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阿尔金山各边界断裂的归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阿尔金山南缘断裂、西北缘断裂、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断裂的构造属性, 对重新认识中国大陆西部构造格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卫星遥感图像宏观解译和野外调查基础上, 充分参考了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 分析了阿尔金山各边界断裂特征, 结果表明南缘断裂形成于元古宙, 早古生代中晚期是一条具有右行走滑性质的巨型陆内转换断层, 中新生代分段差异复活; 西北缘断裂系形成较晚, 中新生代以来发生强烈的左行走滑, 应属于亚洲共轭滑移系的组成部分; 红柳沟-拉配泉断裂属于塔里木地块中央构造带系统, 是一条蛇绿构造混杂带, 早古生代属于陆缘或陆间裂谷.它们三者分属于不同的断裂系统, 具有不同的形成演化史, 其活动形式和构造意义各有不同, 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72.
溪洛渡地区节理构造特征及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遵循共轭节理配套原则对溪洛渡地区发育的次生节理构造进行逐步分析,将该区发育的北东向和北西向节理、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节理、倾向南东和北西的两组北东-南西向剖面节理、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节理以及倾向北东和南西的两组北西-南东向剖面节理组成5套共轭节理,分属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3个构造期次。据此推出该区次生节理的形成、发育先后受到该区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期构造应力场作用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73.
李云辉 《地下水》2006,28(5):36-37
为了克服传统BP网络的不足,发挥共轭梯度法和梯度下降法各自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在城市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中采用集成BP网络、用共轭梯度法和梯度下降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训练网络的方法.通过实例表明,将此网络模型应用于城市地下水水质评价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综短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吴珍汉  江万 《地质论评》2000,46(6):561-568
通过共/轭剪切角变化及其与地壳缩短量的函数关系,计算了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构造变形量。结果表明,晚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中段地壳在近南北方向发生了巨量缩短,平均缩短量达30%;在近东西方向发生了巨量伸长,平均伸长量约74%。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应变量尚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与自北向南逐步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5.
文章通过对东安锑矿区的共轭节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确定了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矿区构造应力场可以划分为五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期近SN向挤压,形成牛头寨NE向基底褶皱和同期NE-NNE向断裂,以及近SN向F_1断裂的雏形。第二期为印支期近EW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NW向,形成了以近SN向的牛头寨复式背斜和区域性F_1断裂为主体的构造格架,以及小牛头寨NW向断裂和继承早期NNE向断裂发育的断裂构造。第三期为燕山早期近SN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W向;F_1、NNE向断裂整体处于挤压状态。前述三期构造形成了矿区近SN向构造骨架,以及配套的断裂、节理等成矿前构造。第四期为燕山晚期NW-SE向伸展,共轭节理为NE和NWW向;NE向组继承前期节理;F_1、NNE、NNW、NW向断裂此时成为矿液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第五期构造变形发生在第四纪,为NW-SE向水平挤压,共轭剪节理为NWW和NNW向;此期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它们错断矿脉、矿脉被抬升剥蚀后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76.
王珂  曹婷  魏红兴  肖安成  周露 《地质学报》2020,94(6):1716-1726
库车坳陷东部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构造变形机制与南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综合采用露头共轭节理及白垩系残余厚度分布,分析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属性。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沟、库车河、卡普沙良河、吉迪克以及库车河西6条剖面的共轭节理分析表明,库车坳陷东部新生代构造挤压应力为NNW-SSE向,而中生代的构造挤压应力为NE-SW向。原型盆地恢复显示,库车坳陷白垩纪的沉积中心大致位于大北1井―吐北2井―克拉2井一线,且发育秋里塔格―新和―牙哈―提尔根古隆起带,白垩系原始沉积厚度总体上北厚南薄。在晚白垩世区域抬升剥蚀的构造背景下,坳陷东部受压隆升遭受剥蚀,白垩系残余厚度减薄,呈西厚东薄的趋势。位于坳陷东部的吐格尔明背斜在石炭纪―三叠纪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继承性沉积古隆起,晚白垩世进一步隆升形成构造古隆起,背斜周缘的白垩系残余厚度进一步减薄。吐格尔明背斜和背斜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以及库北1井和库车河剖面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均为NW-SE向,进一步证实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的构造应力为NE-SW向。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与构造应力场属性主要与特提斯造山带中地体增生和...  相似文献   
77.
本文分析了电离层对2009年、2013年和2016年朝鲜核试验中地下核爆(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UNE)的响应.利用南北半球IGS站的GNSS-TEC观测数据,发现了在3次核试验期间的磁共轭电离层扰动现象.观测结果表明,3次UNE所产生的电离层扰动分别以228m·s-1、173m·s-1和147m·s-1的速度从核试验爆心地区径向传播.本文研究提出,UNE所产生的电离层TEC扰动是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LAIC)电场渗透到电离层高度引发电动力学过程的结果.此外,LAIC电场可以沿磁力线映射到共轭半球,从而在共轭地区造成电离层TEC扰动.因此,在核试验地区附近以及其对应的磁共轭地区,UNE所产生的LAIC电场在电离层TEC扰动的形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79.
张小京  刘冰 《测绘科学》2016,41(8):28-32,18
针对联合像素类的干涉相位估计方法在地形起伏较大时难以获得足够的独立同分布样本准确估计协方差矩阵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原始干涉图像对的观测数据及其复共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来共同构建估计协方差矩阵时所需样本的方法。该方法结合对整个估计窗口内数据矢量的前后向滑窗作处理,将干涉数据的有效视数增加了一倍,有效缓解了在独立同分布样本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稳健干涉相位估计的问题。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在独立同分布样本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稳健的干涉相位估计。  相似文献   
80.
大地电磁法三维共轭梯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we implement a threedimensional (3D) conjugate gradient inversion algorithm with magnetotelluric impedance data. During the inversion process, the 3D conjugate gradient inversion algorithm doesn' t need to compute and store the Jacobian matrix but directly updates the model from the computation of the Jacobian matrix. Requiring only one forward and four pseudo-forward modeling applications per frequency to produce the model update at each iteration, this algorithm efficiently reduces the computation of the inversion. From a trial inversion with synthetic magnetotelluric data, the valid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3D conjugate gradient inversion algorithm is ver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