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5篇
  免费   1110篇
  国内免费   1408篇
测绘学   842篇
大气科学   938篇
地球物理   1951篇
地质学   2943篇
海洋学   1301篇
天文学   141篇
综合类   506篇
自然地理   108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传统码相组合算法能探测7~8周以上大周跳,而传统的电离层残差法仅对于±4周以内的周跳可实现唯一分离,这限制了两者组合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对码相组合探测与修复周跳方法进行改进,使得改进的码相组合与电离层残差法能够完全探测周跳.经理论与实验分析,组合改进的码相组合法与电离层残差法两者结合能够完全探测采样间隔小于10 s观测数据中的周跳,对动态非差观测值数据的周跳自动探测与修复有极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2.
增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集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的综合管理和管线数据动态更新于一体,为县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信息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平台,为政府及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供了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增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研发实践,描述了数据库结构、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动态更新机制,为探索地下综合管线信息化管理、动态更新维护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3.
主要介绍了GPS工程的拟合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具体说明了GPS水准高程在大比例地形测量中的可行性,并对其方法的精度进行分析讨论,为以后GPS在地形测量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在地形测量中提高GPS的精度提出了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984.
GPS技术在测量领域已广泛应用,但GPS拟合高程精度制约了其在领域内的推广普及。选择不同的高程异常拟合模型,对GPS高程拟合精度非常重要。通过对驿城区城市控制网进行不同数学模型的GPS高程异常拟合,验证了选择合适的拟合模型及分布合理的高精度水准点,能够解算出高精度的GPS拟合高程,满足一般测量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5.
水下地形图是轨道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重要基础资料,本文以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流溪河水下地形测量为例,阐述了广州市连续运行参考站城市3维定位系统(GZCORS)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作业模式、方法及精度。该种作业模式在河道、沿海港口等水下地形测量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6.
基于QTM的海平面上升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平面上升影响范围分析与模拟这一国际前沿问题,通过研究基于球面四元三角网(QTM)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复杂拓扑关系计算、LOD剖分、球面水淹分析、基于QTM的多分辨率的DEM数据组织方法和分析精度的相关性评定等,以.Net和Direct3D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了基于QTM的海平面上升影响范围评估模型。该研究结果可为全球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并推动了球面数据模型和球面格网拓扑分析的理论成果在全球变化预测相关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87.
降尘过程指示的沙尘循环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降尘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沙尘源区的性质、输送距离、降雨量等。利用甘肃省10个城市15 a间(1986—2000年)的降尘监测资料与气象资料,主要分析了沙漠戈壁区与黄土区降尘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①西北干旱区的降尘量主要与沙尘事件频次有关;②沙漠戈壁区的大气降尘量大于黄土高原区;③降尘量在强沙尘源区,呈现出显著的高值中心。随着沙尘自西向东输送,降尘通量随输送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88.
 以南疆铁路沿线的5个中心城市为基本单元,根据1993—2008年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方面的数据,分析了5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相关性。南疆铁路沿线5个中心城市目前的平均城市化率为48%,已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比例降低;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比例增加,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特殊用地比例呈现基本稳定趋势。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率的提高是促进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9.
Public trans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mergency evacuations, particularly for areas where public transit serves as a major commute mode for commuters. Microsimulation techniques provide great flexibility in assessing different scenarios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Combining GIS-based network analysis with microsimulation techniques, this study developed a framework to simulate emergency evacuations using rail transit. Applying the framework to a hypothetical attack on the Pentag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 Transit Authority’s Metrorail for large-scale evacuations. A network-based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riders in association with each metro line and station. Using VISSIM, a multi-mode micro-simulation software package, this study integrated a pedestrian model with a Metrorail transit model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rorail in the hypothetical evacua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f the potential of Metrorail transit is effectively utilized, it could be very useful resource during a large-scale evacua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great potential and flexibility of microsimulation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complex evacuation scenarios and strategies. The framework and approach used in this study can be applied to analyze other similar situations and help develop effective evacuation plans.  相似文献   
990.
青藏高原绕流和爬流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斐  李建平  李艳杰  郑菲 《大气科学》2012,36(6):1236-1252
本文利用1951~2008 年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通过绕流和爬流方程, 将高原附近表层风场分解为绕流分量和爬流分量两部分, 计算出了实际大气中的绕流和爬流运动的强度, 分别探讨它们的气候态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年平均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并在高原西南部(32°N, 75°E)附近产生分支, 分支点下游的高原主体南部和北部分别表现为气旋性和反气旋性流型;年平均的爬流分量场沿喜马拉雅山脉辐散, 高原主体为偏南上坡风, 东北部为偏北上坡风。夏季绕流场为气旋式流型, 中心位于高原中部(35°N, 90°E)附近;秋季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边缘基本为一个反气旋流型。夏季, 高原主体偏南风爬流与偏北风爬流在高原南北中线附近辐合, 除夏季外, 沿高原南侧喜马拉雅山脉为爬流辐散区。高原主体和高原附近的关键区内, 绕流和爬流存在不同的季节循环特征。从绕流和爬流分解公式出发, 本文详细探讨了表面流场的绕流和爬流运动各分量对地形高度及地形梯度的依赖性:经向绕流与纬向绕流比值、经向爬流与纬向爬流分量比值为仅依赖于地形高度的定常值。年平均的绕流及爬流矢量强度随着所处地形高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强;从区域分布的角度而言, 高原附近绕流强于爬流的区域范围较广, 绕流占主导地位。地形纯动力强迫产生的爬流运动与观测资料中高原附近的垂直运动具有很高的位置对应关系, 但冬季和夏季均存在强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