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506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602篇
地质学   341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钢结构住宅体系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山东安尔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该体系的自振特性、地震反应特征和破坏现象,特别对外墙板及内墙的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为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2.
强震观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取得强震观测资料的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利用SAP2000程序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同实际记录到的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结构模型参数估计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高层建筑地震反应全反馈主动TMD控制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最近提出的全反馈主动控制法对高层建筑地震反应进行了全反馈主动TMD(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的理论研究,考虑了实时控制过程中控制力的时间滞后效应,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反馈形式以及不同的时间滞后量对主动TMD控制效果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对高层建筑地震反应实施全反馈主动TMD控制,既能更有效地降低结构的位移反应和速度反应,又能大幅度地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且当控制力时间滞后量较大时,对主动  相似文献   
24.
采用基础摩擦隔震房屋高宽比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大量的试验结果和地震经验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但建筑物的高度在什么范围,即建筑物的高宽比在什么范围内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采用基础滑移隔震多层砌体房屋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抗倾覆高宽比限值进行了研究,利用Wilson-θ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得到了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宽比限值的统计值。其数值结果可供编制建筑隔震设计规程参考。  相似文献   
25.
饱和土地基在既有房屋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强度参数值随着地基土的排水固结和压密而提高,地基极限承载力也同时增大,如何估算此提高值而挖掘其潜力,传统方法只是借助于统计回归讨论了设计承载力。本文从土力学基本原理出发,借助Prandtl假定,对既有房屋饱和土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增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秦岭造山带地壳构造与楔入成山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学诚 《地质学报》1997,71(3):227-235
横穿秦岭的河南叶县至湖北南漳的反射地震剖面揭示,秦岭造山带地壳由一系列由南向北楔入到中地壳的鳄鱼式构造所组成。南北溱岭上地壳分别形成南秦岭和北秦岭推覆系。北秦岭推覆系是组成基底的地壳沿脆转换面拆离冲叠形成的一个推覆系,可以分出栾川推覆体,瓦穴子推覆体,二郎坪推覆体及朱夏推覆体。  相似文献   
27.
钻孔扩底灌注桩施工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钻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新工艺,多应式扩底钻头特点,成桩技术标准,适用范围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8.
简要介绍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重点评述目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主要技术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抗震能力评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
An Erratum has been published for this article in Earthquake Engng. Struct. Dyn. 2004; 33:1429. Based on structural dynamics theory, the modal pushover analysis (MPA) procedure retains the conceptual simplicity of current procedures with invariant force distribution, now common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MPA 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seismic demands is extended to unsymmetric‐plan buildings. In the MPA procedure, the seismic demand due to individual terms in the modal expansion of the effective earthquake forces is determined by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using the inertia force distribution for each mode, which for unsymmetric buildings includes two lateral forces and torque at each floor level. These ‘modal’ demands due to the first few terms of the modal expansion are then combined by the CQC rule to obtain an estimate of the total seismic demand for inelastic systems. When applied to elastic systems, the MPA procedure is equivalent to standard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RSA). The MPA estimates of seismic demand for torsionally‐stiff and torsionally‐flexible unsymmetric systems are shown to be similarly accurate as they are for the symmetric building; however, the results deteriorate for a torsionally‐similarly‐stiff unsymmetric‐plan system and the ground motion considered because (a) elastic modes are strongly coupled, and (b) roof displacement is underestimated by the CQC modal combination rule (which would also limit accuracy of RSA for linearly elastic system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