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78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647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A critical state sand plasticity model accounting for fabric evolu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bric and its evolution need to be fully considered for effective modeling of the anisotropic behavior of cohesionless granular sand. In this study, a three‐dimensional anisotropic model for granular material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isotropic critical state theory recently proposed by Li & Dafalias [2012], in which the role of fabric evolution is highlighted. An explicit expression for the yield function is proposed in terms of the invariants and joint invariants of the normalized deviatoric stress ratio tensor and the deviatoric fabric tensor. A void‐based fabric tensor that characterizes the average void size and its orientation of a granular assembly is employed in the model. Upon plastic loading, the material fabric is assumed to evolve continuously with its principal direction tending steadily towards the loading direction. A fabric evolution law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is behavior. With these considerations, a non‐coaxial flow rule is naturally obtained. The model i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characterizing the complex anisotropic behavior of granular materials under monotonic loading conditions and meanwhile retains a relatively simple formulation for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The model predictions of typical behavior of both Toyoura sand and Fraser River sand compar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62.
罗强  栾茂田 《海洋工程》2013,31(6):30-36
在主应力方向的旋转过程中,主应力方向与塑性主应变增量方向之间存在着非共轴现象。基于屈服角点结构非共轴理论,建立了一种非共轴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二次开发子程序UMAT,将该模型运用到有限元数值计算中。首先,对中密砂单剪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共轴现象及其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然后,针对偏心荷载作用下条形浅基础荷载-变形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非共轴现象对荷载-位移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共轴模型计算得到的荷载增长速度滞后于共轴模型计算结果的增长速度;在地基变形的初期,非共轴现象比较明显,主应力方向的减小速度要滞后于塑性主应变增量方向的减小速度;随着地基沉降的增加,非共轴现象逐渐减弱;非共轴模型与共轴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在应变硬化情况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63.
沈广军 《探矿工程》2010,37(1):40-44
由于常用的邓肯E-μ、E—B模型的经验公式不能同时很好地反映粗粒土三轴剪切试验结果低围压剪胀、高围压剪缩变形特点,邓肯E-μ、E-B模型基于的广义虎克定律不能反映土体剪胀剪缩特性,所以笔者应用笔者发现的三轴剪切体变规律和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理论的弹塑性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土体的剪胀剪缩特性,能够准确地拟合等围压剪切试验结果,能够很好地预测等应力比路径,等平均主应力路径,等大主应力,小主应力减小路径,小主应力和剪应力同等减小的应力路径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64.
基于次加载面理论改进的ALPHA模型及其数值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次加载面理论对ALPHA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模型中考虑了土体初始各向异性;提出了与模型相适应的半隐式本构积分算法,据此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上开发了相应的用户材料子程序;利用建立的计算程序,对不同排水条件的三轴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比表明,提出的半隐式本构积分算法,可较好地实现复杂本构模型的数值实施。改进的本构模型克服了修正剑桥模型预测的超固结土峰值强度过高、初始屈服面内假定为弹性变形等缺点,能够较好地描述土体初始屈服面内的的非线性和不可恢复性变形特征;通过变化模型参数,可模拟变形特性较为复杂的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