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33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维拉斯托岩浆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西坡白音查干,已探明矿石量881.14万吨,平均品位Cu:0.79%、Zn:4.29%、Ag:65~85 g/t。矿体的产出严格受NE向断裂带控制,总体走向NE—NEE,倾向北。维拉斯托矿区北侧第四系覆盖区域是否存在隐伏矿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维拉斯托矿区北侧第四系覆盖区成矿条件与主矿区类似,本文应用重力、磁法、激电中梯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其进行了隐伏铜多金属矿体的探测和研究,构建了覆盖区岩浆热液脉型隐伏矿体定位勘查流程。首先,针对全区的重力方向导数异常圈出三个NE-NNE向的"条带状"重力方向导数高值带,推测为F1、F2和F3三条断裂;同时,在上述"条带状"重力方向导数高值带内,利用磁场化极和上延圈出一"月牙形"高值异常带(含多个串珠状磁异常),推测为含矿岩体;对应"月牙形"串珠状高磁异常带,运用激电中梯视充电率和视电阻率圈定M1和M2两个视电阻率低值、视充电率高值异常区域,推测为矿化岩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面积性地球物理探测研究成果,在重力、磁场和激电异常区域进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研究中发现2处反演电阻率低值异常点(均位于NW向和NEE向断裂交汇处),推测为富含硫化物矿体引起,据此圈定两处矿体,且推测该区深部可能存在更大规模的隐伏矿体。依据本文研究成果,预测维拉斯托矿区北侧覆盖区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82.
朱裕振  强建科  李强  沈立军  贾金荣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23-2022082023
沂沭断裂带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大断裂,其深度切穿莫霍面,把鲁中造山带与苏鲁造山带隔开,断裂带的活动情况影响山东地区大地构造的稳定性。以往的工作多集中在地表或近地表地质要素的调查和研究,局部也开展了一些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大多以剖面为主,对区内地质构造的认识比较局限。本文收集沂沭断裂带约14600 km2范围的区域重力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定性解释和三维定量反演,获得了区内地下30 km内的相对密度分布。综合研究了从诸葛镇到五连金矿的精测剖面,其中包括重力、磁法和大地电磁3种方法。由此得到以下几点结果:①揭示了区内东部地下存在一条巨大的隐伏隆起构造,深度约2 km到10 km,从南南西方向延伸到北北东,有3个局部核心区:分别是石桥子镇往西南约30 km范围、由桑园镇、五莲县金矿及许孟镇三者之间的区域、以湖头镇为中心向北向南各延伸约30 km范围。②地表观察的断裂F1和F2比由反演的相对密度确定的断裂F′1和F′2向东偏移,而且北部偏移比南部更大。③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综合剖面S1—S2研究表明,沂沭断裂带北段内岩矿石具有较低的相对密度、较低的磁性和较低的电阻率特征,意味着断裂带在北部具有张性特点。综上所述,研究区内东部上地壳内存在隐伏隆起构造,昌邑—大店断裂和安丘—莒县断裂在北部具有张性断裂特征,在南部具有挤压特征,莒县以南小地震方式释放部分应力。  相似文献   
83.
福建仙游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其周边地区历史地震活动较平静,属于弱震区。但自从该地区的金钟水库于2010年5月下闸蓄水后,库区附近的地震活动性随之增强。为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分布特征以及寻找隐伏断层,利用中国地震局提供的地震初至震相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仙游地区近10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定位,获得了更为精确的震源位置,并根据重定位结果模拟深部断裂,寻找隐伏断层。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的震源位置更加集中,按照发震时间可分为4个活动区,主要沿沙县—南日岛的次级断裂石苍断裂两侧北西向线性分布。(2)重定位后仙游震群的震源深度主要为8~11 km。石苍断裂左侧地震条带震源深度为6~12 km;右侧地震条带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西北侧地震较为分散,东南侧地震分布较紧凑,震源深度同左侧一样为6~12 km,而下层地震较少,震源深度为14~23 km。(3)根据重定位后的震源位置,利用奇异值分解法拟合得到三个深部断层面,其倾向均为南西向,走向为北西向,与石苍断裂和潼关断裂的倾向和走向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本研究结果,推测石苍断裂并不是主发震断层,而是其两侧存在的深部断裂(高倾角隐...  相似文献   
84.
地电化学法在南澳大利亚寻找隐伏金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美兰 《地质与勘探》2010,46(1):153-159
地电化学法是一种借外加电场作用,将呈活动态的金属离子迁移到特制接收装置,收集并分析接收器上的电解物,可发现与矿有关的金属离子异常,从而达到找矿和评价目的的一种找矿方法。利用地电化学法在澳大利亚干燥近沙漠化钙质层覆盖区的Challenger金矿和Kalkaroo铜金矿进行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上述已知矿体的剖面上均测出了清晰的地电化学异常,而同时开展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无异常显示。表明利用地电化学法在南澳大利亚干燥近沙漠化覆盖区寻找隐伏金属矿床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在Challenger金矿区外围及深部进行了找矿预测,发现了3个有利的成矿靶区,并经工程验证发现1个金矿体,获得了相应的金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5.
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匹配滤波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匹配滤波的方法处理了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基于重力异常一阶垂直导数的径向平均对数能谱曲线,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场可分为三层异常场。其中龙木错—双湖构造带在中部重力异常场和深部重力异常场图中都有显现;革吉—改则—错勤—申扎隐伏断裂在浅部和中部重力异常场中都存在。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藏北都显示有巨大且平缓的低重力异常圈闭,这与藏北Pn波速较低和Sn波缺失的特征吻合;在藏南存在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重力异常断块。  相似文献   
86.
对硅质角砾岩型的320矿床的典型剖面进行综合物化探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矿床的隐伏铀矿体具有高值大范围的极化率(η_(?))异常,激电测深可圈定矿体的埋深、产状、规模等特征,激电法是寻找这类隐伏铀矿的高灵敏度方法。在这类矿体的地表还有γ,Po,He,Cu,Mo等物化探异常,根据这些综合异常可推断激电异常是否反映了隐伏铀矿体,大大提高物化探综合找矿的能力。对320矿区外围同类异常点进行综合物化探研究的结果,在WBC地区发现了大范围高值激电异常及其它综合物化探异常,而且地质条件、区域航测、重力、水化学、分散流等异常特征也与320矿区相似,预测为隐伏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7.
带暗柱Z形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带暗的Z形短柱。通过3根Z形短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Z形柱在两个工程轴受力方向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滞回曲线和破坏特征,分析了暗柱对提高Z形短柱抗震能力的作用。试验表明加设暗柱后可明显提高Z形截面短柱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8.
错沟—小长干矿带是北祁连西段成矿区段内铜矿(点)分布最多的矿化密集区,区内已发现多处铜矿床及铜矿点。这些已知矿(点)大多为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品位较高,但矿体相对较小,寻找深部隐伏矿难度相应较大,文中以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讨论区内矿床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相应找矿问题。  相似文献   
89.
深穿透勘查地球化学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王学求 《物探与化探》1998,22(3):166-169,165
笔者根据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寻找隐伏矿的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提出了深穿透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与必要性。将深穿透勘查地球化学定义为研究能探测深部隐伏矿体发出的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技术。它的目的是将各种寻找深部隐伏矿的新方法的理论基础有机地联系起来,将其发展成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经验或技术上,以便为更科学有效地寻找深部隐伏矿提供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90.
西藏中部念青唐古拉山链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厚  周详 《现代地质》1997,11(3):298-304
根据对西藏念青唐古拉构造变形分析及地质年代测定资料,将该区构造变形划分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伸展拆离,形成区域性面理构造;晚白垩世到渐新世聚敛作用,形成斜向逆冲构造及雁列式褶皱;中新世以来的伸展、隆升,形成念青唐古拉剥离断层及羊八井地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