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97篇 |
免费 | 2457篇 |
国内免费 | 42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23篇 |
大气科学 | 5274篇 |
地球物理 | 1969篇 |
地质学 | 5065篇 |
海洋学 | 1933篇 |
天文学 | 228篇 |
综合类 | 782篇 |
自然地理 | 13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283篇 |
2022年 | 469篇 |
2021年 | 616篇 |
2020年 | 607篇 |
2019年 | 702篇 |
2018年 | 587篇 |
2017年 | 585篇 |
2016年 | 642篇 |
2015年 | 679篇 |
2014年 | 852篇 |
2013年 | 902篇 |
2012年 | 907篇 |
2011年 | 847篇 |
2010年 | 703篇 |
2009年 | 807篇 |
2008年 | 707篇 |
2007年 | 876篇 |
2006年 | 725篇 |
2005年 | 700篇 |
2004年 | 577篇 |
2003年 | 502篇 |
2002年 | 401篇 |
2001年 | 407篇 |
2000年 | 365篇 |
1999年 | 316篇 |
1998年 | 314篇 |
1997年 | 248篇 |
1996年 | 202篇 |
1995年 | 187篇 |
1994年 | 170篇 |
1993年 | 148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963.
生态地质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地质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重要理论支撑作用。我国生态地质研究工作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但时至今日生态地质学仍然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鉴于此,基于前人的大量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地质研究进展: 国际上,俄罗斯建立了生态地质学研究体系,美国发起的地球关键带研究是与生态地质研究十分契合的主题; 在国内,生态地质研究主要着眼于”生态-地质”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以及地质环境影响下的系统性生态修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地质学涵义及其研究内容、方法技术创新及学科体系构建思路,以期为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生态地质系统深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4.
内陆盐湖石盐流体包裹体均—温度指示意义的现代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Halite precipitation with water and air temperature was observed in detail, and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fluid inclusions in halite formed in ancient and modem Chaka Salt Lake was studied. Halite precipitates mainly in August every year and largely precipitates between 13 and 15pm at one day when water temperatures reach 20℃ but can seldom reach 30℃.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halite formed in Chaka Salt Lake range from 14℃ to 38℃ with an average of 23.7℃. The number of inclusions appears an obvious peak value at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between 18 - 25℃, which probably represent the water temperature in which halite mainly precipitates when water temperatures reach 20℃. Therefor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halite formed in Chaka Salt Lake can wall reflect the water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965.
利用1961~2000年克拉玛依的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高温日数等资料,对克拉玛依近40年的气温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66.
利用2005年9月东亚中低纬地区的63个时次的TRMM卫星资料,分析了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红外辐射特征。结果显示:10.8μm通道大部分非降水像元的亮温大于280 K,晴空像元的亮温更高;大部分降水像元的亮温小于280 K,降水越强亮温越低,强降水的亮温在260 K以下。非降水像元的分裂窗通道亮温差(BTD45)总的来说都高于1.5 K;降水像元的BTD45总的来说都小于3.0 K,强降水像元BTD45较低,一般在2.0 K以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低纬度夏季6次的不同类型的大尺度短时强降水数据,得到了中低纬度夏季强降水过程中非降水云和降水云对应的红外辐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BTD45为3.0 K和10.8μm通道亮温260 K为降水识别阈值,二者结合,可以得到较好的降水判识结果。 相似文献
967.
968.
块石路基是多年冻土区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年冻土路基形式. 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区修筑高速公路后块石路基的效果,选取青海省新建共和-玉树高速公路3个块石路基监测断面的实测资料,对路基修筑初期多年冻土温度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路基修筑初期路基中心原天然地表下0.5 m处仍表现出季节变化规律,至原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处,温度波动幅度急剧减小. 块石路基的保温效果与年平均地温密切相关,年平均地温越低,对冻土的保护效果越显著. 受阴阳坡效应的影响,左路肩/坡脚温度高于右路肩/坡脚. 左右路肩及中心孔下多年冻土上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抬升,抬升幅度主要受路基高度影响,与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969.
深部土体冻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深部人工冻结工程意义重大. 针对该问题, 在以往土的冻融试验装置的基础上, 设计出适用于高压条件下土的室内冻融试验装置, 并给出了高压条件下土的冻融试验方法. 基于该装置, 对有压条件下兰州黄土在不同冷端温度下的单向冻结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无压单向冻结过程中土的变形以冻胀为主, 而高压情况下则主要表现为压缩变形. 在有压单向冻结过程中, 试样内部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水分重分布过程. 试验分析表明, 该试验装置能够为高压条件下土的冻结特征及冻融作用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0.
Jean‐Baptiste Jacob James M. Scott Rose E. Turnbull Matthew S. Tarling Matthew W. Sagar 《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2017,35(8):831-853
Lower crustal xenoliths erupted from an intraplate diatreme reveal that a portion of the New Zealand Gondwana margin experienced high‐temperature (HT) to ultrahigh‐temperature (UHT)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just after flat slab subduction ceased at c. 110–105 Ma. P–T calculations for garnet–orthopyroxene‐bearing felsic granulite xenoliths indicate equilibration at ~815 to 910°C and 0.7 to 0.8 GPa, with garnet‐bearing mafic granulite xenoliths yielding at least 900°C. Supporting evidence for the attainment of HT and UHT conditions in felsic granulite comes from re‐integration of exsolution in feldspar (~900–950°C at 0.8 GPa), Ti‐in‐zircon thermometry on Y‐depleted overgrowths on detrital zircon grains (932°C ± 24°C at aTiO2 = 0.8 ± 0.2), and correlation of observed assemblages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with thermodynamic modelling results (≥850°C at 0.7 to 0.8 GPa). The thin zircon overgrowths, which were mainly targeted by drilling through the cores of grains, yield a U–Pb pooled age of 91.7 ± 2.0 Ma. The cause of Late Cretaceous HT‐UHT metamorphism on the Zealandia Gondwana margin is attributed to collision and partial subduction of the buoyant oceanic Hikurangi Plateau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The halt of subduction caused the fore‐running shallowly dipping slab to rollback towards the trench position and permitted the upper mantle to rapidly increase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through the base of the extending (former) accretionary prism. This sequence of events provides a mechanism for achieving regional HT–UHT conditions in the lower crust with little or no sign of this event at the surfa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