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463篇
地质学   1282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利用最新GAMIT软件,对福建省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厦门、福州、泉州、龙岩、南平5个GPS基准站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6日的观测资料在ITRF2000全球坐标系统框架下,使用IGS精密星历数据及其核心观测站的坐标和运动速率为控制参数进行了统一解算,并利用GLOBK软件进行联合平差,得到了5个测站的观测精度。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形变南强北弱、东强西弱,且该地区随中国大陆较均匀地向SE(SEE)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112.
伽师强震群的深部动力学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俊猛  卢芳  嘉世旭  徐强  唐伟 《地震研究》2006,29(4):338-343
根据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岩石圈二维速度结构、二维密度结构、二维电性结构、壳幔过渡带的详细结构以及大地热流和震源深度的分布,再结合对新疆西北部的蛇绿岩带、高压变质带和岩浆岩分布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天山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层间插入消减”模型。该模型认为,塔里木板块的中上地壳在库尔勒断裂附近向天山造山带的中下地壳层间插入;而下地壳连同岩石圈地幔向天山造山带的上地幔俯冲消减。在天山的西段(哈萨克斯坦境内),费尔干纳地块由北向南插入到南天山之下约180km的深处,在其东段(中国境内),塔里木盆地由南向北插入南天山之下。这两个具有不同方向的下降板片的接触部位为费尔干纳走滑断裂。我国的伽师、喀什、乌恰地震区均落在这两个具有不同俯冲方向板块的结合部位附近,有着特殊的深部构造背景。南、北两大板块的双向挤压必定产生强大的应力,在地震区附近,这种应力的积累与释放具有4个显著的特点:(1)板片的俯冲消减速度约高达每年22mm左右;(2)应力的积累与释放速率加快;(3)应力释放较容易;(4)应力释放较为集中。这4个特点可能是伽师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数次强震的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13.
采用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微阵列GeoChip 5.0技术,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年代人工固沙植被区的生物土壤结皮(BSC)为对象,分析BSC演替过程中参与铁代谢的功能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变化特征,研究微生物铁代谢对BSC演替的响应及调控。结果表明:真菌参与铁吸收和转运过程,古菌参与铁转运和贮存过程,细菌则在铁代谢吸收、转运和贮存过程中均起主要调控作用。门水平上,BSC铁代谢功能微生物组成变化对演替的响应不敏感,BSC铁代谢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BSC铁代谢功能基因多样性的显著提高和三类铁代谢过程基因信号强度达到最高水平需要经过61 a的演替。调控BSC铁吸收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亚铁氧化酶编码基因iro;调控原核生物铁转运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羟基苯甲酰丝氨酸铁外膜转运体编码基因cirA和Fe(Ⅱ)转运蛋白编码基因feoB,真菌铁转运过程主要依靠含铁细胞转运体和铁氧化酶高亲和力的作用;调控铁贮存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固定相类核蛋白编码基因dps。在BSC演替阶段末期,上述铁代谢功能基因强度的显著增加促进了微生物的铁代谢潜能。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铁代谢潜能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4.
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富钴结壳是一种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对其进行资源量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探讨了当前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的几种主要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5.
中地壳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和矿石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重点进行了大于300℃——在近临界区至超临界区条件下的硅酸盐矿物与水反应动力学实验。矿物(钠长石Ab、透辉石Di、阳起石Act和磁铁矿Mt)的溶解反应动力学实验是使用流体通过叠层反应器的开放体系在25~400℃和22MPa下完成的。实验发现矿物在300℃至400℃范围,在跨越水临界点时出现反应速率的涨落。各种多金属氧化物硅酸盐与水反应时,各个元素溶解到溶液里的释放速率一般不一样,常称为一致溶解作用。但是,在近300℃变为一致溶解作用。实验发现在22MPa时硅酸盐矿物的最大溶解反应速率多是在300℃,如硅的最大释放速率是在300℃。其余元素如Na、K、Mg、Ca、Fe、Al等释放速率在<300℃22MPa时都高于硅的释放速率,在>300℃时硅的释放速率要高于其它元素的释放速率。确切地说,金属与氧之间的键的性质决定了它们(金属氧化物)与水之间反应速率。在一般情况下,Na-Obr,Ca-Obr,Mg-Obr,Al-Obr和Si-Obr的键桥(br),它们之间相对地由具有离子键性质逐步变为具有极性键的性质。由常温常压到亚临界区(300~374℃22MPa),再到大于临界点374℃、22MPa进入超临界区,水的性质随温度、压力变化。水由容易溶解离子键逐渐变为容易打破极性键。笔者还研究了黑钨矿、锡石(玄武岩、花岗闪长岩)与水在250~400℃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实验均发现在跨越水临界点时矿物(或岩石)与水反应的动力学涨落。这些实验结果可以用于说明中地壳上部的水/岩相互作用的特征。发生于中地壳的水、岩相互作用大多是在300~450℃和20~50MPa条件下进行的。各地区的地壳厚度不一,中地壳温度压力并不完全相同。模拟中地壳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实验,目的主要是研究矿物(或岩石)在300~450℃条件下反应动力学过程。已有热液矿床矿物流体包体数据表明:有一批矿床的主要矿石形成于300~500℃,低于NaCl H2O溶液临界线的条件。中地壳的流体处于由亚临界态跨越临界态,进入超临界流体太的演化过程。这种流体的性质变化会引起水/岩相互作用的反应动力学涨落和矿石大量沉淀。  相似文献   
116.
特提斯洋壳在青藏隆升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幔对流使特提斯洋壳显示为刚性的整体性,并以“抽屉式”插入到青藏陆壳之下,使之第一次隆升,之后受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刚性地块的阻抗,发生强烈的褶,断,叠作用,使青藏陆壳第二次隆升,同时,莫霍面下沉,褶断,从而形成了今天整个青藏高原的地质特征和地理形态。  相似文献   
117.
腐殖质组成是表征土壤化学性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在某种程度对评价风沙土的发育过程具有意义。采集了不同气候区沙地沙漠苔藓生物结皮层样品,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和光密度法测定了苔藓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和胡敏酸吸光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指数的增加,苔藓结皮层有机质含量由14.93 g·kg-1降低到9.89 g·kg-1,腐殖酸总量由5.1 g·kg-1降低到2.0 g·kg-1,胡敏酸含量由2.9 g·kg-1降低到 0.7 g·kg-1,富里酸含量由2.2 g·kg-1降低到1.3 g·kg-1,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HA/FA)由1.32降低到0.54,E4/E6比值则由4.28增加到5.83。苔藓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及胡敏酸吸光特性具有地带性变化趋势,并影响着生物结皮层及流动风沙土的发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海南岛海岸带野外考察,在文昌市铜鼓岭石头公园观察到高程为30m的海平面遗迹,在东方市黄流镇观察到高程为25~35m的海平面遗迹,在三亚市鹿回头观察到高程为2.5m的海平面遗迹。综合研究前人在该区关于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成果,得出如下几点初步认识:(1)南海及其周缘地区中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呈下降趋势,海平面最高位置出现在7000a左右、高于现代海平面3m左右的位置;(2)南海中全新世以来海平面遗迹所揭示的古海平面高程的差异性是古海平面本身持续下降和该区地壳差异性垂直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3)南海及其周缘地区中全新世期间中央海盆及其西缘的珠江口、红河、湄公河和昭披耶河4个河流三角洲地区为构造沉降区,而南海周缘的台湾岛、雷州半岛、印支半岛、南马来半岛、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6个地区为构造抬升区,抬升幅度最大的地方在台湾岛。  相似文献   
119.
Since the stretching model appears to be not applicable to the subsidence of accretionary crust, basins located on this crust type may have an alternative origin. Examples of such basins are the West Siberia Basin and the North German Basin. Both basins showed intensive volcanism and magmatism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ir development. Remarkably, the West Siberia Basin is closely located to the (hotspot related) Siberian flood basalts with a similar Permo-Triassic age,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North German Basin in Permian times is identical with the present day position of the Tibesti hotspot in Northern Africa. These two basins may have specific relations to hotspot heat sources of the Earth's underlying mantle. Due to these heat sources, thermal metamorphism within the lower layers of the (accretionary) crust may occur, resulting in rock density increase and subsequent shrinkage of the affected rock volumes. These shrinkage processes will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pographic lows, their filling with sediments, and the subsequent start of an exponentially declining isostatic/metamorphic basin subsidence. In addition to the analyses of metamorphic processes, potential field anomalies, temperature fields, and histories of subsidence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one single model that can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German Basin. Similarly, the East African Rift and Eifel Hotspots affected parts of the overriding continental plates. The East African Rift Hotspo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far flood basalts and the Dniepr–Donets Basin, whereas the Eifel Hotspot can be linked to the North Sea Basin. Continental drift templates, present day hotspot locations, flood basalt areas, metamorphic facies as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crust categories are taken as published in recent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20.
1 INTRODUCTION Red algae C. ocellatus lives in temperate zone of coastal area, and inhabits at substrates from high tide to low tide regions. Its life history is composed of three phases: tetrasporophyte, gametophyte and carposporophyte. Chondrus is one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