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3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593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577篇
地质学   1687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n existing bridge with scoured caisson found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three-dimensional rigid body on the shape of a parallelepiped is modelled in order to rock on a side or a vertex of the base,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rigid blocks lying on a horizontal support.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body is considered as eccentric with respect to its geometric center.As seismic input,three Italian recorded accelerograms,with different spectral content,are used.The study is mainly conducted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2D and 3D models of rigid blocks,with the aim to understand if,in some cases,the use of the 3D model of rigid block is required to obtain safer results.In fact,the outcomes show that in some ranges of the geometr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that characterize the excitation and the body,a two-dimensional model,which is not able to consider the 3D rocking on a vertex,can provide unsafe results.In particular,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turning proces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block can occur under excitations which are lower than those which overturn a corresponding two-dimensional block.  相似文献   
992.
煤层气有利开发区既是煤层气富集区、高渗区,又是煤层气高产区,因此寻找能表征煤层气富集区、高渗区和高产区的主地质参数,是解决煤层气有利区优选问题的关键。基于区块尺度的煤层气有利区优选,建立了一种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1)以含气量、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和试井渗透率为主地质参数并作为评价指标,以煤层气井稳产阶段平均日产气量作为衡量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评价值函数;(2)借助于MapInfo professional软件,计算煤层气区任意位置的综合评价值;(3)用产气量对综合评价值进行标定,确定煤层气开发区类型及分布范围。将该方法应用于沁水盆地南部勘探程度较高的郑庄区块,预测出煤层气有利开发区(产气量>2 000 m3/d)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对于下一步的煤层气钻井部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地质块段法是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法。块段的具体划分方法在相关规范和规定中并无明确的具体规定,而块段的划分方法不同,估算的资源/储量结果亦不同。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实例应用,定量分析了地质块段不同划分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并对地质块段不同划分方法进行了定量评价。经过分析和确定误差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最佳块段划分的具体原则与方法,对提高煤田勘查中资源/储量估算的准确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陕北黄河中游淤地坝拦沙功能失效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11 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4157 座骨干坝数据、1989 年陕北淤地坝调查中1640座中小坝数据,分别计算了1950-2011 年期间骨干坝、1956-1989 年期间中小坝的逐年平均淤积比例,得到截至2011 年,1980 年前修建骨干坝的平均淤积比例基本稳定,平均值为0.77,1980 年后开始逐渐下降;截至1989 年,1980 年前修建中小坝的平均淤积比例基本稳定,平均值为0.88,1980 年后开始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确定平均淤积比例0.77、0.88 分别为骨干坝、中小坝拦沙能力失效的判断标准。利用陕北淤地坝调查数据计算得到的骨干坝拦沙功能失效判断一致;在无定河、延河流域,水文站输沙数据的变化趋势与淤地坝是否拦沙显著相关。最后从淤地坝工程结构的角度,剖析了排水排沙位置的改变是判断标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5.
张艳  王涛  赵亮  刘颖  徐青 《测绘科学》2006,31(5):71-73,44
本文提出SPOT影像的一种快速正射纠正法,该方法采用分块内插算法和加速措施可以快速地完成SPOT影像的正射纠正。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证实,在采用合理的分块尺寸的条件下,该方法可以保持传统方法正射纠正影像的精度基本不变,在精度损失的极小范围内实现SPOT影像的快速正射纠正。  相似文献   
996.
机载三线阵CCD影像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基于附加参数的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技术应用于机载三线阵CCD传感器ADS40影像的几何定位处理,分析了机载三线阵CCD传感器成像的误差特性,建立了相适有效的自检校附加参数模型,以及3种形式的外方位元素变化模型和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能够有效补偿ADS40影像存在的系统误差,显著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97.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发育厚层砂砾岩油藏。砂砾岩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是制约油藏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系统研究砂砾岩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发育冲积扇沉积,可划分出辫状水道、泥石流、漫流沉积、径流水道及洪泛平原5种沉积微相类型,可建立“泛连通体”夹间歇性水道、稳定水道形成的叠置分隔复合水道、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径流水道镶嵌于洪泛平原泥岩4个沉积构型单元。垂向上,冲积扇整体表现为粒度下粗上细、湖进退积型的沉积序列;平面发育6个冲积扇体,呈由北向南迁移的规律。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具明显控制作用,沉积构型单元控制油气纵向富集,扇体变迁控制油气平面聚集。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基础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对涉及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格局存在争议或认识模糊的准噶尔-吐哈地块、北天山洋盆和康古尔洋盆的属性及相互时空关联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准噶尔-吐哈地块为相对刚性的、深部为0.8~0.55 Ga新生地壳但表层存在>1.0 Ga古老陆壳残片的具有大洋高原性质的统一块体,北界范围随着北部边缘的裂拚演化过程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基于对吐哈地块与中天山之间新发现的大草滩蛇绿岩以及其他蛇绿混杂岩带的系统梳理,提出古生代两阶段不同性质的洋盆演化模型。具有显著不同板块分隔意义的北天山洋盆主要出现于寒武-中泥盆世,代表长期分隔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中天山-塔里木板块的主大洋,而康古尔古洋盆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叠加在已经缝合的北天山洋盆的古大陆边缘体系之上重新打开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有限小洋盆。结合近年来其他相关研究新成果,重新构建了东天山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999.
滇西南涧—云县一带广泛出露的无量山岩群是一套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密切相关的中低变质沉积岩夹火山岩系,其形成时代、沉积充填序列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南涧县公郎乡一带的无量山岩群发育有厚数厘米的变质英安岩夹层。对变质英安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428.7±8.7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338~387Ma、250.5±8.1Ma、146.0±6.0Ma的变质年龄。认为无量山岩群原始沉积岩形成于志留纪,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经历古生代造弧而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在白垩纪受热事件影响而发生热变质作用;同时还获得2034±22Ma、1140±16Ma、731±15Ma及469~522Ma的单颗粒锆石年龄,这些年代峰值与整个扬子陆块西缘获得的前寒武纪、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年龄及分布特征基本可以对比;记录了Columbia、Rodinia和Gondwana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张建军  张磊  王涛  史兴俊 《地质通报》2019,38(10):1675-1690
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北缘及其邻区广泛出露早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其时空分布、源区物质组成及成因对研究阿拉善北部地区构造演化乃至整个中亚造山带南缘晚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曼德林乌拉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北部雅布赖-诺尔公-洪古尔玉林带西段,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广泛发育岩浆暗色包体。这些镁铁质包体为岩浆结构,大多具有塑性外形,并具有多种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如斜长石环带、针状磷灰石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曼德林乌拉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71±3Ma,花岗岩中发育的包体年龄为271±2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二叠纪,而非之前认为的中生代。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值为-18.4~-10.1,相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8~2.3Ga;暗色包体中的13颗二叠纪锆石相应的ε_(Hf)(t)值为-23.6~-9.1,相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7~2.5Ga。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形成花岗岩和镁铁质暗色包体的这2种岩浆均来自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的源区,这与东段诺尔公—红古尔玉林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相同。曼德林乌拉岩体花岗质岩和镁铁质暗色包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也具有岩浆混合成因。这为阿拉善地块北缘区域在二叠纪发生广泛的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