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917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4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南黄海中部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进行了2007南黄海海洋环境调查,并采集各个调查站位的表层、中层、底层海水及表层沉积物。利用液-液萃取法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前处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结果显示,监测站位中表层海水中总多环芳烃的含量范围是15.76~233.39ng/L,南黄海中部海水中多环芳烃的组成以2环的萘为优势组分;各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国际生物学组织或国家制定的评价水生生物暴露于水体的安全食用标准相比虽未超标,但个别组分如荧蒽的含量已达到生态毒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32.
陈柏林  刘建生 《地质通报》2009,28(10):1439-1447
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生代末—新生代早期的碰撞及持续至今的向北推挤作用的远程效应的影响,该地区是现今的地壳活动地区,其中地壳形变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地壳形变监测显示,隆起区垂直位移速率最大可达15mm/a,沉降区最大位移速率为-15mm/a。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相对隆升变化与该区地震具有密切的关系,河西走廊相对下降、祁连山相对隆升的后期是地震多发时期,河西走廊相对隆升、祁连山相对下降的后期是地震少发时期,这与该区处于挤压体制下的区域构造背景密切相关。GPS水平位移监测显示,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全区都一致向东位移,且位移速率非常大,大者大于10mm/a;位移速率具有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的特点,水平位移速率变化与现代活动断裂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以主要断裂构造为区带的边界;水平位移速率矢量与2002年玉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所显示的沿地震破裂面发生的滑动方向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933.
Detailed REE and trace elements ge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Zhoutan Group metasedimentary rocks in central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nd rock-forming minerals such as garnet were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Es are partly present in the rock-forming minerals and are dominantly contained in the lattice of accessory minerals. In the process of metamorphism the REEs between garnet porphyroblast and rock and the partitioning of REEs between garnet and the host rock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ystem. The REEs compositions of metamorphic veins and their minerals display remarked lanthanide tetrad effects and the element pairs Zr-Hf, Y-Ho, Pb-Nd and U-Th have also experienced a certain degree of fraction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s and they can be used as discriminating indicators to some extent for the occurrence of fluid processes in the process of metamorphism of the Zhoutan Group.  相似文献   
934.
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是油气勘探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选择代表性储层介质进行系统油气运聚作用分析有利于为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提供范例。塔中83井区鹰山组储层是典型的表生岩溶缝洞体系储层,油气主要分布在岩溶体系的水平潜流带中,油水关系复杂,油水界面倾斜。本区原油和天然气性质参数在NE向断层与NW向断层的交汇部位异常高,而随着远离断层交汇部位逐渐降低,并顺构造脊有规律的降低,说明断层交汇部位是本区油气的注入点,而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沿本区的鼻状构造展布。这一认识为系统分析表生岩溶缝洞体系油气运聚机理奠定了地质基础。基于碳酸盐岩表生岩溶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表生岩溶缝洞体系的基本模型。在分析油气在表生岩溶缝洞体系运聚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复杂缝洞体系中油气的差异运聚原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关键。油气运移过程受储层含水程度控制,油气总是首先将临近充注点的孔隙或缝洞充满后,才能继续向远处运移,并沿油气运移路径顺次充满远处的孔洞缝体系。所形成的油气水分布规律受储层含水程度,储层中能导致油气侧向运移的侧向联通通道、局部缝洞单元与侧向联通通道的关系及其油气溢出点和晚期气侵强度的联合控制。岩溶缝洞体系中油气运聚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油气分布规律对叠合盆地下构造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启发,油气勘探不仅要通过地球物理方法识别优质储层发育的部位,还应该尽量描述优质储层的孔洞缝结构,结合油气运移方向和主输导通道的空间展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935.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其中的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多期次变质结晶的特征,保留了岩石多期次变质的信息。结合岩石组构特征,最终确定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至少经历了3期次的变质作用。第一、二期均为绿片岩相,当时岩石不具定向构造且未达到高压;第三期为低温高压蓝片岩相变质作用,与区域上蓝片岩的形成及榴辉岩的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大体同时,该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岩石的片理,最终成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时代为218Ma左右。  相似文献   
936.
河西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资源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的影响,直接导致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对流域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采用多期TM等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要素,应用斑块破碎度和分段比重百分比指标等方法,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应用河川径流的溯源性和零地表水资源尺度等理论,研究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资源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驱使地表水资源格局产生剧烈变异,地表水资源整体向河源溯进;疏勒河水资源受耕地面积扩张等影响中下游径流变化产生紊乱;黑河耕地面积10万hm2成为水资源格局变化的极值,地表水资源损耗量出现逐步减少的趋势;石羊河耕地面积的扩张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力不断减小,转化为对地下水影响的加剧.  相似文献   
937.
中哈边境地区旅游廊道空间布局与发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新疆丰富多样的边境旅游资源迫切需要寻找可行的路径加以释放。如何围绕边境旅游主题构建旅游产业要素线性空间,将是边境旅游发展需要从空间上思考和突破的关键问题。以“点-轴”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心职能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定量方法分析中哈边境地区旅游节点、旅游廊道及其旅游地发展系统,对促进边疆地区旅游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目的地形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中哈边疆地区一级旅游节点有5个,二级旅游节点有7个;一级廊道节点段5个,二级廊道节点段11个;四大旅游地发展系统为哈吉民族风情边境旅游系统、塔城生态休闲边境旅游系统、博温康养度假边境旅游系统和霍霍察昭文化古迹边境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938.
研究中天山地块卡瓦布拉克杂岩带的成因,对重建中天山南缘古生代洋陆构造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查明杂岩带中-基性岩主体岩类矿物学及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岩类的主、微量元素和Sr Nd Pb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其属于偏基性的富钠、低钾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Sr)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和重稀土元素(HREE)。全岩Sr Nd同位素组成具有较低的锶初始比值(ISr=0706~0709)和较高的εNd(t)值(684~976),并具有较低的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初始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18015~18239、(207Pb/204Pb)i=15573~15593、(208Pb/204Pb)i=37871~38207。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其母岩浆应该来自被交代的年轻富集岩石圈地幔,代表岛弧岩浆,说明卡瓦布拉克杂岩带中-基性岩可能代表该区晚古生代岩浆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39.
利用1961-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点结冰初、终日观测资料和地、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结冰初、终日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结冰初、终日与地、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地形地势、植被覆盖和地表岩性等影响,在空间分布上,结冰初日为山区最早,荒漠区次之,绿洲平原区最晚;结冰终日为山区最晚,荒漠区次之,绿洲平原区最早;各地结冰初、终日存在一定的异常性,正常结冰初、终日的年份概率均在60%左右,偏早和特早结冰初日以及偏晚和特晚结冰终日的年份概率均在20%左右,结冰初、终日与气温的异常年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时间变化上,结冰初日呈推迟趋势,结冰终日呈提早趋势,结冰初日推迟的幅度比结冰终日提早的幅度更大;结冰初、终日时间序列均分别存在10~12 a、8~10 a的准周期变化。结冰初、终日与地、气温和海拔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地、气温每升高1℃,结冰初日分别推迟约3.0 d、3.5 d,结冰终日分别提早约4.2 d、4.9 d;海拔每升高100 m,结冰初日提早约1.8 d,结冰终日推迟约2.5 d;结冰终日对气候变暖和海拔变化的响应程度比结冰初日更敏感。  相似文献   
940.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末期断拗转换的构造应力场背景,为赛汉组上段古河谷沉积的发育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赛汉组上段古河谷沉积是在下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由于湖泊沉积衰亡,形成了长流程的古河道砂体,为铀成矿提供了理想的赋矿空间。晚白垩世-古新世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有利于氧化带的发育。因此,古河谷砂体和氧化带控制了盆地内的铀成矿。笔者通过以哈达图、赛汉高毕和巴彦乌拉铀矿床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二连盆地3种不同古河谷类型的铀成矿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潜力分析,指出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