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1532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41.
赣东北早中侏罗世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及陆盆演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赣东北1/5万地质填图及上饶县清水乡缪源村下中侏罗统实测剖面基础上,提出林山组、罗坳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分析了沉积体系的4种类型(冲积扇辫状河体系,辫状三角洲体系,湖泊三角洲与湖沼体系,曲流河体系),编制了赣东北地区早侏罗世古地理略图,总结了侏罗纪陆盆演化的5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42.
关于"中央造山带”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张国伟  柳小有 《地球科学》1998,23(5):443-448
“中央造山带”的提法响亮,瞩目,但其真正含义应加以分析,思考,从地理山脉综合分析表明它们不是统一山脉,但现实却出现一带山系,横贯中国大陆中央,故地理上可知经而统之称其为一道“中央山系”地质含义分析证明它们不是统一造山带,但祁连,昆仑,秦岭和大别可为广义统一造山带,有东古特提斯和中国大陆完成其主体最后拼合的关键地带之一,研究“中央造山系”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新生代,尤其是新第三纪以来中央造山带  相似文献   
943.
盆山转换与造盆、造山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地系统和造山带系统是大陆岩石圈上的两个主要构造单元,其包括地质历史中曾存在的和消失的盆地、大洋、大陆边缘及陆地。因此,盆山转换研究、探索盆转山和山控盆的过程则成为大陆地质的前沿研究领域。沉积地质学通过盆山转换和转换过程的分析研究,并以大陆边缘为主,对盆地分析、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在盆地沉积相的时空配置和演化、大陆边缘转为前陆盆地过程中,分析海-陆环境在时空上的四个转换过程和自演化序列。盆山转换的另一关键是层序等时格架的建立。层序的等时性应包括层序界面(单一的和复合的界面)、层序和时间损失量。  相似文献   
944.
用岩石层—地幔力学、热学耦合模型,以俯冲带为例,研究大陆岩石层不同的有效弹性厚度对岩石层形变和大地水准面起伏的动力影响。数值结果显示大陆岩石层有效弹性厚度的作用象一低通滤波器,它抑制岩石层形变和大地水准面起伏的高频分量。随着有效弹性厚度的增加,岩石层的形变和大地水准面起伏不仅幅度减小,其形状变化也被平滑。模拟结果表明,在进行大陆岩石层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中,只有充分考虑大陆弹性岩石层有效弹性厚度的动力影响,才能更客观地描述研究客体。  相似文献   
945.
陆相红盆地构造—岩性—岩相填图法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造_岩性_岩相填图法,经大量陆相红盆地再填图实践,在调研内容和认识上有较多重要补充和提高。笔者把这些新成果补充进方法中,进一步完善了填图方法,现就这方面成果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946.
华夏古陆晚前寒武纪的活动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中元古代晚期浙西-赣东北地区是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一次最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沿赣东北断裂带发生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  相似文献   
947.
义敦型镁铁—超镁铁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蛇绿岩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旗  李达周 《岩石学报》1990,6(3):33-42
“义敦型”相当于文献中通称的阿尔卑斯型,但却不是蛇绿岩。蛇绿岩代表洋壳和地慢的岩石组合,而义敦型镁铁-超镁铁岩体则是由陆壳下的地幔及其部分熔融的产物组成的。因此,蛇绿岩与义敦型岩体的构造含意不同,后者的分布与古缝合带无关。在造山带中区分开蛇绿岩和非蛇绿岩是至关重要的。义敦型镁铁-超镁铁岩组合的认定在理论上和找矿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48.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 of subglacial chemical deposi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glacial hydrologic processes and the physical, chemical reactions on the ice-bedrock interfaces. Thus the chemical deposits can serve as a nice proxy for the study of subglacial envi- ronment and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them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1─7]. The alpine glaciers in Northwest China develop in the very continental environment with a comparatively slow subglacial process, du…  相似文献   
949.
大洋中的水下陆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今大洋中分布有许多水下陆块,其形成演化经历了大陆破裂,洋脊跃迁及同扩张沉降等过程。引发大洋水下陆块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推测与垩纪中期的超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50.
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大陆坡-深海盆过渡区(114°—118°E,17°—20°N)内的深海盆属洋壳,其前新生代基底由大洋玄武岩组成,地壳厚度有自东向西增厚的趋势;区内的大陆坡属拉张减薄的过渡壳,其前新生代基底由古生代和中生代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组成。大陆坡西部有较多中、基性岩浆活动,故局部高磁异常较东部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