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0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1319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4270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471.
The research area that is in the north of Istanbul (Turkey) and it is a land of open pit coal mining residuals reclaimed and turned to forest in 1988–1989. The materials that are open pit mine spoils are formed by sandy loam, sandy clay loam, heavy loam and clay (noncalcareous Pliocene I sediments). Pseudoacacia (Robinia pseudoacacia), Maritima Pine (Pinus pinaster) and Stone Pine (Pinus pinea) are planted on these materials. 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determine th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provided by tree roots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restation practices at lands especially where open pit coal mining spoil (residual) materials piled up. The research has been performed at two stages. The first one was hydro-mechanical effect concerned about material moisture depletion as a result of transpiration and the second one was bio-mechanical effects due to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roots and their growth pattern within the material. Al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in relation to tensile strength and displacement curves due to pre and post failure behaviors of materials and root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increase of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material was the significant indicator of the bio-mechanics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provided by the tree roots. The fast growing type of tree roots have stabilized the material up to a depth for 80–100 cm by covering the coal residual materials within 12 years.  相似文献   
472.
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产能“瓶颈”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山西沁水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宏观裂隙、显微裂隙的连续观测,孔隙的系统测量,结合应力渗透率、气-水相对渗透率、吸附膨胀等实验成果,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三级渗流特征,探讨了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对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的耦合作用,系统揭示了在地面排水降压开发煤层气的过程中,高煤级煤储层初期产气量高,数月后急剧衰减之“瓶颈”现象,找出了造成高煤级煤储层产气缺陷的根本原因。鉴于高煤级煤储层物性的特殊性,指出了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开发的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473.
明经平  赵维炳 《岩土力学》2004,25(Z2):32-38
采用双压力室三轴仪对粉煤灰试样进行了单线法湿陷试验,研究了在静水压力作用以及在不同应力状态和应力水平下粉煤灰湿陷变形的规律,得出了粉煤灰湿陷变形的经验计算公式.提出了计算粉煤灰地基湿陷变形的"全应变曲线"增量有限元法.基于本文的试验结果,对一个粉煤灰地基的湿陷变形进行了有限元计算.  相似文献   
474.
南盘江坳陷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盘江坳陷二叠系划分为12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3Ma。进而将三级层序划分为4个Ⅰ型层序和8个Ⅱ型层序。三级层序虽然在不同地区发育完整性有所不同,但总体可以进行对比。三级层序构成两个超层序。超层序SS1沉积期,南盘江坳陷主要为台、盆相间古地理格局,具有狭窄的台地边缘一台地斜坡沉积。钦防地区为半深海环境。超层序SS2沉积末期,右江地区从台、盆相间格局演化到盆包台格局。上扬子古陆主体为开阔台地一局限台地,而靠近川滇古陆则变为陆相环境。  相似文献   
475.
安徽省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伟  孙贵  叶诗忠 《安徽地质》2006,16(4):262-266
后备煤炭资源储量的规模直接决定着宏观煤炭工业的规划和发展“。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是近年来煤炭地质经济研究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本文尝试应用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概略评价方法,结合我省实际,制订适合我省煤炭资源现状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办法,评价我省实际有效的煤炭资源供给能力结论为:煤炭资源较丰富,有效供给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476.
为了减小或者完全避免地下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有害影响,根据深部开采地表移动的实测数据,本文给出了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利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任意点的下沉值进行计算,分析了建筑物受地下开采的影响程度,以此对矿区地表建筑物保护煤柱进行设计。研究表明,基于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理论的保护煤柱设计方法,对减少深部开采保护煤柱的压煤量、保护地表建筑物、实现地下煤炭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7.
中国煤炭资源供应格局演变及流动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9—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煤炭资源供应格局和流动路径,结果表明:(1)国家政策变动对中国煤炭资源消费规模影响深刻,每一次政策变化都会造成能源消费规模的波动,近年来强烈的能源需求使得我国煤炭供应不得不面临进口的现实;(2)受能源需求和资源禀赋的双重压力,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煤炭运输成为我国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特征;(3)尽管煤炭运输方式在向铁路、水路和公路组合并用的多元化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旺盛的能源需求,煤炭运输瓶颈始终存在,变输煤为输电是缓解当前煤炭运输困难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478.
雷电为世界上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对煤矿安全生产同样构成严重的威胁,可造成煤矿电力系统故障、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文章重点介绍了煤矿的内部防雷和外部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479.
吴军  孙义厚  刘红军 《东北测绘》2012,(2):178-181,184
提出了GIS技术应用服务于煤田地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背景,以煤田地质信息资源管理相关部门应用需求为基础,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煤田地质信息资源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架构、网络运行环境和硬件结构、数据库、功能等设计。最后结合煤田地质信息资源管理地理信息服务试验系统设计与开发,展示了试验系统特色部分开发内容。  相似文献   
480.
周锋  刘超 《四川测绘》2012,(1):6-10
针对复杂地表条件下采用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等常规方式进行地表变形周期观测、任务量大甚至无法实施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研究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同时采用GPS-RTK技术获取观测站三维空间信息,进而获得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最后以内蒙古准格尔旗某煤矿的生产实践说明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