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6篇 |
免费 | 551篇 |
国内免费 | 4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98篇 |
地质学 | 2391篇 |
海洋学 | 168篇 |
综合类 | 73篇 |
自然地理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选取了地层厚度、较深水沉积岩含量、砂岩厚度、砂地比、自生绿泥石分布、古生物化石分布和沉积构造分布等单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上下2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以发育多水系、多物源注入的环湖分布的多个三角洲为特色,东北部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较为发育。长92沉积期,半深湖沉积在盆地内较为局限,长91沉积期湖盆初始扩张达到最大范围,湖岸线向陆推移,湖域面积扩大,半深湖沉积较发育。由长92沉积期到长91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水体经历了由浅变深的过程,由此在长92的顶部沉积了一套具有生烃潜力的油页岩。 相似文献
33.
沉积环境分析是古地理重建的核心内容,黔北地区寒武系明心寺组沉积环境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中上扬子地区明心寺组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不能统一。选取寒武系明心寺组发育齐全、出露良好的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室内薄片鉴定及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演化序列、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发育大套的石英粉-细砂岩,沉积构造以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为主,碎屑颗粒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上段砂岩以双次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含量较少,纵向剖面自下而上显示为浅水陆棚→临滨→前滨→后滨演化序列,呈典型的陆棚相向滨岸相变化。综上所述,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的沉积相为滨岸相。黔北镇远地区明心寺组滨岸相沉积的出现,指示了黔北地区区域上重新认识明心寺组沉积相的必要性,将直接影响对黔北地区乃至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格局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
以沉积相分析和层序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和6个体系域,编制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SQ1层序时期,研究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属于区域性缓慢海进-缓慢海退沉积旋回的产物,一度开阔深水的台盆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台地边缘与台内鲕滩的沉积相分异和沉积作用十分活跃,是形成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主要时期,尤以海侵期鲕滩最为发育;SQ2层序发育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的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开阔台地转化为局限台地,鲕滩逐渐消失,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为主,为飞仙关组天然气藏最重要的第一套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35.
36.
依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沉积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相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沉积期自北向南依次发育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相,亚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湖和浅湖,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滨湖砂坝、滨湖泥湾和浅湖泥湾;各微相在空间上相互叠置,复合加积;各微相水动力条件的差异造成微相在沉积物成分和组构上各异,导致其成岩作用不同;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处密集形成相互叠置的大面积骨架砂体,构成区内主砂带,成为天然气优质储集层,是有利勘探相带;沉积相明显控制优质储集层的分布,进而影响着天然气的富集成藏。总之,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优质储集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
孤岛油田南区馆1+2砂层组细分对比标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以孤岛油田南区馆1+2砂层组高弯曲流河沉积为例,充分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测井资料,研究储层细分对比中的标志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应用。首先,介绍了馆1+2砂层组的测井响应、地震反射等宏观特征;接着,利用感应电导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的响应特征寻找细分对比标志;然后,将选取的标志联合使用得到孤岛油田南区馆1+2砂层组的顶面构造图。结果表明:研究区缺少全区性标志,但存在局部性标志;局部性标志有泥岩类、砂岩类、"钙质尖"类、砂泥组合类等4类;泥岩类标志表现出高感应电导率特点,砂岩类标志表现为低电阻率,自然电位曲线呈"箱形"或小型的"钟形","钙质尖"类标志表现为高电阻、高微电阻、低声波时差,低自然电位值的尖锋,砂泥组合类标志表现为感应曲线特征的可对比性强;泥岩类和砂岩类标志分布面积较大,呈局部连片状;"钙质尖"类和砂泥组合类标志分布面积较小,呈条带状;上述4类标志在平面上的叠合分布完全覆盖研究区。总之,充分利用好局部性标志,同样能够很好地进行类似地区的储层细分对比。 相似文献
38.
In the Shackleton Range of East Antarctica, garnet-bearing ultramafic rocks occur as lenses in supracrustal high-grade gneisses. In the presence of olivine, garnet is an unmistakable indicator of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c conditions. The eclogite facies assemblages are only present in ultramafic rocks, particularly in pyroxenites, whereas other lithologies – including metabasites – lack such assemblages. We conclude that under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s, pyroxenites preserve high-pressure assemblages better than isofacial metabasites, provided the pressure is high enough to stabilize garnet–olivine assemblages (i.e. ≥18–20 kbar). The Shackleton Range ultramafic rocks experienced a clockwise P–T path and peak conditions of 800–850 °C and 23–25 kbar. These conditions correspond to ∼70 km depth of burial and a metamorphic gradient of 11–12 °C km−1 that is typical of a convergent plate-margin setting. The age of metamorphism is defined by two garnet–whole-rock Sm–Nd isochrons that give ages of 525 ± 5 and 520 ± 14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time of the Pan-African orogeny. These results are evidence of a Pan-African suture zone within the northern Shackleton Range. This suture marks the site of a palaeo-subduction zone that likely continues to the Herbert Mountains, where ophiolitic rocks of Neoproterozoic age testify to an ocean basin that was closed during Pan-African collision. The garnet-bearing ultramafic rocks in the Shackleton Range are the first known example of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sm in Antarctica that is related to the collision of East and West Gondwana and the first example of Pan-African eclogite facies ultramafic rocks worldwide. Eclogites in the Lanterman Range of the Transantarctic Mountains formed during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Pacific beneath the East Antarctic craton. 相似文献
39.
在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华南地区奥陶系台地相、盆地相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相等不同沉积相区5条典型地层剖面,开展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华南奥陶系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延限和不同相区笔石动物群的精确对比关系,为开展不同相区之间地层的精确对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几种常见震积岩相标志在模拟实验中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震积岩相标志是识别震积岩的最有效依据。在对震浊积岩形成过程的水槽模拟实验中,发现了同沉积断裂、微褶皱纹理、液化砂岩脉、液化均一层、同沉积变形构造、震浊积岩等典型的软沉积物震积岩相标志,他们形成于地震作用的不同阶段,有规律的分布在三角洲—震浊积岩体系之中。同时,模拟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些与震积岩相标志易混淆的其他成因相标志,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种相标志的组合特征、与沉积环境的配置关系以及区域的构造背景等。依据模拟实验得出的震积岩相标志分布模式,通过相标志类型和组合特征分析,可进行震浊积体发育区带预测,指导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