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康康  刘景双  陈昕 《地理学报》2008,63(5):473-481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水资源供需变化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化管理,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分析了水资源供需平衡框架,可利用水资源和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97-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水资源供需区域差异明显,鞍山市水资源供需失衡明显,但缺水量逐渐降低,2005年仅缺水0.32×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达到65.56%,用水属于高度紧张;抚顺市水资源供需基本持平,近几年余水量逐渐增大,2005年余水5.25×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达到35.11%,用水属于中高度紧张;本溪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可利用水资源大于需水量,2005年余水8.65×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达到27.96%,用水属于中高度紧张。鞍山的需水结构以农业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为主,两者达到总需水量的76%;抚顺以生态环境需水为主,达到60%,农业需水次之,达到23%;本溪生态环境需水达到67%,工业需水次之,为15%。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水资源供需变化差异的基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政策法规是水资源供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2.
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生物有效性氮磷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植被从阔叶林向灌木林及灌草丛的演变过程中,土壤全氮、活性有机磷含量出现下降;而速效氮、硝态氮、速效磷及水溶性磷的含量出现显著的降低,灌草丛土壤中速效氮、硝态氮、速效磷及水溶性磷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原生阔叶林土壤减少28.09%、65.44%、69.42%和81.71%;同时,土壤脲酶、蛋白质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原生阔叶林土壤减少74.72%、63.08%和50.32%。在喀斯特山区土壤生物有效性氮磷含量的变化明显地受到植被群落演变的影响,森林退化主要导致土壤硝态氮及水溶性磷数量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3.
154.
选取新疆奇台县的134个土壤样本,利用土壤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导数光谱分别对4 种小波函数进行多层离散分解,采用PLSR方法分别建立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反演模型,并对其精度值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小波分解获得的各层低频系数以1~3层较高,而其余各层则较低。所有函数分解的6层中,均以第2层低频系数建模的精度最高,随着分解层数(>2层)的增加,其精度值和显著性明显降低。相同尺度下,采用4种小波函数的低频系数构建的反演模型的精度差异较小,而Bior1.3为最优函数;基于Bior 1.3分解的ca2低频系数建模的R2达0.964,RMSE仅为8.19 mg·kg-1,且为极显著水平,为最佳反演模型,经样本检验后发现,此模型可用以快速、准确估算土壤高光谱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55.
闫恒乾  王辉赞  周树道  刘均  王龙 《海洋学报》2017,39(11):128-140
基于简单海洋数据同化数据集的逐月再分析海温资料,对197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40年的太平洋及我国周边海域温差能资源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温差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北半球的20℃等温差线从冬季到夏季可由20°N扩展到40°N,而南半球的温差受季节变化相对较小;温差能有效开采区域集中在30°S~40°N范围内,但纬向分布不均;可近似将气候态平均的20℃等温差线作为全年可开采区域的边界;(2)太平洋绝大部分海域的温差能等价深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最大可达近2 m/a;温差能的变异系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但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有效开采区域之内的变异系数在各季节均低于0.1;(3)我国温差能资源在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最为丰富,其温差维持较高水平,能量密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能量的稳定性较好且可实现全年有效开采,其最佳利用时间为5-7月,最差利用时间为2-3月;(4)太平洋温差能储量在TW量级,且以2.83 GW/a的趋势递增。  相似文献   
156.
西太平洋海域海山地形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威克—马尔库斯海山区、马绍尔群岛、中太平洋海山区及莱恩群岛5个海山区的平顶海山与尖顶海山地形进行分形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海山地形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海山形态投影覆盖法揭示平顶海山具有单分形的大尺度构造分形,尖顶海山具有大尺度构造分形和小尺度结构分形的双分形结构。海山等高线尺度法分形结果显示,同一海山区平顶海山分维值小于尖顶海山的;同一海山不同高程段等高线分维值基本保持稳定,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可以参考并使用它进行地貌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157.
周剑  杨毅恒 《世界地质》2009,28(1):82-85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程度, 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模型、HCZ模型、Hubbert模型和翁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并结合定性分析得出, 到2010年和2020年时, 中国石油可采储量分别为 39.87~45.17亿t和54.37~64.57亿t, 扣除开采消耗的可供储量, 原油生产能力可保持在1.56 ~ 1.85亿t。  相似文献   
158.
闽北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通过分析闽北地质灾害与降水的关系, 建立了闽北地质灾害与降水的关系模型(有效雨量) , 并应用GIS技术开发了闽北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闽北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近10天的降水均有关系, 与当天大暴雨和近3天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 群发性地质灾害大多在近3天合计雨量≥180 mm或近3天雨量≥100 mm且中4天(或远3天) 有连续性暴雨的情况下出现。降水量(有效雨量) 大小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呈指数关系, 出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雨量为: 在中南部高易发区为60 mm, 在中北部中易发区为75~80 mm, 在北部低易发区为100 mm。  相似文献   
159.
We report the first study of the Re-Os systematics of cobaltite (CoAsS) using disseminated grains and massive sulfides from samples of two breccia-type and two stratabound deposits in the Co-Cu-Au Idaho cobalt belt (ICB), Lemhi subbasin to the Belt-Purcell Basin, Idaho, USA. Using a 185Re + 190Os spike solution, magnetic and non-magnetic fractions of cobaltite mineral separates give reproducible Re-Os analytical data for aliquot sizes of 150 to 200 mg. Cobaltite from the ICB has highly radiogenic 187Os/188Os ratios (17–45) and high 187Re/188Os ratios (600–1800) but low Re and total Os contents (ca. 0.4–4 ppb and 14–64 ppt, respectively). Containing 30 to 74% radiogenic 187Os, cobaltite from the ICB is amenable to Re-Os age determination using the isochron regression approach.Re-Os data for disseminated cobaltite mineralization in a quartz-tourmaline breccia from the Haynes-Stellite deposit yield a Model 1 isochron age of 1349 ± 76 Ma (2σ, n = 4, mean squared weighted deviation MSWD = 2.1, initial 187Os/188Os ratio = 4.7 ± 2.2). This middle Mesoproterozoic age is preserved despite a possible metamorphic overprint or a pulse of metamorphic-hydrothermal remobilization of pre-existing cobaltite that formed along fold cleavages during the ca. 1190–1006 Ma Grenvillian orogeny. This phase of remobilization is tentatively identified by a Model 3 isochron age of 1132 ± 240 Ma (2σ, n = 7, MSWD = 9.3, initial 187Os/188Os ratio of 9.0 ± 2.9) for cobaltite in the quartz-tourmaline breccia from the Idaho zone in the Blackbird mine.All Mesoproterozoic cobaltite mineralization in the district was affected by greenschist- to lower amphibolite-facies (garnet zone)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to Late Cretaceous Cordilleran orogeny. However, the fine- to coarse-grained massive cobaltite mineralization from the shear zone-hosted Chicago zone, Blackbird mine, is the only studied deposit that has severely disturbed Re-Os systematics with evidence for a linear trend of mixing with (metamorphic?) fluids.The new Re-Os ages and extremely high initial 187Os/188Os ratios of cobaltite reported here favor a magmatic-hydrothermal genetic model for a multi-stage REE-Y-Co-Cu-Au mineralization occurring at ca. 1370 to 1349 Ma, and related to the emplacement of the Big Deer Creek granite pluton at ca. 1377 Ma. In our model, deposition of paragenetically early xenotime and gadolinite was followed by an influx of Mesoproterozoic evaporitic brines and magmatic-hydrothermal fluids containing metals and reduced sulfur derived from mafic and oceanic island-arc Archean to Paleoproterozoic rocks in the Laurentian basement. Cobaltite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upon cooling of these fluids at an inferred temperature of 300 °C or below.  相似文献   
160.
大横路式钴(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横路式钴(铜)矿床产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增生地体内,是国内新近发现的新类型钴矿床,其矿化特征独特、埋藏浅、规模大,具有较高潜在经济价值.矿床赋存于老岭群富硼、碳粘土岩夹硅质岩建造之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鞍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硫化物、砷化物形式存在,钴以硫钴镍矿、辉砷钴矿、方钴矿和含钴黄铁矿等形式与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共生.通过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特征研究,证明该矿床既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特征,又受后期变质热液的强烈叠加,属海底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