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338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556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6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8 毫秒
941.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60—2005年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简称TC)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影响TC频数呈减少趋势;7—9月影响频数多,8月为最多;影响频次的空间分布呈东南-西北递减的带状分布;南海是影响TC生成频数最多的集中区域。分析了TC异常活动的环境场,在TC异常偏多年份,低层ITCZ位置偏北,西北太平洋(WNP)生成TC位置也较偏北,同时在中国东南沿海为异常的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非常有利于TC的生成和发展。对于低压环流影响年份,在WNP区域TC生成频数偏多偏北情况下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TC较频繁,则影响福建TC数偏多;反之,ITCZ明显偏弱,中国东南沿海为异常的反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时,影响福建TC数偏少。对亚洲地区500 hPa大气环流分析发现,影响福建TC异常偏多(少)年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南)。  相似文献   
942.
中国植被类型区大气增温趋势及其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2~2011年中国各植被类型区的452个站点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各植被类型区的年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去50 a间,中国各植被类型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温、年平均最低温都显著升高,并且最低温增温速度快于最高温增温速度,呈温差减小的不对称增温趋势;同时,寒冷地区增温速度高于温暖地区的增温速度,其中寒温带森林的增温幅度超过亚热带森林的2倍。近30 a间,寒温带森林区和温带森林区增温速度减缓,其他各植被类型区增温速度加快,呈现出热带、亚热带地区增温速度高于温带、寒温带地区的空间特点;最高温增温速度在变快,最低温增加速度在变慢,多个植被类型区的最高温增温速度高于最低温增温速度,呈现出一种新的不对称增温趋势,即最高温与最低温间的温差在加大;过去50 a和近30 a间,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温度变化多样,并分别对年平均温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而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温度的不同变化分别决定于其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多样变化。  相似文献   
943.
ABSTRACT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rainfall and drought incidents across Nigeria. Linear regression, Mann-Kendall tests and lag-1 serial correlation were adopted to analyse the trends and variability of rainfall and drought at 18 synoptic stations. Analysi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series indicates an increase in rainfall amounts at all stations, except Minna, Gusau and Yola. Seventeen of the 18 stations recorded at least one main drought period, between 1983 and 1987. A decreasing trend for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12 series was seen at Yola station, while the other station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lso, Nigeria witnessed more annual rainfall totals but with high variability within the rainy months of the year in the first 15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compared to the 20th century. Such variability in rainfall may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 hydrology of Nigeria.  相似文献   
944.
Hasholt, B., 1976; Hydrology and transport of material in the Sermilik area 1972. Geografisk Tidsskrift 75: 30–39 København june 1976.

Investigations of water discharge and transport of material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area around the Mitdluagkat glacier in East Greenland. Precipitation and snow-melt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ischar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ge, discharge and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were found, and 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hourly values of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a few cases bed-load and dissolved load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as suspended load. The ratio between the transport components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the total load into the sea.  相似文献   
945.
简要评述了20世纪亚洲风尘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亚洲风尘沉积地球化学在研究内容、方法、时间尺度及年代学方面的主要进展.较详细概述了最近十余年风尘沉积物在环境与气候替代性指标研究方面获得的新成果,并从矿物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单矿物地球化学指标方面示踪风尘沉积物源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亚洲风尘地球化学研究应在空间上从黄土-沙漠区向中亚内陆、西北太平洋扩展;在时间上拓展到中新世以来的风尘沉积;方法上应结合大气环流、地貌过程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开拓新的测试手段.此外,应加强现代风尘过程的研究.亚洲风尘与风尘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风尘的产生、搬运和沉积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946.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川与气候之间关系和冰湖溃决灾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念青唐古拉山西段近40a来的冰湖分布及其变化,并结合DEM研究冰湖垂直分布的变化,探讨影响冰湖分布和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冰湖数量和面积近年来都呈迅速增加趋势,冰湖增加150个,冰湖面积增加4.384km2。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是冰湖增多和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2)冰湖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新增冰湖个数峰值位于海拔5 500~5 700m,占新增冰湖总数的61%;新增冰湖面积峰值在海拔5 400~5 700m,占新增湖总面积的44%;冰湖面积在大部分海拔高度上均呈扩张态势;(3)海拔高于5 400m的区域,1991-2009年新增的冰湖数量远多于1972-1991年。冰湖在高海拔区分布的变化对念青唐古拉山区冰川消融以及气候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47.
Including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Arctic climate changes also exhibit strong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which is suggested to be related to El Ni?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events.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Arctic of central Pacific (CP) and eastern Pacific (EP) ENSO events, and suggested these impacts are largely of opposite sign for ENSO warm and cold phases. Our results illustrate asymmetrical changes for the cold and warm ENSO events, especially for the La Ni?a events. Compared to the past frequent basin-wide cooling La Ni?a events, since the 1980s the cooling center for the La Ni?a event has strengthened and moved westward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for the canonical and CP La Ni?a events. Contrary to the basin-wide cooling and canonical La Ni?a events, the frequent CP La Ni?a events induce significant warming from the Beaufort Sea to Greenland via the convection center moving northward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Observation analysis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both suggest that the changes in La Ni?a type may also accelerate Arctic warming.  相似文献   
948.
相对于极地和高纬度冰川, 山地冰川拥有更为优越的地理优势与客源市场条件, 加之山地冰川极高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 以及对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 历来备受各国商业媒体、政府部门和旅游者的关注. 目前, 全世界已有50多处山地冰川被成功开发为著名旅游目的地. 然而, 全球变暖却严重影响着山地冰川旅游及其周边环境, 按照目前山地冰川的加速消融趋势, 部分山地冰川的自然文化景观质量将明显减弱乃至消失. 另外, 气候变暖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山地生态系统、冰上旅游线路和冰川体验项目. 同时, 冰川消融或消失也将明显导致冰川旅游目的到访人数的下降和地方经济收益的缩减. 基于以上原因, 以玉龙雪山冰川地质公园为例, 分析了玉龙雪山典型冰川旅游资源的消退趋势, 提出了未来玉龙雪山冰川旅游应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和适应对策, 以期对国内外山地冰川旅游应对气候变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49.
21世纪前中期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IPCC SRES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水平分辨率为25 km的连续气候变化模拟试验数据, 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 2001-2050年冷暖等级呈显著增高趋势, 其中以夏季变化最为明显, 冬季变化最小; 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多趋势, 而极端低温事件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 干湿等级呈不显著增高趋势, 四季中只有冬季干湿等级呈减小趋势, 其余三季均呈升高趋势; 干燥和暴雨事件发生频次均呈显著增多趋势.地形尤其是经、 纬度和海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0.
中国极端气温季节变化对全球变暖减缓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过质量控制和均一化处理的中国气象站点1979-2014年逐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806个无缺测站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比较,并且计算了各季节对变暖减缓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极端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存在变暖减缓或变冷现象,而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对全球变暖减缓的响应程度不同.相比于1979-1999年,2000-2014年极端气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冬季有明显的变暖减缓或者变冷现象,在长江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极端气温在夏季变暖减缓或变冷现象明显,而秋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有明显的增暖现象.全国许多地区春季是导致极端气温变暖减缓或变冷的最主要季节,而夏、秋、冬季则是导致部分地区变暖减缓或变冷的主要季节,此外秋季也是导致全国许多地区最低气温变暖的最主要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2000-2014年的变暖减缓或变冷趋势可能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冷位相的调控,而PDO冷位相对最低气温的影响范围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