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1篇
  免费   696篇
  国内免费   2039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399篇
地质学   5482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36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抽放瓦斯定向钻孔施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世俊 《探矿工程》2003,30(4):50-52
介绍了抽放瓦斯定向钻孔施工技术的主要设备、钻具及仪器,组合钻具及钻进工艺参数,并通过几个工程实例,说明了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是一个以白垩系沉积为主的陆相断陷区。采用条件分析法,对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条件及其成藏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贝尔凹陷在剖面上有3套成藏组合,其中中部成藏组合最佳;在平面上可分为5个运聚系统,其中以位于凹陷西北部的3个系统为最佳。该凹陷不同构造部位的运聚条件相差较大,生烃洼陷深部位的油气运移以砂岩储集层和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构造高部位的油气运移以断裂为主,而两者之间的油气输导则以不整合面和断裂为主。在油气运聚和成藏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贝尔凹陷油气运聚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生油凹陷有充足的油源、生油区内有继承性发育的圈闭构造以及各运聚要素间存在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3个方面。  相似文献   
5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原油同位素类型和单体烃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 ,发现整个东部凹陷原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值偏重 ,指示其源岩有机质中藻类和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少 ;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值关系揭示东部凹陷大部分原油样品与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的特征相近 ,而南部和北部地区少数样品表现出负的碳同位素异常 ,与该区中生界源岩样品的接近 ,推测原油中可能混入了中生界来源的油气。南部地区各样品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和单体烃的碳同位素曲线均相似 ,揭示了两者具相同的油气来源。北部地区各原油样品的单体烃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间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但茨榆坨地区的原油样品的碳同位素值比牛居地区的系统偏轻 ,可能是成熟度相对较低引起的 ,表明茨榆坨地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的特征。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研究油气来源和成藏特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4.
陈书让 《陕西地质》2003,21(2):70-76
通过选取描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各种特征参量,借助模糊数学工具,利用最优聚类中心所具有的代表特征,建立分级指标,对油气化探综合进行分级评价。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评价实例结果表明,利用油气化探综合异常各种特征参量进行动态聚类分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②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③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56.
济宁二号矿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危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岛工作面及其周围巷道附近应力集中程度高,顶板运动剧烈,再加上地质构造的影响,采深较大时,冲击危险程度就高,很容易引发冲击矿压。《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孤岛工作面按冲击矿压危险工作面来管理。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危险检测预报及控制的技术是先分析冲击危险程度,确定冲击危险指数,提出早期预报;采用电磁辐射和钻屑法进行及时预报;采用卸压爆破进行处理,并采用电磁辐射和钻屑法检验防治措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套技术安全、可靠、有效,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7.
从天然气水合物的产生、聚集和分解,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过程,沉积压实、地温梯度、构造运动以及深部流体对水合物产生的效率起决定作用,根据流体的运移和天然气水合物在水合物稳定带中的分布状况,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可以分为构造聚集、地层聚集和混合聚集三种模式,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海底温压条件变化时,天然气水合物会发生分解,水合物也会在水体中上浮,在这个过程中,水合物的分解速率能高出其溶解速率二至三个数量级,海底泥火山、甲烷气柱、甲烷气裂缝、双似海底反射等大量的证据,都有助于揭示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的动态演化的特征,弄清楚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过程对于我们未来对这种潜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分析其在全球变化、碳循环以及海底滑坡中所起的作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煤层上覆地层含水不均匀性电法探测的可能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煤田上覆岩层中含水直接对煤层的开采构成威胁,本文先从理论上阐述了电阻率勘探可以探测煤层上覆地层含水不均匀性的可能性,然后用简单的断层型薄层含水模型的CSAMT正演模拟结果展示出:地下900m深处,尽管只有20m厚的的含水岩层,但在电阻率剖面上该薄层的反映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从理论上和数值模拟实例说明,一定深度内一定厚度的薄层含水性的电阻率法探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9.
The application of both thermoluminescence and infrared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to the extensively studied “classical” Hungarian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from Basaharc, Mende, and Paks provides a reliable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and climatostratigraphic reconstruction for the last interglacial/glacial cycle. Based on this combined luminescence dating study a new chronology is proposed for the “Young Loess” in Hungary. Luminescence dating suggests that the loess below the MF2 horizon formed during the penultimate glaciation. The MF1 horizon probably formed during an interstade within oxygen isotope stage 3. For the youngest loess, overlying MF1, a very high accumula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Large time gaps occur above MF2 and MF1, indicating that most of the record of the last glaciation is missing in the standard sections at Basaharc, Mende, and Paks. Either large discontinuities or a very low accumulation rate occurred in all three type sections during the soil-forming periods. High-resolution studies of climatic proxies using this combined luminescence dating approach provide a reliable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for loess and loess derivatives of the last glacial cycle in Hungary, although a precise and complete chronostratigraphic reconstruction cannot be achieved from the incomplete records found at these sites.  相似文献   
60.
The Harlem coal is postulated to have been deposited in raised-bog settings. It was initially deposited as low-sulfur peat, but groundwater of a later origin altered portions of it to high-sulfur coal. The total sulfur content of 172 samples from 31 locations on a moisture- and ash-free basis have a quadrimodal distribution with two major modes at 0.75% S and 2.0%S. Multiple sampling and analyses at specific mine site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sulfur of a later origin occurred either laterally adjacent to sandstone channels or vertically adjacent to faults. Significant sulfur addition also occurred above clay partings at these sites. The original low-sulfur nature is preserved where the coal bed is isolated from descending groundwater by a thick impervious layer. Trace-element analyses show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obile elements such as Na and Mn in the high-sulfur co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