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6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68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2094篇
海洋学   364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闽东沿海构造带—东海陆架西缘断裂、钓鱼岛隆起带(台湾—宍道褶皱带)以及帛琉—九州洋脊在中生代期间先后经历了自转换断层向俯冲系统的转变,这种转变构成了中国东南及毗邻海区独特的大陆增生方式,它表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演化对这一地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22.
松辽白垩纪近海陆相盆地最大湖侵期的泉头组-嫩江组时期,可能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海水入侵事件,时间分别为泉三、四段一青一段(阿尔布期),青二、三段顶部(土仑期)和嫩一、二段(晚桑托-早坎佩尼期)。海水注入使湖盆的水文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条件均发生改变,并在层序中留下沉积记录。海进期主要表现为:①重同位素组份增加,直至与同期海相层序的同位素组成相同;②介质的盐度指标(Sr/Ba)、碱度指标(Ca+Mg)/(Si+Al)、还原性指标(Zn+Ni)/Ga和硫通量指标(S归一化含量)均系统增加。相反,海退期则上述指标显著降低。根据沉积层序的同位素组成、同期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分馏的质量平衡关系,可求出研究层段内同位素的海水来源与淡水来源的比例(混合度)为0-5。并由此恢复出海平面升降曲线。  相似文献   
223.
According to the ideas and concepts of systems dynamic of continent structure, using previou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tudy area, combining analyses on orogenic belt, basin and magmatic rock, the present paper synthesizes the tectono-sedimentary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ern coast region, China,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mountain making, basining and magmafc activity.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fter Late Caledonian orogeny was dominated by alternating rifting and converging, subsiding and uplifting, mountain making and basining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southeastern China and the adjacent regions to the east and west. Seventeen geologic events, nine events of plate or terrain convergence , and continental crust accretion, as well as eight events of intracontinental rifting and basin faulting ,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study area. The accompanied intense and frequent sedimentation , folding , faulting , magmatism and ore-forming process allowed huge coal  相似文献   
224.
China’s continental crust (CCC) has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47km, with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CUCC) being 31 km and the sedimentary layer(CSL) 5 km in thickness. The CCC, CUCC and CSL measure 12.437 × 10−17, 8.005 × 10−17 and 1.146 × 1017 metric tons in mass, respectively. The mass ratio of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to the lower one is 1.8:1. The element abundance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CCC, CUCC and CSL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2246 samples of various types and some complementary trace element data. The total abundance of 13 major elements accounts for 99.6% of the CCC mass while the other minor elements only account for 0.4%. REE characteristics, the abundance ratios of element pairs and the amounts of ore-forming element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相似文献   
225.
金沙江中段元古宙变质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太平 《地质论评》1993,39(1):52-56
金沙江中段的古老变质岩由多期变质的元古宙变质岩石单元组成。利用Sm-Nd同位素方法获得了雄松群二云母片岩全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1594Ma和1723Ma、2011Ma两组模式年龄。前者代表了成岩年龄,后者代表金沙江中段地层的基底年龄,这与金沙江流域乃至整个华南地壳最初形成的年龄十分相似。表明,川西、藏东地区雄松群变质岩可能属于华南地壳的组成部分。其形成时间应在早元古代或更早的时期内。  相似文献   
226.
内蒙造山带南部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琦  邹新民 《地质论评》1993,39(6):478-483
对内蒙造山带南部构造岩石组合、构造序列和部分岩石的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华北板块北缘在中元古代由大陆裂谷发展成被动陆缘,晚元古代开始转为活动陆缘,延续至早古生代转为俯冲-左旋走滑。随着温都尔庙蛇绿岩的定位和俯冲带北移、贺根山蛇绿岩的定位,内蒙造山带南部分别经历了两次均衡抬升-裂陷。海西末期华北-西伯利亚两大板块已缝合,进入超碰撞阶段,区内花岗岩大量侵位并形成了一系列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227.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相似文献   
228.
监测和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需要,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融.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一门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学"已初步形成.地壳形变学已拥有空间-地面-深部立体测地系统,具有在多种空间尺度内精确测定现今地壳运动(秒~数十年)和灾害孕育过程的空前强大能力,从而可望击破长期制约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测的地球空间信息的"瓶颈".在21世纪,地壳形变学将成为推动大陆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的主要科技动力之一,推进精确定量测定大陆动力学现今过程,限定现今大陆动力学性质并在验证解释地质学模型诸方面发挥特有作用.它将促使地震预测摆脱"粘滞状态",由"经验预测"走向"图像动力学预测";在揭示大陆地震孕育时空过程、判定地震大形势、划定危险区、搜寻和跟踪震源动力学演化过程及研究动力学响应耦合等方面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29.
鲁东造山带榴辉岩变质作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岩相学研究表明,广泛发育鲁东造山逞中的榴辉岩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含柯石英及其假象榴辉岩;么二类为含蓝晶石 、黝帘石及多硅白云母等榴辉岩;第三类为石榴石-绿辉石-石英组合榴辉岩;第四类为(角闪石)石榴石-辉及有关岩石(非典型“榴辉岩”)。这四类榴辉岩峰期前进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及P-T条件估算结果均显示它们应属于高温与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物,其变质作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演化趋势,反映出板块俯冲碰  相似文献   
230.
构造控制型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及其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构造环境是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增生楔、断裂体系、褶皱、(泥)底辟、滑塌等特殊构造体是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地质载体。通过对这些特殊构造体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的研究,结合流体活动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总结出陆缘地区有增生楔型、盆缘斜坡型、埋藏背斜型、断褶型、滑塌型及底辟型等六类构造控制型水合物矿藏。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印澳板块的交汇处,早期为活动陆缘,晚期演化为被动陆缘,其构造活动具有早期张裂、后期挤压的特点,这既不同于被动陆缘,也有别于活动陆缘,可视为“复合型”大陆边缘,兼具了“被动陆缘沉积速率高、活动陆缘构造活跃”的优点,从而形成了“增生楔型、断褶型、底辟型、滑塌型、盆缘斜坡型”等多种构造控制型水合物矿藏,是“复合型”大陆边缘水合物成藏地质模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