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介绍了琅岐闽江大桥的概况,阐述了大桥测量坐标系统建立的原理以及转换参数求解的方法,分析了转换参数的精度,结果证明完全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2.
用1958-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涡度源方程、Eliassen-Palm通量(EP通量)和非绝热效应的波能方程,分析了夏季沿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WAJRA)异常的波源、能量传播和转换特征,从大气动力学内部机制上进一步认识WAJRA异常的成因,提高对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机理的理解.研究表明,对流层高层位于地中海和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负涡度源区和EP通量强辐散区为夏季WAJRA异常的波源区.当波源区位置和强度出现异常时,波源所激发东传的Rossby波活动也出现异常,从而导致WAJRA强弱变化.WAJRA强(弱)年冰岛-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东)EP通量强辐散区激发Rossby波并沿2条路径向东传播,一支向东传播在乌拉尔山附近转向东南并在里海、咸海-新疆上空进入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传播增强(减弱),另一支直接向东南方向传播在地中海东部-黑海附近进入亚洲西风急流增强(减弱),此外,地中海上空EP通量辐散也增强(减弱),它们共同作用使得WAJRA增强(减弱).沿西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简称西亚急流,指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的15°-60°E部分)非绝热加热产生扰动有效位能远大于基本气流动能向扰动动能的转换和基本气流有效位能向扰动有效位能的转换.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强年(弱年)伊朗高原及其北侧的西亚地区非绝热加热产生的有效位能增强(减弱)显著,是WAJRA增强(减弱)的能量源.  相似文献   
113.
地形对登陆台风麦莎(2005)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亮  费建芳 《气象》2008,34(6):60-66
利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V3)对2005年9号台风Matsa("麦莎")登陆后期的过程进行了48h模拟,应用低通滤波器分离模拟结果中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运动,并采用热带气旋动态坐标跟踪考察登陆过程中热带气旋的次天气尺度环流特征.通过研究地形对两种尺度间动能和涡度转换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地形对热带气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热带涡旋性强度,这种影响随气旋中心与地形间距离的缩小而逐渐增强,且强度的增强在对流层中高层表现得更为明显.去掉地形后对流层低层次天气尺度系统向热带气旋输送的动能减少,次天气尺度系统对热带气旋动能的消耗增大;当低层涡度转换项的垂直运动贡献为负时,去掉地形会加剧这种负贡献,即次天气尺度系统从热带气旋得到更多的正涡度;从整体上看,去掉地形后,热带气旋不仅没有从次天气尺度系统获得正涡度,反而将自身的正涡度向外输送.  相似文献   
114.
非均匀下垫面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娟  张强  张杰 《干旱气象》2008,26(1):73-78
非均匀下垫面对陆面过程模式应用有着重要影响。若将下垫面一概视为均一,在很多情况下会影响模式模拟的准确性。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的方法(Mosaic法、统计—动力法和其它方法),初步分析了这些参数化方法的缺陷,并简单探讨了陆面参数尺度转换问题,最后对今后研究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其中特别提出要寻找适当方法实现陆面物理量不同尺度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5.
江苏省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苏省建设占用耕地现象越来越严重,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该文利用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及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初步探讨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内在机制。边际产出的差距是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直接动力,目前存在的一些制度和政策降低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交易成本,外资的涌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除了资本的限制。根据其转化的内在机制提出如下建议:1)把耕地减少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来认识;2)改变当前的征地方式;3)把耕地保护纳入政绩考核的范围;4)提高农业的产出。  相似文献   
116.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农地保护与城市发展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应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现行决策的片面性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农地的盲目流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土地资源的后续利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文章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通过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和外部性的分析及评价,优化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  相似文献   
117.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extensive conversion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took place in Northeast China.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ascertain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determine its causes, and analyze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Especially we attempt to elucidate how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have facilitated the change at a time of agrarian restructuring when newly emerging free market was hybridized with the former planned economy. Information on six categories of land use was mapped from interpretation of Landsat TM images recorded in 1990,1995 and 2000. Most of land use changes took place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decade, coinciding with abrupt and chaotic changes in government directives. Farmland was changed mainly to woodland,water body and built-up areas while woodland and grassland were converted chiefly to farmland.Spatially, the change from farmland to woodland was restricted to the west of the study area. The change from grassland to farmland took place in the grazing and farming interlocked west. These chaotic and occasionally conflicting changes were largely caused by lack of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policies promulgated. They have exerted adverse impacts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land degradation, increased flooding, and modified climate regime.  相似文献   
118.
54与80坐标系转换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书煌 《福建地质》2004,23(1):9-20
54北京坐标系与80西安坐标系转换计算,属54系与80系不同参考椭球下高斯—克吕格投影数据转换计算,因全国不同区域重力场的变化而无法用一个固定的参数或公式推算,能否另辟途径实现其精确算法。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基础理论,研究二者互换随机数学模型,以福建省区域为例,成功实现大批数据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119.
MAPGIS的数据转换与使用技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姮 《福建地质》2004,23(3):154-159
数据的共享使用和充分利用软件的优势互补.优化数字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0.
金属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其中一些禁带宽度较窄的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和斑铜矿等,在地热梯度下产生的天然热电势可将地球内部热能转化为电能。本文选取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斑铜矿以及斑铜矿-赤铁矿-辉铜矿集合体等天然硫化物矿物样品,研究了其热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00~700K下,除磁黄铁矿具有低塞贝克系数和超高电导率而表现出金属导体的电输运行为外,黄铁矿和黄铜矿为n型半导体,斑铜矿和斑铜矿-赤铁矿-辉铜矿集合体为p型半导体,具有150~500μV/K的显著塞贝克系数和5~95 S/cm的电导率,说明样品在地热梯度下具有产生显著热电效应的能力。根据激光闪射法测得的热扩散率以及样品的理论比热、密度计算热导率,斑铜矿及硫化物矿物集合体样品表现出小于1 W/(m·K)的低热导率,说明样品在局部热源影响下可形成较大温差。根据热电基本理论和地热梯度构建天然热电效应模型,对硫化物半导体矿物集合体产生的天然热电势、额外地表电流密度及热电转换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经验公式,发现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在300~650 K条件下能产生100 m V左右的天然热电势,产生的最大热电转化率可达4‰,且可以通过偶极电流源模型计算矿物体产生的额外地表电流密度。研究认为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可能作为天然热电转换介质深刻影响地球内部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