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9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847篇
测绘学   503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789篇
地质学   2035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06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A 12-station temporary microearthquake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by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for aftershock monitoring of the January 26th, 2001 Bhuj earthquake (M w 7.6) in the Kutch district of Gujarat state, western India. The epicentres of the aftershocks show two major trends: one in the NE direction and the other in the NW direction. Fault-plane solutions of the best-located and selected cluster of events that occurred along the NE trend, at a depth of 15–38 km, show reverse faulting with a larg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motion, which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main-shock solution. The NW trending upper crustal aftershocks at depth <10 km, on the other hand, show reverse faulting with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tion, and the mid crustal and lower crustal aftershocks, at a depth of 15–38 km, show pure reverse faulting as well as reverse faulting with right-lateral and left-lateral strike-slip motions; these solutions are not comparable with the main-shock solution.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faults has been the source area for stress concentration to generate the main shock and the aftershocks.  相似文献   
82.
热敏半导体器件中电位与温度满足的方程组,是一个椭圆-抛物耦合组,并带有混合边界条件。利用不动点定理可证明该问题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83.
安山岩中黄铜矿矿石分析和制硫酸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山岩中的黄铜矿是庐江中生代陆相火山热液型铜矿床的原生矿,矿石中主要伴生黄铁矿及少量斑铜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物相分析结果,黄铜矿的粒度很细,只有细磨才能单体解离;它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且与脉石矿物接触疏松,适于粗磨抛尾。物性分析结果,黄铜矿在400~530℃、斑铜矿在450~600℃、黄铁矿在500~680℃氧化分解。实验研究表明,矿石经磨碎磁选,大部分的粗粒级的铁矿物能够回收;粗磨抛尾可获得铜、硫的粗精矿;然后再经硫酸化焙烧、酸浸、过滤、提纯、浓缩结晶可制得工业级硫酸铜。浸渣做炼铁原料,黄钾铁矾做Fe2O3颜料,有时还可回收金、银。  相似文献   
84.
冀西北东坪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西北东坪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研究*莫测辉王秀璋程景平梁华英(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岩浆热液大气降水热液侵入岩体中的金矿床乃至岩体接触带或附近地层中的金矿...  相似文献   
85.
高砷高锑金矿石属难处理矿石之一,通过对两岔河高砷高锑金矿石采用碱浸预处理后进行堆浸和池浸氰化提金试验,获得了金浸出率76.80%和86.76%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工艺简单、经济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燕辽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火山热液型铀、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区。研究结果表明,其成矿作用受统一的晚中生代大陆裂陷火山岩浆活动控制;成矿时代集中在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成矿介质为火山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水混合的中温、中低温火山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富集型的上地幔及下地壳。  相似文献   
87.
IntroductionSolutionasakarstgeomorphologicalprocessinlandformdevelopmenthaslongbeenrecognized.Sincethekarstprocessesarealmostentirelysolution,thoughkarstlandformsarenotonlycausedbysolutionbutalsobyerosion,thecirculationandchemicalcompositionsofkarstun…  相似文献   
88.
以映射和叠加原理为基础,探讨了均质、等厚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向完整井作三维运动时,地下水稳定运动基本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并与裘布衣公式作了对比。由于求解时考虑了地下水流速的水平、垂直分量,故所得结果较裘布衣公式更为准确与合理。  相似文献   
89.
本文在讨论了 2 11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 ,提出该区铀成矿热液可能主要来自晚期花岗岩浆 ,部分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90.
西秦岭铀矿床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对铀沉淀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明友 《矿物岩石》1996,16(2):90-95
本文研究了西秦岭铀矿床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对铀沉淀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铀在相对还原条件下迁移,而在相对氧化条件下沉淀富集。铀的沉淀富集主要发生在含矿热液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大幅度降低,酸性增强及氧化-还原电位增高的物理化学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