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479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红粘土地区水泥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粘土是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土质。含有红粘土的地基多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下部红粘土为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采用深层搅拌法处理,可充分发挥上部硬塑红粘土的作用,形成复合地基。通过试验得到了水泥红粘土的基本力学参数。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后,给出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强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水泥掺量、龄期水泥土之间的强度推算公式。  相似文献   
32.
通过一项具体的工程实例,论述了深厚杂填土地基的基本工程特性。介绍了一种处理深厚杂填土地基的新技术———重锤冲扩挤密灰渣土桩复合地基技术,并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施工效果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于大面积深厚杂填土地基采用此技术处理后,能够消除地基深部湿陷性,复合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200 kPa。  相似文献   
33.
水源供水井,在封井止水下艺中,始终存在封井质量、水泥固结质量及井内钻具事故等风险,为此在对准格尔旗施工的10口水源供水井施工中,制作了单向逆止阀水泥封隔器,并与Ф340套、筛管用吊卡按一定顺序下入井内。该装置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封井止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34.
简单概括了镁资源研究开发的状况,评述镁水泥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指出以镁水泥为途径开发盐湖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表述了镁水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指出当前镁水泥研究需要考虑的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5.
高压实膨润土热湿力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压实样品的制样特点,测试了高压实膨润土样的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对高压实膨润土热湿力特性研究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工程实例分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4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方法4.1要点(1)导墙的修筑精度(宽度、平直度、垂直度和标高等)和强度对成槽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高质量的导墙是高质量槽段的基础,常用的导墙形式如图2所示。图2导墙断面形式示意图(a)板型;(b)L型;(c)倒L型;(d)槽型导墙...  相似文献   
37.
荆志东  刘俊新 《岩土力学》2010,31(7):2116-2121
高速铁路要为列车的高速行驶提供一个高平顺性和稳定性的轨下基础,而路基作为轨道结构的基础,必须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和耐久性好的特性。由于红层泥岩属于软岩,工程稳定性差,以红层泥岩作为基床的填料,其刚度明显不足,所以为了弥补基床表层的不足,在其顶部添加一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为了验证这些措施的效果,以便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通过足尺动态模型试验,模拟在实际荷载条件下基床的动态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为基床表层填料,静态变形明显降低,能够大幅降低动荷载作用时的动变形,减少了基床结构的永久变形,增强了轨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压实黄土非饱和渗透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实黄土非饱和渗透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对不同干密度的压实黄土试样,采用非饱和导水率测定系统进行非饱和渗透系数量测,得到不同干密度压实黄土的渗透系数与吸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随吸力的增大而成非线性减小,随干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在低吸力时,干密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大;在较高吸力时,干密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给出了压实黄土的渗透系数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Wind幂函数模型参数与干密度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干密度的压实黄土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9.
钢、水泥需求“S”形规律的三个转变点剖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剖析了人均钢、水泥消费“S”形轨迹的三个重要转变点, 论述了人均消费量和消费强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 阐述了产业部门钢消费强度的倒“U”形轨迹, 在分析国内外经济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例已经达到顶点, 指出钢、水泥消费强度顶点大小及到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40.
The controlling parameters of early marine carbonate cementation in shoal water and hemipelagic to pelagic domains are well‐studied. In contrast, the mechanisms driving the precipitation of early marine carbonate cements at deeper slope settings have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despite the fact that considerable volumes of early marine cement are present at recent and fossil carbonate slopes in water depths of several hundreds of metr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pervasive early marine cementation at greater water depths, marine carbonate cements observed along time‐parallel platform to basin transects of two intact Pennsylvanian carbonate slop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present in the slope deposits of the Permian Capitan Reef and Neogene Mururoa Atoll. In all four settings, significant amounts of marine cements occlude primary pore spaces downslope into thermoclinal water depths, i.e. in a bathymetric range between some tens and several hundreds of metres. Radial, radiaxial and fascicular optic fibrous calcites, and radiaxial prismatic calc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re‐deposited facies, boundstones and rudstones. Botryoidal (formerly) aragonitic precipitates are common in microbially induced limestones. From these case studies, it is tentatively concluded that sea water circulation in an extensive, near‐sea floor pore system is a first‐order control on carbonate ion supply and marine cementation. Coastal upwelling and internal or tidal currents are the most probable mechanisms driving pore water circulation at these depths. Carbonate cements precipitated under conditions of normal to elevated alkalinity, locally elevated nutrient levels and variable sea water temperatur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