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1篇
  免费   2663篇
  国内免费   2658篇
测绘学   691篇
大气科学   1093篇
地球物理   3943篇
地质学   6506篇
海洋学   1930篇
天文学   2024篇
综合类   743篇
自然地理   226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451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611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577篇
  2014年   704篇
  2013年   648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977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965篇
  2006年   949篇
  2005年   834篇
  2004年   827篇
  2003年   830篇
  2002年   648篇
  2001年   611篇
  2000年   586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558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Mineral deposit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rth's crus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Earth.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Earth, controlled by the gravitational contraction and thermal expansion, lighter elements, such as radioactive, halogen-family, rar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alkali metals, migrated upwards; whereas heavier elements, such as iron-family and platinum-family elements, base metals and noble metals, had a tendency of sinking to the Earth's core, so that the elements iron, nickel, gold and silver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rth's core. However,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atified structure of the Earth, the existence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viscosity differen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arth resulted in vertical material movement manifested mainly by cascaded evolution of mantle plumes in the Earth. The stratifications and vertical movement of the Earth were interdependent and constituted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mantle-core movement.  相似文献   
302.
将辽宁地区划分为4个幔枝构造:山海关幔枝、辽东南幔枝、建平-阜新幔枝、西丰幔枝,文章分述了它们各自组成与构造特点,并举例说明了辽宁幔枝构造通过其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对成矿的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303.
介绍了伸展构造概念与研究现状,沙麦地区中—新生代伸展构造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认为区内中—新生代盆地是地壳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伸展的结果,地壳的伸展演化并不连续,呈现幕式伸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04.
马来西亚沙捞越邦达、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均为典型的浅成—半浅成角砾岩筒构造,角砾岩及控矿类型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点。邦达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发育角砾岩筒上段的塌陷角砾岩,角砾岩筒剥蚀深度较浅,控制典型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金铜矿床,且其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发育角砾岩筒下段的爆发角砾岩和中段的流化角砾岩,分别控制斑岩型金矿化和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角砾岩筒剥蚀深度较大,对矿床的保存和找矿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305.
陕北新庄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一般河道砂体的正粒序性决定了其下部物性条件优于上部,但新庄地区长2油层组河道砂体的物性特征截然相反,而是中上部物性条件好,下部物性条件普遍差。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等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造成其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压实、胶结、次生加大等作用。指出河道边滩砂体中上部储层为该区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306.
对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系地层砂岩中石英光轴的组构特征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实测的12个岩组图均呈大圆环带状,表现为多组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并以单斜对称组构为主体,具有一个对称面和垂直对称面的1个二次轴,以该轴两两对称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有2对或2对以上,表明研究区发生过不容忽视的旋转或剪切运动,它们的构造变形史可能具有多次活动性,并伴随有地温上升的过程。根据水平相岩组图所做的主应力轨迹图显示F56断层是形成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和集贤村构造区的内部边界条件,并表明通二井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在北部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向南逐渐转为东西向;最小主压应力方向在集贤村构造区以北东向为主,在中南部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则以近南北向为主。  相似文献   
307.
讨论了洪水对洪泛区或滞蓄洪区中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方法,包括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洪灾发生时含有有毒物质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地下水的污染等影响评价方法.这些方法是洪水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的核心,也是整个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这些方法可为制定洪水对洪泛区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指南或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8.
新疆伊宁盆地活动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宁盆地主要分布有巩留南、喀什河、雅马特等6条活动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向与北酉一北北西向。其中巩留南断裂、喀什河断裂、雅马特断裂等在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时期有过多次显著的新活动,切错了晚更新世一全新世堆积物。在喀什河断裂上1812年发生了8级大展,形成长约100km的地震形变带。在巩留南断裂、雅马特断裂、伊宁断裂上也有受控于断裂近代新活动的中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309.
长江口海域新生代地层与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口海域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勘察查明,新生代地层可分为5个地震层。分别为第四系、上新统、中新统上段、中新统下段及始新统。第三纪地层自东北向西南依次超覆、减薄尖灭,上部被第四纪地层不整合覆盖。沉积基底主要由晚侏罗世火山岩系及燕山晚期酸性小岩体构成,未发现早第三纪及晚白垩世断陷盆地。断裂构造很发育,按展布方向大体可归为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3组,皆为正断层。前两者数量多、延伸长、断距大,与同区的航磁异常构架吻合。北东向断裂分段明显,西南段为第四纪断裂,中段为晚第三纪断裂,东北段为早第三纪断裂;而北西向断裂分段不很清晰。两者的垂直位移速率平均在0.015mm/a。本文对该海域有关的几个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10.
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构造解析技术,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圈定出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对该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了该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