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6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266篇
大气科学   292篇
地球物理   425篇
地质学   1202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564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借助红寺堡开发区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概述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过程,并对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在宁夏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祥查奠定了基础,也为土地调查统计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了效率和现势性。  相似文献   
62.
龙门山南段(芦山段)旅游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山县地处龙门山南段,是成都平原向龙门山山地过渡的地带,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和人类活动造就了区内山体、峡谷、岩溶、瀑布、湖泊、河流、森林和花卉等一大批自然景观,同时孕育了大批极具旅游价值的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观多以点状方式散布在全县范围内,人们对于全县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景观的分布范围和规模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此必须对芦山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但是逐一调查每个景观难度较大,也难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去把握资源的分布和特征,本文利用ETM遥感图像,按照先解译自然景观,再结合其他资料间接判定人文景观的方法,实现了对区内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63.
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坐标系统转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中所涉及到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并以实际项目为例,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坐标系统转换精度进行验证,为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涉及到的坐标系统转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4.
We use the recently released data of lookback time (LT)-redshift relation,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shift parameter and the baryon acoustic oscillation measurements to constrain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of f (R) gravity in the Palatini formalism by considering the f (R) form of type (a) f (R) = R β/Rn and (b) f (R) = R + α ln R β.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 Friedmann-Robertson-Walker universe, we achieved the best fitting results of the free parameters (Ωm0, n) for (a) and (Ωm0, α) for (b). We find tha...  相似文献   
65.
地质高背景区相较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镉污染影响范围更广,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其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可行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DGT技术、单一提取法、连续提取法和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镉,但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室内盆栽实验,难以代表自然污染土壤中的复杂情况。为探明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技术对地质高背景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d生物有效性评估效果,本文以浙江西北部土壤Cd高地质背景区水田土壤-水稻籽实和旱地土壤-小白菜样品为研究对象,实验应用DGT技术、单一提取法(0.01mol/L氯化钙提取)、连续提取法(七步连续提取)和土壤溶液法评价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①研究区水田和旱地土壤Cd平均含量分别为1.07mg/kg和0.73mg/kg,显著高于浙江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Cd的异常富集主要与浙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色岩系有关。②相较于碳酸盐岩区,黑色岩系区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组分占比较高,水田和旱地土壤Cd的活动系数(MF)高达59.9%和51.8%,Cd易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发生迁移富集;③植物体内镉含量Cd-P与不同方法测定的有效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Cd-P与DGT技术测定的有效镉含量相关性优于其他三种方法,水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水稻籽实相关关系:$ {{C}}_{\text{soln}} $>CDGT>$ {{C}}_{{\text{CaCl}}_{\text{2}}} $>$ {{C}}_{{\text{F}}_{\text{1}}\text{+}{\text{F}}_{\text{2}}\text{+}{\text{F}}_{\text{3}}} $,旱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小白菜相关关系:CDGT >$ {{C}}_{{\text{CaCl}}_{\text{2}}} $>$ {{C}}_{{\text{F}}_{\text{1}}\text{+}{\text{F}}_{\text{2}}\text{+}{\text{F}}_{\text{3}}} $>$ {{C}}_{\text{soln}} $。综合比较不同土壤有效Cd测定方法的优缺点,DGT技术可以模拟植物体对Cd的动态吸收过程,更能准确地反映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作物Cd含量水平,这与已有研究成果一致。此外,本文研究成果表明DGT技术评价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不仅适用于人为污染区,也可应用于地质高背景区。  相似文献   
66.
针对时变参数灰色模型PGM(1,1)的背景值重构收敛速度及稳定性问题,该文运用积分的方法综合序列在Δt内不同变化趋势,导出背景值模型的准确表达式。实现了反映序列对新老信息偏爱程度的最优权值介于(0,1)内,且非不能越过某一阈值;给出了背景值重构模型最优解准确求取的具体算法步骤。基于MATLAB语言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预测精度高,易于实现;所研究的带权灰色模型GM(1,n)背景值模型的重构及计算方法验证了PGM(1,1)模型重构及计算实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7.
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晓东  王海银  胡振彪  韩磊 《测绘科学》2016,41(2):58-61,80
针对传统的基于纸质地图的外业调绘核查工作具有操作复杂、采集数据不精确、作业流程不规范等缺点,该文设计开发了基于iPad的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系统。在内业高精度遥感影像判读的基础上,采用全数字化的外业调绘核查技术,进行地理国情要素移动式、网络化外业调查和验证,快速采集和编辑调查数据,为外业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在青岛市崂山区和城阳区的试点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较好地验证了移动GIS技术用于外业信息采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
利用现有的人工调查举证方法,研究基于无人机和"互联网+"的国土调查方法和成果核查方法,组建无人机调查举证系统,以解决国土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和成果核查的效率问题.根据湖北省实际情况,研发了无人机调查举证系统;通过现场实地测试与验证,将无人机调查举证成果应用于省级成果核查中,提高了湖北省调查举证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9.
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是查清我国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建立普查成果数据库,为开展常态化的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正确理解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设计和作业指导书,以及国情普查的内容与指标,进行外业核查与遥感影像解译样本采集工作,为最终形成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It is argued that the iron nucleosynthesis rate in the universe due to SNI outbursts is dependent on the mass function of star formation. Since the mass function depend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ince the masses of SNI precursors have upper limits, the iron nucleosynthesis rate was low at an earlier evolutionary epoch of the universe when mainly massive stars were formed. The iron nucleosynthesis rate should reach a maximum near z ∼ 0.5. At such or similar value of z the well-known ‘step’ in the cosmic γ-ray background spectrum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presence of γ-gray quanta accompanying the radioactive56Co →56Fe decay. An argument is presented against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hidden mass of the universe with black-hole remnants of ‘type III’ st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