磁的正刚度磁环组成,可通过调整磁环参数有效改变双稳态装置的势垒高度,从而克服传统型双稳态装置在小幅波浪激励下转换效率低的难题。基于Cummins方程建立了系统的时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其中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替代了辐射力的卷积积分项用于加快计算速度。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求解动力学方程,获得系统响应解。采用Jonswap波浪谱,研究了不规则波激励下波浪能转换装置的转换效率随双稳态结构参数以及波浪激励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型磁力双稳态机构在合适参数下可以达到降低势垒高度和拓宽平衡点间距的效果,从而显著提高波能捕获效率,拓宽波能捕获频带,尤其是大幅提高了系统在小波高激励下的捕获宽度。  相似文献   
847.
珠江河口的能量传播和能量耗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括河网区、河口湾区和近海水域的ECOMSED-3D数学模型,计算了珠江河口的能量传播和能量耗散特征。研究表明:1)珠江河口能量来源受潮汐和径流共同作用,季节性变化明显;2)珠江河口存在若干高能耗区,其单位面积能耗率比上下游河段平均能耗率高1—2个量级,它们和一定的动力结构与地貌单元相联系。根据地貌特征和消能特点,可以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门的高能耗区、曲折河段高能耗区和分汊汇流高能耗区。  相似文献   
848.
海洋热能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热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由于矿物燃料燃烧和大量使用空调所造成的环境效应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海洋热能利用的3个领域:海洋温差发电、海水冷却和海水源空调,介绍了几种利用方式的现状、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重点对海水作为空调热源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对空调系统进行yong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间接换热和热泵方式的缺点,提出了两种高效的节能环保海水空调的应用方案,即海水直接换热供冷供热和热泵 直接换热方案。  相似文献   
849.
不同大小玉筋鱼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将Eggers模型移入实验室大型玻璃钢水槽中,以细脚长蜮为饵料,在流水条件下,比较了黄渤海主要中上层小型鱼类玉筋鱼大小两种体重组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小个体的摄食率、生长率和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12.36gW.W./100g/d或12.44kJ/100g/d,2.22gW.W./100g/d或9.09kJ/100g/d,0.18%W.W.或0.73%kJ;大个体的摄食率、生长率和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9.16gW.W./100g/d或9.22kJ/100g/d,0.83gW,W./100g/d或3.41kJ/100g/d,0.09%W.W.或0.37%kJ。不管是以湿重还是以能量计算,小个体的都比大个体的要高。  相似文献   
850.
探讨不同盐度条件下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和能量转换的影响。实验周期6周。结果表明:在0、5盐度下,随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盐度增加至8以上后对虾可正常生活;在26.59%,35.18%和45.31%3个蛋白质水平,凡纳滨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总转换效率和净转换效率均以8和16盐度组最高;随盐度的升高或降低,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总转换效率和净转换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在0、5盐度下,摄食3个蛋白质水平对虾的特定生长率组间差异不显著;在8~25盐度下,摄食35.18%和45.31%蛋白质水平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总转换效率和净转换效率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