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6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952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511篇
地球物理   671篇
地质学   1976篇
海洋学   809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81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原油同位素类型和单体烃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 ,发现整个东部凹陷原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值偏重 ,指示其源岩有机质中藻类和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少 ;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值关系揭示东部凹陷大部分原油样品与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的特征相近 ,而南部和北部地区少数样品表现出负的碳同位素异常 ,与该区中生界源岩样品的接近 ,推测原油中可能混入了中生界来源的油气。南部地区各样品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和单体烃的碳同位素曲线均相似 ,揭示了两者具相同的油气来源。北部地区各原油样品的单体烃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间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但茨榆坨地区的原油样品的碳同位素值比牛居地区的系统偏轻 ,可能是成熟度相对较低引起的 ,表明茨榆坨地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的特征。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研究油气来源和成藏特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2.
总磷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提出的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标准,通过配制水样研究了AOC及细菌再生长潜力(BRP)同水中磷含量的关系;同时针对净水工艺试验出水水样,考察了水中的磷同其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配水水样,在一定的磷浓度范围内,磷是水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在净水试验工艺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后,AOC增加了55%,BRP增加了123%,表明水中磷是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由于常规的净水工艺对水中的磷可以有效去除,把水中总磷(TP)控制在5μg/L内来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93.
CFRP对砖墙抗震加固对比试验研究与计算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结合一工程实践的需要,通过5片碳纤维布加固的新建墙体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砌砌体在碳纤维布加固后的受力特性,比较了不同加固方案对砖砌体加固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碳纤维布加固砖墙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并提出了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4.
1995年Dickens对55.5Ma前古新世末增温事件进行了研究,提出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环境变化重要因子的假说.认为古新世末增温事件溶解无机碳-2~-3‰的^13δC位移可以用水合物所含甲烷的释放与随后氧化成二氧化碳来解释.此后,地质历史演变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演化研究蓬勃发展,本文总结古新世末增温事件、新元古代末期雪球事件、第四纪千年尺度事件等最新进展,为天然气水合物动态演化研究提供基础.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体系动态演化过程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可望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变化与碳循环中作用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95.
An eddy covariance (EC) station was deployed at Solfatara crater, Italy, June 8–25, 2001 to assess if EC could reliably monitor CO2 fluxes continuously at this site. Deployment at six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crater allowed areas of focused gas venting to be variably included in the measured flux. Turbulent (EC) fluxes calculated in 30-min averages varied between 950 and 4460 g CO2 m−2 d−1; the highest measurements were made downwind of degassing pools. Comparing turbulent fluxes with chamber measurements of surface fluxes using footprint models in diffuse degassing regions yielded an average difference of 0% (±4%), indicating that EC measurements are representative of surface fluxes at this volcanic site. Similar comparisons made downwind of degassing pools yielded emission rates from 12 to 27 t CO2 d−1 for these features. Reliable EC measurements (i.e. measurements with sufficient and stationary turbulence) were obtained primarily during daytime hours (08:00 and 20:00 local time) when the wind speed exceeded 2 m s−1. Daily average EC fluxes varied by ±50% and variations were likely correlated to change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Variations in CO2 emissions due to volcanic processes at depth would have to be o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the measured diurnal variability in order to be useful in predicting volcanic hazard. First-order models of magma emplacement suggest that emissions could exceed this rate for reasonable assumptions of magma movement. EC therefore provides a useful method of monitoring volcanic hazard at Solfatara. Further, EC can monitor significantly larger areas than can be monitored by previous methods.  相似文献   
96.
滇池是世界上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是研究磷的现代沉积和微生物对磷循环作用及微生物成矿的天然场所。研究发现,滇池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繁多,但能对磷溶解、转化、迁移、聚集、沉积的微生物主要有解磷菌和聚磷菌两类。这两类微生物与滇池磷的含量之间有一系列规律的相关性:在底泥磷高含量区域,解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聚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在底泥磷低含量区域,上述相关性则相反。滇池中这种活着的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磷的溶解、转化、迁移、聚集和沉积的作用,对古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对以磷为限制性因子的湖、海、江河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97.
付锁堂  冯乔  张文正 《沉积学报》2003,21(3):528-532,538
苏里格庙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天然气重烃含量高,干燥系数低,为湿气;靖边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天然气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属干气。苏里格庙天然气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具有δ13 C1<δ13 C3 <δ13 C2 <δ13 C4的规律,靖边天然气具有δ13 C1<δ13 C2 <δ13 C3 的规律。二者高碳数烷烃的同位素差别较大,尤其是苏里格庙的乙烷碳同位素比靖边平均重 3.6‰。根据天然气单体碳同位素及其含量变化,苏里格庙天然气属煤成气,靖边天然气属煤成气与油型气的混合气。苏里格庙和靖边天然气中均含少量CO2 气,其碳同位素表明苏里格庙除苏 5井为无机CO2 气外,均为有机CO2 气;靖边林 1、林 5井为无机CO2 气,陕参 1井为有机CO2 气。结合烷烃气和CO2 气,苏里格庙天然气可以分为含有机CO2 煤成气和含无机CO2 煤成气。碳同位素比值与Ro 关系分析认为,苏里格庙的天然气成熟度处于成熟到高成熟阶段,其相应气源岩的平均Ro 为 1.2 9%~ 1.39%,这一结果与该区二叠系煤岩的成熟度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8.
99.
Large carbon dioxide plumes with concentrations up to 45 ppm aboveambient levels were measured about 15 km downwind of the Prudhoe Bay, Alaskamajor oil production facilities, located at 70° N Lat. above the ArcticCircle. The measured emissions were 1.3 × 103 metrictons (C) hour-1 (11.4× 106 metric tons(C) year-1), six times greater than the combustion emissionsassumed by Jaffe and coworkers in J. Atmos. Chem. 20 (1995), 213–227,based on 1989 reported Prudhoe Bay oil facility fuel consumption data, andfour times greater than the total C emissions reported by the oil facilitiesfor the same months as the measurement time periods. Variations in theemissions were estimated by extrapolating the observed emissions at a singlealtitude for all tundra research transect flights conducted downwind of theoil fields. These 30 flights yielded an average emission rate of1.02 × 103 metric tons (C) hour-1 with astandard deviation of 0.33 × 103. These quantity ofemissions are roughly equivalent to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7–10 million hectares of arctic tussock tundra (Oechel and Vourlitis,Trends in Ecol. Evolution 9 (1994), 324–329).  相似文献   
100.
二维温盐环流模式研究14C在海洋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碳循环模式中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来检验该模式的物理模型是否较好地反映了海洋中的大尺度变化的过程。本工作使用的物理模型是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南大洋在内的二维温盐环流模式,在给定的年平均海表强迫下积分4000年后,环流达到准稳态,其定常流场用来驱动14C模式。对14C模式积分5000年以上,可得到14C稳态的分布。使用不同的二氧化碳海气交换系数和垂直湍流扩散系数值进行了7个实验,发现使用Broecker等的交换系数方程和扩散系数值依深度从0.6增加到1.45 cm2/s,模拟的结果较好。使用观测到的大气中14C含量,进一步研究了工业革命后及核试验后的14C在海洋中的穿透,模拟结果与现有的一些资料进行了比较,总体上给出了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