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篇 |
免费 | 226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30篇 |
地质学 | 444篇 |
海洋学 | 38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泌阳凹陷栗园地区在基岩露头发现油气显示并钻遇基岩油藏,研究其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对指导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露头、地震、钻井、测录井、岩心、地化资料为基础,深入分析栗园地区基岩油藏形成的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过程。研究认为:生烃洼陷内核桃园组地层形成的油气在鼻状构造背景下通过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向基岩内运移并聚集成藏。中元古界大河群蔡家凹组大理岩在构造作用下发育高角度剪切构造缝和溶蚀孔洞,孔渗性能良好,是主要基岩储层。上覆孤山头组片岩、边界断层泥、上盘泥页岩和稳定基岩内幕水动力条件为油气提供有效保存条件。栗园地区基岩油藏成藏模式分析可为同类型断陷盆地基岩油藏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2.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4S孔地层复杂,钻探施工难度大,孔内缩径、坍塌、掉块事故频发,给钻探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就WFSD-4S孔在孔深517 m发生的卡钻事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发生卡钻事故的原因及条件,采用了强力起拔、反钻杆、可退式打捞矛打捞、套铣等手段,最终成功处理该起卡钻事故。该起事故的经验,为同类事故的处理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33.
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分析油、水饱和度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岩心上提导致的孔隙体积变大、降压脱气和钻井液侵入等过程的影响,岩心测试油、水饱和度之和一般均只有75%~85%,油、水饱和度都有较大损失,因而需要对油、水饱和度进行校正,争取求准饱和度数据。本次研究进行了挥发过程及岩心上提过程的室内实验,发现密闭取心降压脱气过程是造成油水饱和度损失的主要因素,目前实验条件难以如实模拟这一过程,研究中以流体分流率原理为核心,建立了降压脱气的数学校正模型;降压还会导致孔隙增大,岩心的覆压孔渗实验能够准确反映这一变化,为油水饱和度校正提供依据。建立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数学模型精度与保压密闭取心的测试结果相当,具有推广意义。钻井液浸入造成的油水饱和度损失数量比较小,但是疏松砂岩中强浸的岩心样品油水饱和度数据需要校正,校正量一般不大于2%。 相似文献
234.
讨论了特深岩心钻孔钻探施工的套管程序、钻具及其级配和固井等问题,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问题对特深孔钻探施工的风险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作用。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施工特深岩心钻孔时的套管程序、钻具级配、特深孔钻杆柱、套管柱以及固井等技术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5.
236.
237.
孔壁地层超静孔隙水(气)压力的形成及其对瓦斯抽排井套管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斯抽排井套管失稳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探索套管失稳机理,应用土力学原理分析了钻井和固管过程中孔壁地层超静孔隙水(气)压力的形成机制;建立了孔壁地层超静孔隙水(气)压力对套管作用的力学模型,该模型包含超静孔隙水(气)压力、地层孔隙率、井液液柱压力、套管抗外挤强度、固管水泥圈使套管抗外挤强度提高的效应系数和固管水泥圈与孔壁岩层界面处的抗张强度等参数;分别就新地层、基岩和煤层的超孔隙水(气)压力对套管稳定性影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实例介绍了煤层超瓦斯压力引起套管失稳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局部提高套管抗外挤强度、提高固管水泥圈强度、延迟井液排空时间、增设套管扶正器等提高套管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38.
239.
240.
针对井下套管破损常致使地层流体窜槽,造成油井停产的情况,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LHD化学堵剂。该堵剂的活性剂与胶结固化材料快速反应形成具有纤维网架结构的水化物,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差,并且微膨胀作用使封堵过渡层硬度和强度大大提高。LHD堵剂在sz36—1一C25hf水平分支井应用成功,使日产油量高达200m^3。该堵剂性能可靠,稳定,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