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452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The coastal region adjacent to Tomales Bay, California is dominated by wind-driven upwelling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and the cold, upwelled water is moved towards Tomales Bay, entering the estuary with the flood tide. If the tidal excursion is ≥6 km and the cold water subducts beneath the warmer, less dense estuarine water, a temperature controlled density current may form and intrude towards the head of the estuary as a thermally stratified bottom layer.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was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capability of the Delft3D-FLOW model to reproduce the cold ocean water intrusion events, the respons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hese intrusions to differing physical scenarios and the comparative importance of the parameters to the intrusions. The numerical model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 density intrusions and showed that the persistence and break down of the density intrusions were affected by a number of physical parameters, to varying degrees.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density intrusion formation is controlled by tidal conditions and ocean water temperature. The strength and persistence of the developed density intrusions are influenced by wind, insolation and estuary depth. Fresh water inflow at the head of the estuary had no impact on the density intrusions.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ling is thus a valuable tool in understanding the estuary and its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133.
地震危险区断层的应力状态变化及其精确测量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主动震源探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可能.汶川大地震后,结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跨越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利用10 t精密控制人工震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试验,在试验观测期间的2009年6月30日凌晨2时3分,当地发生了Ms5.6级地震,地震前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地震发生前后,穿过断裂带的直达S波走时发生了时延为5~9 ms的微弱变化,射线路径上的平均波速相对下降了约0.3%,该时延主要是由地震同震效应引起的断裂带内应力调整和物性变化造成的.所使用的精密控制人工震源性能稳定,适于开展断层监测.这一结果对于发展断裂带主动震源动态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深部资源勘探方法,但现有仪器分段分时的工作方式使得其观测精度受不同排列观测条件差异的影响。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研制了一种实现整条测线多点同步观测的分布式电磁探测系统。系统由级联式大功率发射系统和分布式多通道接收系统组成,通过移动发射源位置实现CSAMT和激发极化法2种测量功能;仪器采集的多道原始数据经过干扰噪声抑制后提取出反演参数。利用该系统在吉林松江河地区开展了深部地下水资源勘查,并与同类仪器GDP32II的勘探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分布式电磁探测系统多点同步观测方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地克服了时变性、区域性外界噪声产生的横向异常影响。根据勘查结果在该地区成功预测了深部地下水的有利赋存位置并得到了钻井验证。  相似文献   
135.
排水条件下化肥流失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排水对化肥流失的影响;减少排水条件下化肥流失的合理施肥措施及排水方式。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从排水条件下化肥流失的野外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项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6.
爆破振动作用下城门洞形衬砌的临界振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应力波理论,采用复变函数方法,对爆破振动作用下城门洞形衬砌的应力和振速分布进行了研究,进而求解了入射波入射角度不同时衬砌的临界振速。首先将城门洞形衬砌映射为一个内径为1,外径大于1的圆环,再求解稳态P波作用下圆环的动态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入射波的入射方向对于城门洞形衬砌的临界振速有较大的影响,入射角度为90?时,衬砌的临界振速最大,入射角为0?时次之,入射角为270?时最小。  相似文献   
137.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IKONOS多光谱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研究与探讨了IKONOS多光谱图像的分割技术.提出一种结合图像边缘特征和纹理特征的混合分割新算法.在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图像K-L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多尺度多方向形态学梯度算子提取边缘特征.应用数学形态学滤波及局部方差统计特征对图像对象进行标记,最后采用强制最小过程,进行标记控制的分水岭分割.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分割算法优于仅利用边缘特征的分水岭分割算法,同时,该算法能较好地解决分割过程中存在的过分割与欠分割问题,是一种适合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图像的分割算法.  相似文献   
138.
利用ESMI电磁干扰接收机和由多频天线与SR-50C磁带机组成的记录系统,在不同距离观测到矿山爆破中的电磁辐射信号,不仅记录到与地震波同时出现的电磁辐射,还记录到大量震后电磁辐射信号.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性质及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危岩是三峡库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现呈现出多发、频发的趋势。危岩的分类为坠落式、倾倒式和滑塌式。危岩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清除、支撑、锚固、拦截、封填、灌浆、排水、防护网等。控爆技术,包括洞室控爆技术、深孔控爆技术、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浅眼循环控爆技术等,以及无声破碎和防护网,均适用于危岩排险工程。危岩的爆破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爆破,针对不同的危岩类型采用不同的控爆技术和综合应用措施,可以充分保护母岩,稳定岩体,达到应急排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0.
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方向逐渐由构造油藏向隐蔽油藏转变,砂砾岩油气藏成为非常重要的勘探目标,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断陷湖盆的陡坡带成为重要的关注目标。地震相控反演充分利用了地震相界面对宏观地质体或岩性体的控制作用,将目标地层分成具有不同沉积特征的沉积单元,根据低频背景约束地震道外推反演中每个采样点的初值范围,同时控制反演时窗的大小,使反演结果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针对车西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成因多、储层相变快、砂体描述困难等问题,在沉积相精细划分、储层物性分析、测井信息约束下,应用地震相控反演,预测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沙三下)亚段陡坡带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甜点”分布,在扇辫状水道中、远端最有利的优质储层发育相带划分出4个“甜点区”。预测结果表明:砂砾岩体识别在垂向上达砂组级别,局部可达小层级别;横向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区分明显,可较好地识别出近岸水下扇、滑塌扇等砂砾岩储层,明显提高了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储层“甜点区”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