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共和干热岩资源富集于花岗岩地层,硬度高,研磨性强,部分层段裂隙发育,取心困难。针对干热岩地层和取心需求特点,研制一套KT178取心钻具,并配套设计了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该钻具为单动双管取心钻具,可配套井底动力钻具使用,设计中注重对钻具外管、卡簧等关键部件的强度校核。在GH-01井和GH-02井中,经过两轮实验和优化,钻具逐渐成熟,获取了较完整的岩心样本,满足干热岩勘探取心要求,具备了向页岩气、水资源勘察等具有间断取心需求的同类工程推广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2.
干热岩试验性开发井钻井施工,在高温硬岩的地层条件下,如何实现高效钻进仍存在很多技术难点。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是解决硬岩地层钻进的有效方法之一,潜孔锤钻头是空气潜孔锤钻进的关键器具。根据青海共和干热岩GH-01井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应用情况,分析探讨了空气潜孔锤钻头断齿、掉齿、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从钻头结构设计、钻头材料选取、钻头冷压固齿工艺等几个方面对空气潜孔锤钻头进行了优化。固齿优化过程中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钻头冷压固齿过盈量进行仿真分析计算,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确定最优固齿过盈量。通过对潜孔锤钻头结构、材料、加工等优化,为适用于高温硬岩的空气潜孔锤钻头研制提供了借鉴。为提高空气潜孔锤钻进综合效率,为干热岩钻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3.
翁行芳 《探矿工程》2021,48(9):46-53
哈萨克斯坦科扎萨伊油田钻井地质环境复杂,储层位于盐下,钻遇的地层层系多,地层性质差异大,具多套压力系统。钻井过程中发生地层漏失、坍塌、掉块及盐膏层蠕变等复杂情况,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和钻井安全。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开展了油田井身结构、井身质量、提速潜力、高效钻头等分析与优化,提出了预弯曲钻具高倾角地层井斜控制技术、混合钻头减震提速技术,以及PDC-孕镶块复合钻头高研磨性地层提速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机械钻速提高50%以上,钻井周期缩短28%。  相似文献   
24.
LF7-2油田位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LF区块,是一个小规模油田,根据前期探井揭示,上部地层以厚层泥岩为主,极易水化、分散,使钻井液性能变差;起下钻过程中钻具遇卡、遇阻等复杂情况频繁发生;钻头选型不尽合理,易泥包;下部地层以砂泥岩互层为主,岩石致密、可钻性变差,钻具扭矩、摩阻增加,定向钻进时滑动困难,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给钻井提速增效带来诸多困难。根据探井地质情况和岩石力学剖面,利用钻井软件优选平台位置,对开发井井身结构、井眼轨迹、钻柱力学、钻井液、固井等方面进行钻井仿真模拟,制定出科学的钻井设计方案,在直井段采用“牙轮钻头+直螺杆+MWD”钻具开展防斜打直,造斜段使用“PDC钻头+弯螺杆+MWD/LWD”开展复合钻井,水平段采用“PDC钻头+PowerDriver+MWD/LWD”开展旋转导向钻井,实现精准化钻井,顺利完成6口开发井施工。现场应用单井平均机械钻速29.43 m/h,钻井工期191.59 d,工期比设计提前28.41 d,钻井提速增效显著,降低开发成本。通过PowerDriver的近钻头井斜、自然伽马实时测量和传输,减少地质误判,实现对储层顶界面的实时探测,使储层钻遇率达100%,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实现小油田的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25.
李红梅  石逊 《探矿工程》2021,48(11):30-35
邢台白涧铁矿南区地层岩石破碎、部分地层含角砾、胶结性差、漏失严重,钻探施工中存在掉块卡钻、缩径、坍塌、埋钻及孔内泥浆全部漏失等难题。通过优化钻孔结构、使用新工艺、新方法,合理选择钻进参数,采用绳索取心钻进配合预留技术套管,有效解决了上部煤系地层的坍塌问题;采用反丝套管的方法,极大地减轻了由于地层缩径、掉块引起的套管下不到位、起拔困难等风险;常规型绳索取心钻杆替代套管方法的采用,提高了含角砾、松散地层的穿过速度,减少了钻探工作量的报废,加快了施工进度;特别是高胎体双水口钻头的使用,提高了钻进效率,节约了钻探施工成本,项目得以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26.
加蓬G4-188区块是一个新的海外勘探区块,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了井壁垮塌、气侵、井斜控制困难等诸多难题,影响了钻井施工的速度。针对这些难题,实施了解决G4-188区块钻井施工难点的各项技术措施,为G4-188区块后续钻井施工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7.
提出一种适合绝对重力仪的凸轮驱动器设计方法,研究了具体运动过程,基于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凸轮驱动器的运动曲线,并采用SolidWorks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可以解决绝对重力仪的自由落体凸轮驱动器设计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28.
提出了将具有比声学高达几倍的数据通信速率,良好的安全性和隐蔽性的光学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海军、海洋科学研究和水下工程等领域,实现高速率的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信息交换.基于生物光学特性的水下光学信道模型,建立了水下光学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方法.并对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水下光学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以进行各种海域水质环境的模拟,便于时水下光学无线通信系统性能进行预测评估,为水下光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的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The authors tested the percussion-extruding Down-the-hole (DTH)hammer bit with five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mainly analyzed the drilling mechanism between conical bit and stepped bit. In addition, aiming at "the pile effec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dvantage' of stepped bit, we design a new cam spinning bit and test it outdoo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using cam spinning b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ile effect", which can also obtain higher drilling efficiency than using conical bit in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strata. It is characterized by novel structure and high drilling speed as well as good guiding, and it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percussion-extruding drill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Results of a study on change detection in hydrological time series of annual maximum river flow are presented. Out of more than a thousand long time series made available by the Global Runoff Data Centre (GRDC) in Koblenz, Germany, a worldwide data set consisting of 195 long series of daily mean flow records was selected, based on such criteria as length of series, currency, lack of gaps and missing values, adequat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riority to smaller catchments. The analysis of annual maximum flows does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ubiquitous growth of high flows. Although 27 cases of stro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were identified by the Mann-Kendall test, there are 31 decreases as well, and most (137) time series do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at the 10% level). Caution is advised in interpreting these results as flooding is a complex phenomenon, caus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can be associated with local, regional, and hemispheric climatic processes. Moreover, river flow has strong natural variability and exhibits long-term persistence which can confound the results of trend and significance t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