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40篇 |
免费 | 1497篇 |
国内免费 | 6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0篇 |
大气科学 | 509篇 |
地球物理 | 2130篇 |
地质学 | 1986篇 |
海洋学 | 623篇 |
天文学 | 230篇 |
综合类 | 485篇 |
自然地理 | 4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171篇 |
2021年 | 266篇 |
2020年 | 280篇 |
2019年 | 284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272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266篇 |
2014年 | 316篇 |
2013年 | 368篇 |
2012年 | 315篇 |
2011年 | 309篇 |
2010年 | 263篇 |
2009年 | 282篇 |
2008年 | 327篇 |
2007年 | 321篇 |
2006年 | 294篇 |
2005年 | 262篇 |
2004年 | 229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60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西南三江地区造山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江地区单凭“一次造山”是难以圆满解释的。本文试以“多次造山”多期成矿”的思路作出合理说明。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多岛海造山阶段,羌塘弧、江达弧和临沧弧应为前锋弧,其后由一系列弧后盆地和岛弧或残余弧(或微大陆)组成。中生代中-晚期为陆内俯冲造山阶段,推测金沙江带、哀牢山带和龙门山-锦屏山带为俯冲主边界,从而形成本区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带,控制相应矿产的分布特征。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阶段,造成特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具有生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2.
用水氡最大变化率法对强震时间作中短期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水氡变化率的物理含义以及变化率动态图象的生成方法,强震前在动态图象上存在着变化率≥0.06高值异常区,异常区中心的最大变化率随时间有规律地演化,且与发震时间有着良好的统计关系。据此提出4个时间预测指标。检验性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的发震时间段长短大多数为2至6个月,可满足强震的中短期预报尺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3.
none 《The Cartographic journal》2013,50(2):112-116
AbstractUsing examples from the governmental, commercial and educational se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 maps and mapping using satellite imagery is outlined. The emphasis of this paper is on the design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which are evident in these products. Contrast and legibility problems and image clutter are considered, bu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stitutional impediments to the collaboration of specialists in researching and designing such maps may be of most 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progress in the use of such maps. 相似文献
994.
下击暴流是雷暴天气产生的近地面短时强风,具有和大气边界层近地风显著不同的风场特征,其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也和常规风荷载模拟方法不同。在将下击暴流风速表达为时变的平均风速和调制的非平稳脉动风速之和的前提下,本文采用基于改进的OBV模型(Oseguera and Bowles/Vicroy(OBV))的方法来模拟平均风速,其平均风速直接由改进的OBV模型表达,而不同于已往研究中将平均风速表达为竖向风剖面与时间函数的乘积,并采用结合快速傅里叶变化的谐波叠加法来模拟调制的非平稳脉动风速。改进的OBV模型考虑了下击暴流的风暴中心移动和强度演化的影响,更准确地描述了下击暴流的实际物理过程。通过实例仿真,说明结果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995.
东伙房金矿床成矿构造条件及成矿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伙房金矿床从空间和时间看,固阳~察右中旗韧脆性变形带控矿是间接的,而其变形带附近有成生联系的破裂带控矿则是直接的。固阳~察右中旗变形带及容矿断裂经历了多期变形历史,具有从韧性~脆性变形的全过程。但同成矿期活动明显地表现为脆性破裂。这种浅层次的破裂系统为金矿热液在由深部向上运移过程中,温压条件的改变和金矿的沉淀提供了适宜的物理条件,控矿断裂显示了张性特点,反映了容矿断裂在成矿期自由度相对较大,处于一种扩张的环境之内。金矿形成于中生代这一特定的构造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整个渤海海域悬浮泥沙分布全貌研究的不足,基于2000-2004年连续5年的354个SeaWiFS反演的渤海表层悬沙浓度资料,经多年月平均得到其季节变化特征;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给出其空间模态及时间系数,揭示渤海表层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渤海表层悬沙浓度除秦皇岛海域外近岸高,离岸低,辽东湾东岸浓度远大于西岸;冬季浓度最高,春秋次之,除河口海域外夏季浓度最低;河口海域冬夏季均为浓度高值区。经验正交分解显示第一空间模态反映渤海悬沙浓度的总体分布特征,其显著变化周期为12个月,显示渤海表层悬沙的季节变化特征。第二空间模态反映黄河入海径流对渤海表层悬沙浓度分布格局的影响, 其周期为6个月,代表黄河口海域悬沙浓度的变化周期。第三模态显示渤海不同海域悬沙浓度的增加或减小过程并不同步,存在明显的位相差异。 相似文献
997.
针对HSDPA的目标,围绕HARQ技术进行研究,给出了N信道停等协议的性能分析及操作原理说明.结论是SAWARQ操作机制简单、信令开销少.而且通过增加并行操作的子信道数,可以做到提高吞吐量,减少传输时延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接收端对缓冲容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8.
1978年以来广州市居民职住地选择行为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以来,中国体制改革重塑了个体日常时空行为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活动轨迹,但鲜有文献解析长时间序列下不同代际群体对职住政策调整做出的响应及其代际差异。基于时间地理学视角与代际差异理论,将广州市微观个体职住地变动历程与代际问题相结合,利用问卷调查分析1988年和1998年居民职住制度改革前后,不同代际居民职住地变迁行为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性差异。结果发现:① 在居住地和就业地变迁方向方面,各代际居民住房迁出地主要集中于老城区,就业地变迁围绕两个城市中心,形成由老城核心地域向内城、近郊扩散的变迁过程。② 职住地距离变化方面,居民平均职住距离由1988年之前的4.91 km增至1998年之后的6.46 km,20世纪90年代出生居民(简称90后,下同)的职住分离度大于其他群体。③ 在职住地变迁率方面,住房商品化和就业社会化极大地增加了居民职住地选择自由度,60后和70后在1998年之后的迁居率分别为113.16%与112.33%,就业地变迁率分别为148.68%与197.26%,二者都远高于住房改革前的比例。④ 驻留时长方面,职住自由化使得驻留时长明显缩短。60后变化最为明显,该群体在一个居住地的居住时长由1988年以前的14.43年缩至1998年以后的5.43年,就业地驻留时长由12.43年降至3.95年;80后与90后在1998年以后的职住地驻留时长明显较短,70后相对较长。⑤ 能力、组合及权威制约中的房价、婚姻状况、学历、福利分房及下岗等因素对职住地变迁表现出明显代际差异,因子女上学及同事关系等组合制约对就业地变迁无显著群体差别。 相似文献
999.
Yanming Feng 《Journal of Geodesy》2008,82(12):847-862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al modeling strategy for ambiguity resolution (AR) and position estimation (PE) using three or
more phase-based ranging signals from a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The proposed strategy will identify three
best “virtual” signals to allow for more reliable AR under certain observational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ionospheric and
tropospheric delay variability, level of phase noise and orbit accuracy. The selected virtual signals suffer from minimal
or relatively low ionospheric effects, and thus are known as ionosphere-reduced virtual signals. As a result, the ionospheric parameters in the geometry-based observational models can be eliminated for
long baselines, typically those of length tens to hundreds of kilometres. The proposed modeling comprises three major steps.
Step 1 is the geometry-free determination of the extra-widelane (EWL) formed between the two closest L-band carrier measurements,
directly from the two corresponding code measurements. Step 2 forms the second EWL signal and resolves the integer ambiguity
with a geometry-based estimator alone or together with the first EWL. This is followed by a procedure to correct for the first-order
ionospheric delay using the two ambiguity-fixed widelane (WL) signals derived from the integer-fixed EWL signals. Step 3 finds
an independent narrow-lane (NL) signal, which is used together with a refined WL to resolve NL ambiguity with geometry-based
integer estimation and search algorithms. As a result, the above two AR processes performed with WL/NL and EWL/WL signals
respectively, either in sequence or in parallel, can support real time kinematic (RTK) positioning over baselines of tens
to hundreds of kilometres, thus enabling centimetre-to-decimentre positioning at the local, regional and even global scal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000.
该文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对影响地下岩土体传热的地埋管换热功率、持续时间、热泵机组运行的方式与模式、换热器规格、管外回填材料以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周围岩土体热响应范围大小与换热功率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管外回填材料和周围岩土体导热性能高低呈正相关性,热泵机组间歇运行方式有利于地温场的及时恢复,冬季制热夏季制冷模式能削弱单一负荷聚集产生的热影响程度,同等能条件下双U型De32地埋管较单U型De25地埋管热影响范围要大。由于地埋管换热器吸热或放热不平衡而引起的冷热量累积效应,渗流速度越大,热影响范围则越大。济南东部碎屑岩区某模拟夏季工况试验表明,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8 k W换热功率持续运行,以换热孔为中心,岩体温度响应速率和影响幅度与径向距离成负相关性,距离越近,响应速率和影响幅度越大,反之就越小;47天后,地埋管换热器热影响范围大于5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