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78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647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01.
张清照  沈明荣  丁文其 《岩土力学》2012,33(12):3632-3638
基于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得到的具有绿片岩软弱结构面的灰白色大理岩剪切蠕变试验曲线,对绿片岩软弱结构面的长期强度特性和加速蠕变特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个新的非线性剪切流变元件,将该元件与西原模型串联起来,建立1个新的非线性黏弹塑性剪切流变模型,以充分描述绿片岩软弱结构面的剪切流变特性,采用绿片岩软弱结构面加速蠕变曲线,对提出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了辨识,得到了绿片岩软弱结构面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参数,对流变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是正确合理的。  相似文献   
702.
本文对取自雅砻江锦屏二级电站的砂岩开展三轴压缩流变实验,并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到不同偏应力条件下砂岩轴向应变、侧向应变、轴向应变率和侧向应变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用Burgers体来反映瞬态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的蠕变,进行了参数辨识,为工程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3.
周爱兆  卢廷浩  姜朋明 《岩土力学》2012,33(9):2656-2662
基于广义位势理论建立的岩土体材料本构模型以及岩土体材料与结构接触面本构模型原理相通,只是前者是在三轴剪切试验条件下的三维应力空间建模,后者是在单剪试验条件下的二维应力空间建模。单剪试验条件下土与结构的接触面问题可以看作是法向与切向应力空间上的二维问题,其试验结果可以表达成由应力、应变组成的二维矢量。结合接触面力学特性,确定应力空间中的势函数以及塑性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出双重势面接触面弹塑性本构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进一步取两个势函数分别为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建立简化双重势面接触面弹塑性模型的本构方程,该方程可直接应用于有限元等数值分析。结合试验实例对建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广义塑性位势理论建立接触面本构模型无需推求塑性势函数和屈服函数,可以直接得到弹塑性刚度矩阵,且建模方便。  相似文献   
704.
中国西部兴建的很多200~300 m高的堆石坝处于高烈度地震区。应力水平高时堆石体的颗粒破碎对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广义塑性理论,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建立了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的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堆石体在400、800、1 500、2 200 kPa围压作用时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循环荷载作用下颗粒破碎时堆石体的动应力和动应变响应。  相似文献   
705.
加锚岩体流变特性及锚固控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蠕变试验和理论分析,对加锚改善岩石流变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锚固控制岩石流变的力学机制。采用RLJW-2000型流变试验机,对红砂岩及其加锚试件进行分级加载(100 h以上)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加锚后岩石的流变应力阀值提高了20%~30%? c,且不同应力水平流变量均能得到一定控制,加锚使试件的长期强度增加了5%~10%? c。此外,基于整体协调变形原理,建立了加锚体流变本构方程,推导出了一维B-K模型解答,算例分析表明,锚杆密度越大,对岩石流变控制效果越好,得出锚杆等效刚度是约束岩石流变的主导因素,但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锚杆支护密度与岩石流变参数之间存在一个合理的匹配区间。研究结果对长期使用的岩体工程锚固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6.
应用一个具体问题展开了波在固体在弹性、弹塑性和应变局部化阶段的传播特性的研究。当经典本构计算到材料出现应变局部化时失效、控制方程出现分叉现象时,非局部效应本构描述得以继续分析,破坏过程变形进一步体现。本构内引入梯度项的贡献,以牺牲了特高频率( )特性为代价,增强了控制方程的稳定性。阻尼的影响复杂得多,考虑滞变阻尼、且仅与质量有关时,阻尼对控制方程的稳定性没有贡献。如果阻尼考虑为与质量和刚度联合相关时,阻尼对控制方程稳定性是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07.
武汉黏土Duncan本构模型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葆春  冯波  汪墨  王靖涛 《岩土力学》2008,29(7):1788-1792
通过常规三轴压缩排水试验,确定了武汉正常固结黏土的Duncan Et-?t模型、Et-Bt模型及常值?t模型参数;通过三轴试样的有限元变形分析,验证了模型参数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武汉地区Duncan本构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针对Duncan Et-?t模型基于?1-?3曲线为双曲线关系假设,而实际试验曲线常常偏离理想的双曲线关系,造成?t参数拟合的困难,提出利用通过应力水平为70 %与95 %对应点的直线拟合?3 /?1与?3之间线性关系从而确定?t模型参数的改进方法,并将该模型参数用于三轴试样的体积变形预测,经与Duncan Et-Bt、Duncan Et和常值?t模型参数预测结果的对比,发现该方法与试验结果有更好的一致性,并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708.
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的新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文贵  李翔 《岩土力学》2008,29(11):2952-2956
基于现有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研究,通过探讨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参数与岩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特征参数即峰值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建立起特定围压下模型参数与围压的解析表达式。引进岩石Mohr-Coulomb强度准则,建立不同围压下岩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峰值应力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探讨不同岩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峰值应变与围压的关系,导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不同围压下岩石峰值应变计算公式,从而建立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参数确定的新方法,由此得到能够模拟不同围压下岩石应变软化全过程的统一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该模型较同类模型具有参数少和易于确定等特点,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了该方法与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09.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剪切强度机理及本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世进  陈云敏  高丽亚  高广运 《岩土力学》2007,28(12):2524-2528
根据城市固体废弃物(简称MSW)的大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结果,延伸岩土工程中研究土体的概念和方法,研究MSW的剪切强度机制。MSW与大变形相关的强度特性主要是由于含有大量的纤维状成分所致,在剪切过程中试样总的抗剪能力由剪切面上的摩擦力和纤维状加筋相的拉力所产生。MSW的摩擦强度主要由3部分构成:纤维状成分与土颗粒之间的摩擦,纤维状成分之间的摩擦,和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基于MSW的剪切强度特性,采用邓肯-张本构模型来描述MSW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710.
苏栋  李相崧  明海燕 《岩土力学》2007,28(Z1):703-708
水平自由场地震响应分析是岩土地震工程近几十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完全耦合有限元程序SUMDES 2006和临界状态砂土本构模型,分析了15 m深的饱和砂土自由场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加速度的传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侧向变形以及地面沉降。通过增大和减小10 %参数值,分析了材料本构模型中12个参数值的变化对土层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参数中,临界状态应力比M和e - 平面中临界状态线在 轴上的截距 的影响比较显著,因而利用室内试验数据率定模型参数时,需保证其有足够的精度。分析结果也说明,用于自由场地震响应分析时,临界状态砂土本构模型仍然有进一步简化以减少参数个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