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6篇 |
免费 | 422篇 |
国内免费 | 3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8篇 |
大气科学 | 253篇 |
地球物理 | 280篇 |
地质学 | 1096篇 |
海洋学 | 508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258篇 |
自然地理 | 4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101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54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微阵列GeoChip 5.0技术,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年代人工固沙植被区的生物土壤结皮(BSC)为对象,分析BSC演替过程中参与铁代谢的功能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变化特征,研究微生物铁代谢对BSC演替的响应及调控。结果表明:真菌参与铁吸收和转运过程,古菌参与铁转运和贮存过程,细菌则在铁代谢吸收、转运和贮存过程中均起主要调控作用。门水平上,BSC铁代谢功能微生物组成变化对演替的响应不敏感,BSC铁代谢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BSC铁代谢功能基因多样性的显著提高和三类铁代谢过程基因信号强度达到最高水平需要经过61 a的演替。调控BSC铁吸收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亚铁氧化酶编码基因iro;调控原核生物铁转运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羟基苯甲酰丝氨酸铁外膜转运体编码基因cirA和Fe(Ⅱ)转运蛋白编码基因feoB,真菌铁转运过程主要依靠含铁细胞转运体和铁氧化酶高亲和力的作用;调控铁贮存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固定相类核蛋白编码基因dps。在BSC演替阶段末期,上述铁代谢功能基因强度的显著增加促进了微生物的铁代谢潜能。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铁代谢潜能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52.
53.
滑坡是现代公路、铁路等交通基建工程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重丘、山地等地段修筑公路工程极易出现滑坡地质灾害。这些滑坡的成因以及相关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目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状态。文章基于学堂湾滑坡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条件,从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周界、滑坡体与滑带的物质结构特征、滑床、滑坡变形破坏迹象等,深入分析了学堂湾滑坡的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滑坡成因,指出大量的雨水和不合理的施工扰动是滑坡发育的外因;坡体本身的地质条件如岩石的裂隙、岩土体的透水性以及水的疏导条件等是其内因。文章将宏观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治理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A preliminary scuba survey of oligotrophic Lake Rotoma in 1972 revealed a vegetation mainly composed of native hydrophytes in which exotics were at an early stage of colonisation. In 1973 the presence of species was recorded in 5708 quadrats (625 cm2) at 1 m intervals along a total of 50 line transects placed systematically around the lake. Water depth was measured, and quadrat cover and substrate type were subjectively estimated. Species frequency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vegetation pattern was a characean meadow of Chara fibrosa f. acanthopitys (A.Br.) R.D.W., Nitella leptostachys var. leonhardii (R.D.W.) R.D.W., and N. pseudoflabellata var. mucosa (Nordst.) Bailey. The charophytes extended over a depth range of 1–17.5 m on a wide variety of substrates and gradients. Native vascular plants were absent from many transects, and had a depth range only from 0 to 4.5 m, with most occurring above 3.5 m. The Low Mixed Community, found in shallow water less than 1.25 m in depth at the northeast end of the lake, provided this area with a high species diversity. Exotic hydrophytes had established in many areas around the lake. The distribution of Lagarosiphon major (Ridley) Moss and Elodea canadensis Michx. appeared to coincide with boating access and fallen submerged trees over a depth range of 0–6.0 m, although much of the available habitat had not yet been exploited. Emergent species were most abundant within the southwest inlet and also in the lagoons surrounding the lake where sheltered conditions and shallow gradients prevail. 相似文献
55.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新元古代唯一一个以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管状和锥管状化石为主导,兼有骨骼生物、原生动物、钙化蓝细菌类及遗迹化石的多门类生物组合,是研究埃迪卡拉纪末期生命演化和生态系统演变十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高家山生物群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揭示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生态系统已显示一定的多样性。为适应平底面上(level-bottom)微生物席的发育,高家山生物群的许多生物采取了适应性的生存策略,通过黏附或插入微生物席中,营底栖固着食悬浮(如Cloudina、Conotubus)或化学共生(可能的Shaanxilithes)或平躺(如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食碎屑生活。底内遗迹化石表明存在可能的表栖和半内栖、可自由运动、食碎屑的造迹生物。Conotubus中常见的“回春”或“复苏”现象,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的身体扭转或生活姿态调整则是对频繁风暴事件的被动适应。 相似文献
56.
随着3S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多,该文主要利用RS技术快速获取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利用GPS技术获取动态监测数据,利用GIS的可视化技术和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整合建立全省整治项目数据库,依托于省国土资源内网,遵循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实施方案技术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立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耕地保护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网上运行和全程监管机制,构建全省统一的耕地保护动态监管网络体系,实现了对耕地保护的动态监管,为耕地的"先补后占,占补平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58.
胶州湾营养盐的现状和变化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报道了1991年5月至1994年2月12个航次胶州湾NO3-N,NO2-N,NH4-N,PO4-P和SiO3-Si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60年代于至90年代的变化表明,胶州湾营养盐的浓度和分布已发生显变化。尤其从60年代至80年代,30年来,胶州湾中东部水城PO4-P,NO3-N和NH4-N浓度分别增加2.2,7.3和7.1倍,TON浓度也增加了3.5倍,TIN/PO4-P从10增加至24.2;T 相似文献
59.
60.
主要研究了原地栖息真菌Talaromyces flavus作用下不同粒径的蛇纹石矿物粉末的风化作用。蛇纹石矿物粉末被筛分为不同粒度的4组(150~300、100~150、75~100和45~75μm)后进行真菌溶蚀实验,并使用p H计、ICP-OES、FTIR、XRD、SEM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菌作用显著加快了蛇纹石矿物的溶蚀,当蛇纹石矿物粒度降低到100μm左右时,Mg的溶出率从21.56%明显增加到35.91%。该现象可能与矿物比表面积的增大以及生物物理作用的增强有关。在此基础上粒径进一步减小并未使Mg溶出率明显提高,因此该粒径可以作为真菌对蛇纹石溶解工业化应用的最优粒径。扫描电镜观察与矿物相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中真菌分化产生的菌丝与矿物紧密接触,破坏了矿物的晶体结构,导致矿物相的改变。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菌种在浸矿等工业领域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