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7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1492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10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Complexity in simulating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 in large watersheds over long times has prompted a significant need for procedures for automatic calibration. Such a procedure is implemented in the basin‐scale hydrological model (BSHM), a physically based distributed parameter watershed model. BSHM simulate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n‐scal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overland flow, groundwater flow and stream–aquifer interaction in watersheds. Here, the emphasis is on estimating the groundwater parameters with water levels in wells and groundwater baseflows selected as the calibration targets. The best set of parameters is selected from within plausible ranges of parameters by adjusting the values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storativity,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stream bed permeability. The baseflow is determined from stream flow hydrographs by using an empirical scheme validated using a chemical approach to hydrograph separation. Field studies determined that the specific conductance for components of the composite hydrograph were sufficiently unique to make the chemical approach feasible.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Big Darby Creek Watershed, Ohio. The parameter set selected for the groundwater system provides a good fit with the estimated baseflow and observed water well data.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吉林椅山成矿区物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椅山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区,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地球化学场特征、地电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探矿工程验证结果,详细论述了物探方法在该区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93.
提升我国制鞋业竞争力的地方集群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制鞋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鞋业集群的国际比较分析制鞋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作用,提出地方产业集群战略是提升我国制鞋业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指出,产业集群能够为企业之间的外部协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企业之间共享生产资料、公共服务、区域品牌,通过合作来提高集体效率,并在合作中促进创新。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各鞋业集群的现状特点,围绕提升制鞋业竞争力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虽然处于低迷徘徊中,但仍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特别足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其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而且通过2005爱知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其雄厚的科技实力、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日资企业持续保持对华投资热,在上述背景下.其投资战略和投资行业的调整折射出对华投资技术转移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995.
我国LBS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LBS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我国LBS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希望为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6.
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林彰平  闫小培 《地理学报》2006,61(8):818-828
以广州市1984年第三产业普查数据和1996年、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对比、评估和解释方法,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动过程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 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向城市新区扩散和向城市中心区集聚并存,“集中于越秀”的初始空间格局变为“中心区多点集聚”的现状空间格局,金融服务业集聚地段的生成表现为一个“由南而北、由西往东”的时空运动过程。② 社会经济体制和金融管理体制转型、金融机构行为变化以及城市空间扩张分别是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动的前提条件、微观基础和空间张力;城市化集聚经济效应促进各区金融服务业差异化增长,递次集中兴建的城市办公活动空间吸引金融机构在城市特定地段集聚。③ 研究时段内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缺少西方国家城市那样的高端金融服务总部集聚中心,也没有观察到西方大都市CBD衰退现象和金融服务“废弃型”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997.
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和集群概念主要应用于分析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对于旅游业是否存在集群一直存在争议。证明旅游集群的存在是运用集群理论研究并指导目的地发展的前提。分析旅游业具备集群存在的两个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即旅游目的地企业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且在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发生密切的产业联系;阐述旅游业具有创新性,从集群产生的效应角度证明旅游产业集群的存在;列举国外比较成功的旅游集群案例,并总结其对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8.
论生产服务业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国外生产服务业的研究综述,探讨生产服务业发展的3个理论问题,包括生产服务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服务业的外部化以及生产服务业的区位。指出加强生产服务业的理论研究、拓展我国的生产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石笋中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及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次采用经过改良的外标法校正数据的ICP-MS方法对石笋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石笋中含量很低的稀土元素,尤其是对含量相对较高的轻稀土元素如La、Ce可以获得较精确的数据。对采集于四川东北部诺水河溶洞群的石笋SJ3的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对温暖湿润时期的石笋沉积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包括:(1)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土壤和岩石的化学风化及稀土元素的活化;(2)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加强,使得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载体(有机质、铁锰胶体和颗粒物质等)增多。因此,石笋沉积中的稀土元素可以用于研究上覆土壤和岩石的化学风化和地下水水文演化。  相似文献   
1000.
大气气溶胶成分的复杂变化导致其在气候变化评估中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气溶胶成分遥感利用遥感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微物理参数,定量估计整层大气气溶胶主要成分含量,具有实时快速、空间覆盖、保持气溶胶自然状态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气溶胶成分遥感在理论基础和观测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首先,在简要回顾反演算法发展的基础上,以目前较先进的成分遥感分类模型(包括黑碳、棕色碳、沙尘、非吸光有机物、细粒子无机盐、海盐和水)为例,详细分析了气溶胶成分遥感反演的思路。据此提出了基于气溶胶综合光学—微物理特性(包括光学吸收/散射、粒径尺度、形状等敏感性特征参数)的气溶胶成分遥感识别方法。之后,结合气溶胶混合方式,讨论了复折射指数计算方法及其对成分反演的影响,并给出了利用同步化学采样观测验证气溶胶成分遥感的一些结果示例。最后,结合观测手段拓展、成分模型优化、反演精度提升、应用能力推广等4个方向,展望了大气气溶胶成分遥感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