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03篇
  免费   8680篇
  国内免费   11348篇
测绘学   8893篇
大气科学   7212篇
地球物理   10027篇
地质学   28290篇
海洋学   6582篇
天文学   3808篇
综合类   4014篇
自然地理   8005篇
  2024年   350篇
  2023年   894篇
  2022年   1814篇
  2021年   2221篇
  2020年   2150篇
  2019年   2544篇
  2018年   1815篇
  2017年   2267篇
  2016年   2297篇
  2015年   2561篇
  2014年   3202篇
  2013年   3165篇
  2012年   3465篇
  2011年   3638篇
  2010年   3118篇
  2009年   3601篇
  2008年   3619篇
  2007年   3897篇
  2006年   3730篇
  2005年   3492篇
  2004年   3096篇
  2003年   2859篇
  2002年   2551篇
  2001年   2184篇
  2000年   2149篇
  1999年   1815篇
  1998年   1672篇
  1997年   1218篇
  1996年   1035篇
  1995年   877篇
  1994年   846篇
  1993年   666篇
  1992年   494篇
  1991年   407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41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温高压实验弹性波速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高温高压实验岩石,矿物弹性波速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温高压实验弹性波速研究的目的,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有关实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在高温高压岩石波速研究方面的进展及所取得的成就,并对高温高压弹性波速研究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不同类型的背景场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灰霾有不同的影响。作者主要利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 (MM5/SMOKE/CMAQ)研究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一次灰霾天气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这次灰霾天气的气象模拟, 较好地模拟了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模拟出了PM10浓度的变化, 与观测值比较一致。在这次灰霾天气过程中, 由于离岸型背景风与陆风风向一致, 在陆风维持的情况下, 内陆源区的PM10被输送到沿海地区, 导致沿海城市和海面上PM10浓度比较高; 而在海风维持的情况下, 海风与离岸型背景风方向相反, 造成海风较小, 致使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都比较严重。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离岸背景风和海陆风的相互作用对灰霾天气的生成与分布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20世纪50-70年代的围湖垦殖与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资料并借助RS/GIS方法对20世纪50-70年代的大规模围垦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0.1km2以上的湖泊总量分别是1309个、611个、612个、838个,湖泊总面积分别是8503.7km2、5467.5km2、2934.3km2、2977.3km2。湖泊数量和面积减少与围湖垦殖关系密切,江汉湖区平均面积变化率为65.0%,围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围湖垦殖与江汉平原湿地演化关系密切,围湖垦殖降低了江汉平原湿地演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94.
对采自重庆市东北部奉节县新崖洞XY6石笋进行ICP-M S-U系测年表明,该石笋生长时期为4. 5~ 0. 25 ka。石笋在4. 5~ 4. 1ka、3. 2~ 2. 5ka、1. 85~1. 5ka 期间相对偏负的δ18O和δ13 C值记录了3个相对湿润的时期;其中以4. 5~4. 1ka 时期δ18O最偏负,之后突然偏重,表示了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快速结束;之后东亚夏季风在波动中逐步减弱。该石笋没有明显记录到发生在1. 1~ 0. 9ka 的“中世纪暖期”事件。在4. 1~ 3. 2ka、2. 5~ 1. 85ka、0. 5~ 0. 25ka 期间相对偏正的δ18O和δ13 C值代表3个相对冷干的时期, 0. 5~ 0. 25ka是欧洲小冰期事件在本地区的表现。该地区气候在1. 5~ 0. 5ka 相对平稳,从前半段的相对暖湿过渡到后半段的相对冷干。XY6石笋δ13 C与δ18O具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可能暗示了该地区为“暖湿、冷干”的水热配套模式,也表明本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快速的,并没有明显的滞后期。δ13 C与δ18O变化峰值的差异表明,在东亚季风区植被变化不仅取决于夏季降水的多寡,可能更主要的是受制于有效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基坑悬臂支护桩双参数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靖  戴自航 《岩土力学》2007,28(2):415-419
对地基抗力双参数法在基坑悬臂支护桩位移和内力计算方面进行了探讨,即采用地基土抗力系数随深度按双参数非线性变化的假设,以弹性地基杆系单元模拟,支护桩则按弹性梁单元模拟。对某基坑悬臂支护桩进行数值模拟反分析表明,通过试算调整可获得适合于实际设计计算的地基抗力双参数,该法应用到福州市某基坑悬臂桩的实际分析和设计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可供悬臂支护桩设计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张信 《矿产与地质》2007,21(4):415-420
通过对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对岩(矿)石同位素、稀土元素、成矿温度等地球化学和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研究,认为,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为一典型的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与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受深部隐伏的深大断裂控制,可能与黄岗梁矽卡型铁-锡矿床同属一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不同成矿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并认为,在该成矿带上及大井矿区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7.
定量分析半干旱环境下盐碱化草地类型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是开展土壤水分尺度时空转换的前提,同时也是水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黑河遥感—地面同步试验"干旱水文试验区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16个土壤水分剖面的逐日持续观测数据,利用平均相对偏差及相关系数方法,对网格尺度上多层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表明:①在土壤水分监测点布设上,在相对长的时期内,能代表网络水平上平均土壤水分最优观测的点是存在的,最优观测点位置的选择需要先密后稀,并根据事先的加密观测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保留平均相对偏差接近于0且其标准差最小的点开展长期观测。②在90 m×90 m的网格尺度上,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在40 cm深度以上各层的时间稳定性是类似的,但稳定程度不同,表层最不稳定。在40 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空间异质性降低。③研究区所在环境下网格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在时间上强烈相关,观测刚开始的几天与其它时期的相关性比较低,在平稳期相关性较好,不稳定性主要由降水或灌溉事件引起。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观测的误差,这种特殊类型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李湛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10,31(5):1503-1508
基于拟静力抗震设计概念,提出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单元法分析土石坝的抗震稳定性,给出了两种确定地震惯性力的方法:(1)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1],并结合有关土石坝动态分布系数计算了沿坝高分布的地震惯性力;(2)直接利用土石坝有限元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得到的单元节点加速度反应,依据建议的方法确定坝体各单元节点的地震惯性力。将上述计算确定的地震惯性力与其他形式的外荷载共同作用到土石坝上,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确定土石坝坝体的拟静力抗震安全系数。对于稳定渗流期,水位降落期等不同工况,或需要考虑振动孔隙水压力作用的饱和无黏性土填筑坝等不同计算条件,给出了使用折减强度有限元法分析坝体抗震稳定性的实现途径和方法。研究表明,有限元法对边界条件、复杂断面条件和材料分区及荷载组合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使用有限元法分析土石坝抗震稳定性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9.
杨长江  王亚春 《吉林地质》2010,29(4):1-5,31
本文首次报道了小兴安岭南部伊春地区的五三零、南岔三林场及寒月林场岩体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三个岩体均形成于早侏罗世,侵位年龄分别为175±3 Ma,180±2 Ma和195±2 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岩体为高硅富碱性的钙碱性系列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其大地构造背景与早侏罗世佳木斯板块和松嫩.张广才岭板块碰撞拼合后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与古油藏均产于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或侧翼.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和矿石抽提物色质谱分析均发现了大量的有机质官能团, 暗示金矿成矿过程与古油藏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均来源于盆地裂陷期和凹陷早期的沉积地层, 流体来源于沉积地层中封存的建造水, 形成年龄 > 172 Ma.在随后约40 Ma(172~130 Ma)的时间里, 流体向盆地中生物礁及其他构造部位运移聚集.由于盆地中烃源岩逐渐成熟, 这一过程是油气运移成藏的过程, 也是有机流体萃取成矿物质, 最终演变为有机成矿流体并聚集的过程.燕山运动是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130~46 Ma), 同时也是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原因.正是古油藏的破坏打破了流体的动态平衡, 导致流体中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右江盆地的金矿和古油气藏是同一种流体体系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