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1705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736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开垦年限对黑土农田土壤微环境产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发生变化。于2019年7月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黑土区采集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开垦98 a、50 a和10 a的黑土农田土壤,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开垦年限对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功能多样性和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垦98 a的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最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开垦98 a >开垦10 a >开垦50 a。开垦年限和土层深度影响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在0~10 cm层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土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利用的是糖类和氨基酸类。  相似文献   
962.
保护性耕作是攻克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研究立足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系统梳理总结了农田黑土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特征。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增加各生物类群(微生物、线虫、跳虫、螨类及蚯蚓)的物种丰富度(1%~8%)、数量(25%~57%)和生物量(30%~50%),提高食物网网状结构的复杂性及各营养级间的连通性(14%~32%),促进土壤生物在固土蓄水、土壤碳固存、氮素高效利用以及稳定作物产量四方面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发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可有效利用土壤生物的功能潜力,实现东北黑土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63.
The remote response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to European black carbon(EUBC)aerosols was studied by using an ensemble of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ith the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GFDL)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GCM)Atmospheric Model version 2.1(AM2.1).The results show that EUBC causes an enhanced EASM.The resulted enhanced southwesterly brings more moisture supply from the Bay of Bengal,which causes an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northeastern China,the eastern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valley,and the Tibetan Plateau.Diagnostic examination suggests that EUBC induces enhanced tropospheric heating over most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through a propagating wave train and horizontal air temperature advection.This phenomenon results in intensified thermal contrast between land and ocean,which accounts for the enhanced EASM.Moreover,reductions in EUBC emission in 1992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decadal weakening of the EASM in the early 1990s.  相似文献   
964.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weak deflection angle in the spacetime of improved Schwarzschild black hole using the method derived by Gibbons and Werner. To do so, we derive the optical curvature from the optical metric and calculate deflection angle in weak field limits by using the Gauss–Bonnet theorem. Moreover, we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plasma medium on the weak gravitational lensing using the Gauss–Bonnet theorem. Furthermore, we also study the graphical analysis of the deflection angle in both the plasma and non-plasma mediums. Moreover, we obtain the bound on greybody for improved Schwarzschild black hole.  相似文献   
965.
We consider an equation of motion for Glashow–Weinberg–Salam model and apply the semiclassical Hamilton–Jacobi process and WKB approximation in order to compute the tunneling probability of W-bosons in the background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o analyze the quantum gravity effects of charged black hole(BH) in Einstein–Gauss–Bonnet gravity theory. After this, we examine the quantum gravity influences on the generalized Lagrangian field equation. We make clear that quantum gravity effects leave the remnants on the tunneling radiation becomes non-thermal. Moreover, we analyze the graphical behavior of quantum gravity influences on corrected Hawking temperature for spin-1 particles for charged BHs.  相似文献   
966.
在页岩气勘探初期布署实施的参数井,可采用小井眼钻井技术降低钻井成本。论文以湘西北常德地区太阳山背斜页岩气参数井常页1井施工为例,介绍了页岩气小井眼钻井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钻井设备的选型与配置、钻具结构组合、钻井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泥浆体系的选择和性能维护、绳索取心技术、含气量现场解吸测试、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完井工艺等。小井眼钻井技术的成功应用表明,小井眼钻井技术不仅能较好满足页岩气勘探初期的钻井目的,而且能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67.
为得出一套适合陆相页岩气储层岩石学研究方法,加快页岩气研究进展,解决页岩气测试技术、评价方法及参考标准的不统一性,采用野外岩心描述、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X-衍射相结合的测试手段,参考DB61/577-2013《页岩气井岩样分析测试方法》标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寺湾地区长7、长9段页岩岩石学进行分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下寺湾地区长7、长9段页岩气储层岩性复杂,黏土矿物含量高,石英、碳酸盐等脆性矿物含量少,常规测试方法难以进行精细研究,为此,增加了对测试样品的预处理以及设备的选用,形成一套陆相岩石学研究体系:岩心描述法,薄片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结合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  相似文献   
968.
在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SDBS压裂液体系会直接影响页岩储层稳定性,进而影响造缝性能。通过实验分析了页岩储层在不同浓度、pH值的SDBS压裂液作用下的膨胀抑制性、润湿反转性能。实验结果表明:0.02%SDBS压裂液下页岩储层的膨胀变形最小、膨胀变形速率最慢,即膨胀抑制效果最好;0.03%SDBS压裂液下页岩的润湿性改造最好,接触角为30 °。pH值为8的SDBS压裂液对炭质页岩的膨胀变形和膨胀速率起到了最佳的抑制作用;pH值为9的SDBS压裂液对炭质页岩的润湿反转起到了最好的效果,接触角为31.6°。综合分析认为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SDBS压裂液对页岩储层特性影响差异较大,说明在对页岩储层的开发利用中,调整SDBS浓度和pH值对提高页岩气开采效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9.
赵可英 《地质与勘探》2023,59(2):443-450
泥页岩储层的影响因素众多,明确各因素间的内部联系才能更好地评价储层。为对比灰色关联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适用性,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Y88井丰富的储层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两种多元统计方法的原理、算法和结果,认为主成分分析法把各项因子视为离散变量,通过降维后用三个综合评价指标来反映储层的优劣,是对各项指标的概括性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参数分为参考数据列和比较数据列,参考数据列的有机碳含量高低与储层的优劣成正相关,参考数据列对评价对象具有可测性。因此,若是对评价对象的概括性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合适;若是对评价对象的可测性分析,如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决定能不能形成泥页岩储层,则用灰色关联法评价更合理。  相似文献   
970.
南华北盆地鹿邑凹陷具有页岩气形成和发育的良好地质条件,区域内设计的页岩气地质调查鹿页1井井深3506.5 m。区域内属于海陆过渡相地层,地层复杂,构造发育,山西组及上石盒子组地层泥岩层段较多,施工中易出现坍塌、掉块等孔内复杂情况。针对钻井工程施工难点,通过优选钻探设备、钻头、钻井液体系等措施,总结了泥浆护壁、深孔取心、防斜等技术措施,保障了钻井工程的顺利实施,形成了一套适应于南华北盆地鹿邑凹陷海陆过渡相地层的页岩气深井钻井施工技术方法。为下一步实施同类钻井、安全优质高效开发页岩气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