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56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1739篇
海洋学   34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According to the ideas and concepts of systems dynamic of continent structure, using previou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tudy area, combining analyses on orogenic belt, basin and magmatic rock, the present paper synthesizes the tectono-sedimentary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ern coast region, China,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mountain making, basining and magmafc activity.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fter Late Caledonian orogeny was dominated by alternating rifting and converging, subsiding and uplifting, mountain making and basining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southeastern China and the adjacent regions to the east and west. Seventeen geologic events, nine events of plate or terrain convergence , and continental crust accretion, as well as eight events of intracontinental rifting and basin faulting ,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study area. The accompanied intense and frequent sedimentation , folding , faulting , magmatism and ore-forming process allowed huge coal  相似文献   
152.
China’s continental crust (CCC) has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47km, with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CUCC) being 31 km and the sedimentary layer(CSL) 5 km in thickness. The CCC, CUCC and CSL measure 12.437 × 10−17, 8.005 × 10−17 and 1.146 × 1017 metric tons in mass, respectively. The mass ratio of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to the lower one is 1.8:1. The element abundance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CCC, CUCC and CSL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2246 samples of various types and some complementary trace element data. The total abundance of 13 major elements accounts for 99.6% of the CCC mass while the other minor elements only account for 0.4%. REE characteristics, the abundance ratios of element pairs and the amounts of ore-forming element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相似文献   
153.
皮尔斯比率图解在腾冲新生代火山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可分为四个喷发期,构成两个岩浆旋回:N_2-Q_1为玄武岩—英安岩;Q_3—Q_4为玄武岩—安山岩。应用皮尔斯比率图解对其进行研究表明:分离结晶作用是岩石化学成分变异的主要因素;第一旋回的玄武岩浆可能起源于上地幔的部分熔融,经(Pl+Cpx±O1±Mt)矿物组合的分离结晶而形成英安岩浆。英安岩浆在形成或演化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轻度混染。该旋回具有张性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成岩套的特点。第二旋回的玄武岩浆可能起源于早期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经(Mt+Pl+Cpx±Opx)矿物组合的分离结晶而形成安山岩浆,为安山岩成因的分离结晶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例。该旋回具有典型的弧火山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4.
金沙江中段元古宙变质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太平 《地质论评》1993,39(1):52-56
金沙江中段的古老变质岩由多期变质的元古宙变质岩石单元组成。利用Sm-Nd同位素方法获得了雄松群二云母片岩全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1594Ma和1723Ma、2011Ma两组模式年龄。前者代表了成岩年龄,后者代表金沙江中段地层的基底年龄,这与金沙江流域乃至整个华南地壳最初形成的年龄十分相似。表明,川西、藏东地区雄松群变质岩可能属于华南地壳的组成部分。其形成时间应在早元古代或更早的时期内。  相似文献   
155.
内蒙造山带南部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琦  邹新民 《地质论评》1993,39(6):478-483
对内蒙造山带南部构造岩石组合、构造序列和部分岩石的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华北板块北缘在中元古代由大陆裂谷发展成被动陆缘,晚元古代开始转为活动陆缘,延续至早古生代转为俯冲-左旋走滑。随着温都尔庙蛇绿岩的定位和俯冲带北移、贺根山蛇绿岩的定位,内蒙造山带南部分别经历了两次均衡抬升-裂陷。海西末期华北-西伯利亚两大板块已缝合,进入超碰撞阶段,区内花岗岩大量侵位并形成了一系列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56.
监测和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需要,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融.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一门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学"已初步形成.地壳形变学已拥有空间-地面-深部立体测地系统,具有在多种空间尺度内精确测定现今地壳运动(秒~数十年)和灾害孕育过程的空前强大能力,从而可望击破长期制约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测的地球空间信息的"瓶颈".在21世纪,地壳形变学将成为推动大陆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的主要科技动力之一,推进精确定量测定大陆动力学现今过程,限定现今大陆动力学性质并在验证解释地质学模型诸方面发挥特有作用.它将促使地震预测摆脱"粘滞状态",由"经验预测"走向"图像动力学预测";在揭示大陆地震孕育时空过程、判定地震大形势、划定危险区、搜寻和跟踪震源动力学演化过程及研究动力学响应耦合等方面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7.
158.
本文通过讨论地幔对流的可能性以及大洋中脊的运动方式,证明了大陆漂移说对大陆漂移的源动力的解释仍存在漏洞,并提出大陆漂移源动力与地球膨裂的关系。对大陆漂移说具有补充性。  相似文献   
159.
元素地球化学场及其地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国能 《地球化学》1998,27(6):566-574
有关岩浆花岗岩成因的原地重熔说,揭示了各种化学元素在内生过程中的迁移规律。据此并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了元素地球化学场的概念,元素地球化学场不但总结了元素在原地重熔过程中的聚散趋势,而且揭示了元素自身组构与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展示出三个不同层次的地质断面,即花岗岩体上部和顶部盖层断面,大陆地壳断面及地球球体断面。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