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572篇
地质学   564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149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3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普通克里金方法具有空间结构探索及插值分析(给出插值结果及其精度)的功能。但是,绝大部分的克里金方法主要用于空间插值,在时空插值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综合考虑具体的实验区域和观测数据构建基函数,使用秩修正滤波(fixed rank filtering,FRF)方法对MODIS平流层温度数据进行时空插值预测并将其结果与秩修正克里金(Fixed rank Kriging,FRK)方法的插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空间数据(空间点)整体分布均匀且有已知点的情况下,FRK方法预测的数据精度更高,略优于FRF;而对于较大空间范围内缺失数据的情况,考虑温度在时间维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FRF方法在缺失空间信息时能够引入更多时空信息从而获得较其他方法更高质量的插值结果。  相似文献   
902.
表面起伏形态的特征决定了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基本性质,研究结构面起伏幅度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分析粗糙度系数的尺寸效应。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大、中、小岩石结构面轮廓曲线系列仪器,测量不同尺寸结构面表面形态的起伏幅度。通过统计和分析结构面起伏幅度随取样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起伏幅度存在尺寸效应,同一结构面测量方向相同但测量位置不同的起伏幅度是有差异的,但变化趋势相同。中等尺度及大尺度结构面的起伏幅度均呈现出随结构面尺寸的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当结构面尺寸增大至一定值时,起伏幅度会趋向于不同的定值。不同结构面起伏幅度统计均值与结构面尺寸的变化曲线,均呈现出较好的对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03.
基于InSAR技术的城市地面沉降灾害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开放源代码软件平台DORIS和自主开发的大气效应和基线误差消除模块,对河北廊坊市、霸州市胜芳镇2003~2007年ENVISAT卫星的SAR影像进行了差分干涉测量处理。通过该地区的GPS站网,削弱了部分大气对流层折射延迟的影响,并融合SRTM3 DEM对平地效应残留误差进行了估计,从而精确地获取了该时期的地面沉降量及沉降漏斗中心。  相似文献   
904.
生物活动对海床沉积物工程地质特征改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底栖穴居动物是河口潮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沉积物的二次改造作用非常重要。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钓 口区潮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物密度对沉积物工程地质特征的改造,包括滩面形态、沉积物强度、以及沉积物颗粒大小 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物活动与滩面凹坑,沉积物强度非均匀性以及研究区浮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5.
垃圾场环境中的微生态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垃圾堆埋环境中的微生态特征较为复杂,其微生态效应是其中各种超背景聚集有害物质发生降解、转化的表现.它既存在有利于生态环境防护的一面,也存在造成一定时段内局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失调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本文对调查的北京市垃圾场地中的典型场地,进行了以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硫酸盐还原菌、排硫杆菌、脱氮硫杆菌和铁细菌等为侧重点的微生态特征研究.文中主要基于调查评价和污染治理目的,侧重阐述了上述菌群在相关垃圾场地中的含量分布与效应特征,以期为相关研究或工程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6.
GPS动态监测中多路径效应的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分析GPS多路径效应特性的基础上,结合GPS动态变形监测的特点,对连续多天的观测数据解算结果采用滤波与周日位置求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多路径误差具有较强的周日重复性,在有效地削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后,GPS动态监测的三维位置精度可以达到mm级,尤其是垂直方向的精度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07.
沉积结构面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沉积结构面的成因类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分析了沉积结构面的变形与破坏特征,研究了沉积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其力学效应,提出了弱面型层理、层系或层系组界面和岩层面以及不整合面均为沉积构造弱面,这些弱面对沉积岩体力学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分析了沉积岩体沿层面方向和垂直层面方向岩体力学性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垂直层面方向的纵波速度和弹性模量要比平行层面方向低;平行层面方向的抗拉强度要大于垂直层面方向;而平行层面方向的抗压强度与凝聚力小于垂直层面方向。沉积岩体易于产生垂直于结构面方向的张性破坏和沿结构面方向的剪切破坏,在采动影响下顶板岩体易于沿岩层层面产生离层破坏现象,这进一步揭示了沉积结构面变形与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908.
作为城市主要灾种的城市地质灾害,由于其衍生性,决定了地质灾害的链式形式。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之间的生成联系,提出了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扰动因素对灾害链进行划分的观点。在总结灾害链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链的\  相似文献   
909.
王正 《海洋地质前沿》2021,37(11):78-84
低孔渗储层的孔隙结构对油气渗流和产能有重要影响,也是对低孔渗储层分类的重要参数。在微观尺度上用薄片观测法、孔渗测试等方法进行储层描述,但宏观尺度上缺少一种有效的定量表征方法。将分形理论引入孔隙结构评价,利用压汞数据与分形模型建立联系,求取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孔喉半径中值与分形分维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分维数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用分形分维数作为宏观尺度参数来定量表征孔隙空间复杂程度具有可行性,同时为中低孔渗储层分类提供可靠的定量表征参数,为油田开发生产提供较好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10.
This paper deals with numerical modeling of dynamic failure phenomena in rate‐sensitive quasi‐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rocks, with initial microcrack populations. To this end, a continuum viscodamage‐embedded discontinuity model is developed and tested in full 3D setting. The model describes the pre‐peak nonlinear and rate‐sensitive hardening response of the material behavior, representing the fracture‐process zone creation, by a rate‐dependent continuum damage model. The post‐peak response, involving the macrocrack creation accompanied by exponential softening, is formulated by using an embedded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odel. The finite ele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odel relies upon the linear tetrahedral element, which seems appropriate for explicit dynamic analyses involving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The problems of crack locking and spreading typical of embedded discontinuity models are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A combination of two remedies, the inclusion of viscosity in the spirit of Wang's viscoplastic consistency approach and introduction of isotropic damaging into the embedded discontinuity model, is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the present explicit dynamics setting. The model performance is illustrated by sever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 particular, the dynamic Brazilian disc test and the Kalthoff–Winkler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present model provides realistic predictions with the correct failure modes and rate‐dependent tensile strengths of rock at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The ability of initial embedded discontinuity populations to model the initial microcrack populations in rocks is also successfully tested.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