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4篇
  免费   955篇
  国内免费   998篇
测绘学   2141篇
大气科学   430篇
地球物理   1273篇
地质学   2598篇
海洋学   649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658篇
自然地理   76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介绍了"深空大地测量学导论"课程教材编写的背景、阐述了"深空大地测量学导论"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总结了"深空大地测量学导论"教材的编写的特色.  相似文献   
62.
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IS数据管理与图形显示的优势、组件技术,设计了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变形监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63.
徐秋晓  于明洋  崔健 《测绘科学》2008,33(2):113-116
本文从遥感影像理解模型出发,探讨了遥感信息的知识发现及特征提取问题,特别针对士地利用研究领域,提出了纳入GIS信息的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将GIS数据(主要包括高程和坡度)与遥感影像结合起来,从中发现知识,并将知识用于遥感影像的专题信息提取,建立了地学规律知识库,从而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基于遥感影像理解模型,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提取变化信息,动态地监测了龙口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4.
结合小湾水电站建设施工情况,利用实地采集的GPS定位数据,探讨使用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构建高空施工机械安全监控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可行性,同时介绍构成系统的各个模块及其功能,给出有效地实施高空施工机械安全运行监控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5.
中国公路泥石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泥石流是指发育于公路沿线并对公路桥涵、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护结构具有冲击毁损和淤埋破坏的病害类型。丰富的物源、具有焚风效应的气象条件以及泥石流沟轴线与区域新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等是形成大型泥石流的宏观背景。将泥石流概化为固、液两相流体,运用两相流理论、泥沙运动力学、Bingham流变方程和Bagnold颗粒相互作用试验结果等,初步建立了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计算方法、基于泥石流在防治结构表面及泥石流沟岸产生的冲击形迹建立的反求泥石流冲击力计算方法以及泥石流磨蚀力计算方法。开发了速流结构、泥石流隧道及翼型墩汇流结构等10余种防治技术,集成了拦-汇-排等多种综合治理模式。据此撰写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指南》。实施了60余个防治工程。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公路泥石流理论及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6.
文章简要评述了地质灾害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发展现状、滑坡灾害多种监测预报判据的利弊。利用综合信息处理决策方法,提出了基于权变理论的滑坡灾害监测预报新思路。分析了滑坡成灾的权变特征、环境因素和决策因素,建立了滑坡灾害预报决策概念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在预报决策中应遵循的动态性及满意性原则,为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7.
Engineering projects that requi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frequently utilize geodetic sensors to measure displacements of target points located in the deformation zone. In situations where control stations and targets are separated by a kilometer or more, GPS can offer higher precision position updates at more frequent intervals than can normally be achieved using total station technology. For large-scale deformation projects requiring the highest precision, it is therefore advisable to use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ensors. In response to the need for high precision, continuous GPS position updates in harsh deformation monitoring environments, a software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employs triple-differenced carrier-phase measurements in a delayed-state Kalman filter. Two data sets were analyzed to test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software. In the first test, a GPS antenna was displaced using a translation stage to mimic slow deformation. In the second test, data collected at a large open pit mine were process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delayed-state Kalman filter developed could detect millimeter-level displacements of a GPS antenna. The actual precision attained depends upon the amount of process noise infused at each epoch to accommodate the antenna displacements. Higher process noise values result in quicker detection tim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noise in the solutions. A slow, 25 mm displacement was detected within 30 min of the full displacement with sigma values in E, N and U of ±10 mm or better. The same displacement could also be detected in less than 5 h with sigma values in E, N and U of ±5 mm or better. The software works best for detecting long period deformations (e.g., 20 mm per day or less) for which sigma values of 1–2 mm are attained in all three solution components. 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 triple-differenced carrier-phase observation can be use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ffects of residual tropospheric delay that would normally plague double-differenced observations in harsh GPS environments.
Don KimEmail:
  相似文献   
68.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利用野外踏勘及相关资料,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建设项目8个移民社区及配套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发育和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土壤盐渍化、风蚀沙埋和洪水冲蚀。现状评估结果:土壤盐渍化和洪水冲蚀危险性均小;风蚀沙埋有1处危险性中等,其它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69.
万磊 《山东地质》2008,(11):38-39
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土地供给日渐紧张,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将土地利用由平面趋向立体化发展的趋势日渐成熟。青岛市崂山区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出让,不但垂范了法规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
煤炭资源开发引发地面塌陷造成的土地破坏和矿山开发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已严重危及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象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破坏和占用土地监测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