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1100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2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71.
数字城市园区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以数字王府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区数字化(数字园区)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城市在城市重点区域的典型示范。该文以北京中央商业区-王府井的数字化(数字王府井)为例,阐述在数字城市的架构下,数字园区的理论与工程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72.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主要产层孔洞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准同生白云岩中石膏斑晶的形成及暴露潮坪环境双层水透镜体古水文模式的建立,合理的解释了中部气田主要产层溶蚀孔洞的成因机理及发育特征,并根据孔洞内充填物的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体划分了溶蚀孔洞的演化期次及其与烃类运聚的配置关系,从而为古岩溶储集层的成藏规律研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973.
Balanced cross-sections from the western Himalayan foreland foothill belt reveal a variation in shortening amounts from 22 to 71.3% over a lateral distance of 85 km. The large variation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method of cross-section balancing considers the initial layering as horizontal, which is an unlikely situation in foreland basins. Simple trigonometric relationships are used to minimize the error in shortening estimates. However, the suggested corrections could not be applied to the Himalayan foreland basin because of unavailability of the required data on initial basin geometry. The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shortening rates for the area based on these shortening amounts cannot be used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974.
Botanical composition of cattle seasonal diets (faecal sampling with microhistological analysis) was determined in a four-pasture, one-herd grazing system during a 3-year period. Diets were classified using cluster analysis. Three diet groups were identified: beginning of rainy season (spring), peak of rainy season (summer) and dry season (fall and winter). Contribution of grasses and woody species to these diet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01). Grasse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ttle diets throughout the rainy season, while shrubs and trees were important in the dry season. The major shifts in diets occurred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grass phenology.  相似文献   
975.
两湖平原城镇发展的空间过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胜生 《地理学报》1996,51(6):489-500
2000多年来,两湖平原城市行政等级体系由两级演变为四级,分别经历了以江陵和武汉为首位城市的两在阶段;城市分布由低级均衡向高级均衡螺旋式上升发展,城市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迁移;城市空间扩展呈圈层辐合型,丘陵与平原交错带的外缘中心城边缘效应强烈;城市空间结构为雏形的交通-市场最优原则复合型中心地体系。  相似文献   
976.
本文主要介绍1992年中美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与综合研究项目第一阶段(INDEPTHI-1)广角地震观测资料利用Seis81程序(Cerveny,1981)进行二维解释所获得的帕里一达吉地带的上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成果为:(1)前寒武结晶基底之顶界表现为R1界面。据本项目地质调查,藏南拆离系(STDS)在帕里以北约10km处出露,向北缓倾并向地下延伸。认为R1界面不仅是结晶基底之顶界的反映,而且STD可能沿着R1界面展布,也即R1界面同时是一条沉积盖层和基底之间的拆离层。R1界面埋深3±0.6—11±0.6km。(2)上述拆离层在萨马达一达吉之间,以R1界面之上的负速度梯度楔状体(LVL)为特征。LVL可能是STDS活动时拖带下沉的中生代特提斯沉积,或可能是含水破碎带。(3)在结晶基底内部存在第二条拆离带(LVZ),表现为T2反射波组。LVZ在帕里埋深8.5±0.6km,向北陡倾,至萨马达为22.5±0.6km深;再向北,倾角变缓,至达吉之下,达27±0.6km深。LVZ在帕里─萨马达之间,厚仅0.5km;至达吉,增厚至5km;也具楔形负速度梯度带性质;它可能是花岗岩局部融熔体之反映...更多。(4)在萨马达─达吉。  相似文献   
977.
胡恭任 《铀矿地质》2001,17(2):97-100
本文根据矿物组合及特征变质矿物,将赣中变质岩带划分出5条变质带,由低到高依次为绢云母-绿泥石(Ser-Chl)带、黑云母(Bi)带、铁铝榴石(Gt)带、十字石(St)带、矽线石(Sil)带。其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由南向北呈渐进分布的特点,即变质地层在纵向上由新到老具有由弱而强的变化趋势,同时受构造的控制。区域断裂带,从断裂中心向两侧变质程度递减,并常伴随混合岩化作用。本文从矿物化学特征及P、T条件计算结果来讨论变质岩的演化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78.
979.
塔中地区志留系烃类侵位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34  
塔中地区志留系具有较广的沥青分布,为研究烃类侵位对矿物成岩作用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实例。通过岩矿观察,并综合油田水化学、氢氧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提出该区志留系烃类侵位后因淡水注入而使烃类被氧化,所产生的有机酸促进了钾长石、石英等矿物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育;并为石英次生加大提供所必需的Si的来源。Si的质量转移可能是因浓度梯度而引起的扩散作用进行的。烃类侵位还使成岩介质还原性增强,使得胶结物富含还原的 2价铁;但未能阻滞石英的次生加大.  相似文献   
980.
盆地和造山带是在空间展布和形成机制上具有密切联系的构造体系。盆 -山体系的构造样式分析 ,不仅可以重塑造山带及其邻区盆地的盆山耦合过程和景观演化 ,而且是探索造山作用对地貌、气候、资源、能源、环境和灾害等方面控制作用的基础。按照地球动力学环境 ,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 ,即伸展、挤压、走滑盆 -山体系 ,结合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体制和板块运动阶段 ,可以得出盆 -山体系构造样式的综合分类方案。长江流域的地质 -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受到中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和秦岭 -大别等造山作用的严格制约与影响。根据盆地原型和盆缘造山带之间的配置关系和成因联系 ,研究区长江流域中央造山系的典型盆 -山体系构造样式主要有桐柏 -大别造山带与中扬子北缘的江汉洞庭断陷盆地 ,秦巴边缘冲断造山带与上扬子北缘的四川前陆盆地。本文按同造山期、晚造山期和后造山期演化阶段 ,依此分析两个典型盆 -山体系的构造样式演化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