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13篇 |
免费 | 3282篇 |
国内免费 | 47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20篇 |
大气科学 | 2520篇 |
地球物理 | 3062篇 |
地质学 | 10663篇 |
海洋学 | 2165篇 |
天文学 | 72篇 |
综合类 | 1288篇 |
自然地理 | 27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9篇 |
2023年 | 388篇 |
2022年 | 704篇 |
2021年 | 843篇 |
2020年 | 837篇 |
2019年 | 1007篇 |
2018年 | 805篇 |
2017年 | 883篇 |
2016年 | 905篇 |
2015年 | 955篇 |
2014年 | 1171篇 |
2013年 | 981篇 |
2012年 | 1210篇 |
2011年 | 1186篇 |
2010年 | 970篇 |
2009年 | 988篇 |
2008年 | 973篇 |
2007年 | 1046篇 |
2006年 | 1076篇 |
2005年 | 903篇 |
2004年 | 790篇 |
2003年 | 694篇 |
2002年 | 581篇 |
2001年 | 546篇 |
2000年 | 453篇 |
1999年 | 403篇 |
1998年 | 395篇 |
1997年 | 330篇 |
1996年 | 287篇 |
1995年 | 242篇 |
1994年 | 224篇 |
1993年 | 194篇 |
1992年 | 180篇 |
1991年 | 133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The Cartographic journal》2013,50(1):12-21
Abstract<title/>Cartogram is a technique for visualis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spatial data. It has two main types, i.e. distance cartogram and area cartogram. Area cartogram is a transformed map in which areas are resized in proportion to an attribute value. A number of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area cartograms. Some researchers consider cartogram as a very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visualisation of spatial data, while others doubt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because of the possible distortion in shape and/or disconnectivity in topology.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rea cartogram for visualizing spatial data. In this study, two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One i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atic maps and cartograms, and the other is the 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area cartogram. Two sets of data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re used, i.e. 2005 China population data and 1996 US election data. Results show that cartogram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1996 US election data which provides a qualitative result (i.e. in binary form or nominal data), but thematic map is far more effective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2005 China population data which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result (in classes or ordinal data). It is also found that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area cartogram, pseudo-cartogram is the most preferred technique and Dorling cartogram is the least preferred one. 相似文献
992.
There are abundant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CBM)resources in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and the prospects for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promising.To promot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BM resources of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is area,we studied previous coalfield survey data and CBM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Then,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as content and methane concentration vs.coal seam thickness,burial depth,coal reservo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and roof and floor lithology.In addition,we briefly discus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CBM accumulation.First,we found that the coal strata of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relatively simple in structure,and the coal seam has a large thickness and burial depth,as well as moderately good roof and floor conditions.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oal reservo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conducive to the enrichment and a high yield of CBM.We believe that the preservation of CBM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burial depth,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Furthermore,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ults,the coal seam of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synclinal shaft and buried at depths of 700-1000 m should be the first considered fo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3.
江苏及邻近地区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计算了2000~2010年江苏及邻近地区561个ML≥1.5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结果显示,江苏及邻近地区的地震视应力平均值为0.91 MPa,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相当。视应力与震级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在震级相对较大时表现出一定的高震级对应高视应力的特点。视应力高值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中部至南黄海海域,次高值集中分布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苏鲁交界地区、安徽段固镇至定远附近地区和肥东、巢湖一带,反映了以上地区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及地壳应力状态。不同区域ML2震级档视应力的差异性基本反映了区域地质环境、构造活动等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4.
以发光细菌法监测了粤东柘林湾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生物毒性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所有站位的周年调查中,最低相对发光度为84%,最高为131%,各站位的表层水、底层水和沉积物的相对发光度的年均值都在100%以上,其水体和沉积物均属于低毒或无毒水平,表明该海域尚未被有毒物质污染。由于海水对海洋发光细菌的活化作用,大部分检测样品的发光度都超过对照样品的发光度。监测样品的相对发光度在周年和季节变化上没有规律性,与细菌季节变化的关系不明显,相对发光度的高低与细菌生理群数量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沉积物样品生物毒性的发光细菌监测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95.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炼焦用煤为主。聚乎更矿区四井田位于木里煤田的最西端,经详查、勘探提交煤炭资源量2.5亿t,煤类为气煤、1/3焦煤、焦煤、1/2中粘煤、弱粘、瘦煤、贫瘦煤、贫煤、不粘煤。通过对下2煤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煤岩特征及煤类的统计分析,认为区内同一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含煤地层和上覆岩系的总厚度增大而增高,在垂向上随煤层层位的降低而增高;四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其煤类分布总体表现北东到南西沿煤层倾向变质程度逐渐增高,沿煤层走向呈带状分布,但在井田边界断层附近煤的变质程度要比其它地段相同深度煤层的变质程度稍高;四井田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部分地段受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本文联合使用云南、四川和贵州地震台网的85个地震台站在2008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记录的49130个地震、317366个初至Pg震相绝对到时数据和2674110条高精度的相对到时数据,采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川滇南部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39621个地震的震源参数,探究了川滇南部中下地壳流和腾冲火山区岩浆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南部上地壳的速度异常特征与地表地形密切相关;(2)小江断裂带的中下地壳存在一条绵延近二百多公里的低速异常结构,最南端受到红河断裂带的阻挡而终止于断裂带南段北侧,这可能是川滇南部的一条中下地壳流,低速异常结构在红河断裂带南段转而向南东流动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可能为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3)红河断裂带各段速度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重定位后的震源分布显示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南段虽然不如北段地震活动强烈,但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较北段深;(4)腾冲火山区西侧和北侧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的低速异常体推测为通过怒江断裂带形成的岩浆通道从中地壳涌入上地壳的岩浆囊,可能反映了自更新世延续至今的以橄榄玄武岩和安山岩为主要岩性的壳内岩浆活动,持续的岩浆活动为地表热活动提供了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97.
韩城矿区为我国煤层气勘查的重要区块,WL1井组位于象山煤矿西侧,区内煤层厚度大、发育稳定。根据WL1井组获得的煤储层参数可知,该区的煤层煤化程度R0为1.85%~2.05%,煤储层压力2.39~2.65MPa,渗透率为0.22~3.50mD,3号、5号、11号煤层含气量分别为8.38、8.46和6.63m3/t。区内构造简单,含煤地层富水性弱-中等。综合区内地质条件分析认为,韩城WL1井组是具有煤层气开发、生产潜力的区块之一。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小波分析的CT图像噪声类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T图像噪声的类型进行识别,采用相适应的去噪方法提高图像去噪效果,减少去噪中的盲目性。分析小波高频子带系数的能量分布,利用直方图的信噪比和曲线拟合图的积分,对CT图像中最常见的两类噪声,即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进行识别。直方图的信噪比R为0.2,曲线拟合图积分A为60,可作为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分界线。对大量含噪CT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CT图像噪声类型的识别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999.
龚家方4号斜坡涌浪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库区滑坡来说,不能只考虑滑坡体本身造成的灾害,还要考虑滑坡体引起的涌浪灾害,为了研究滑坡涌浪的传播、衰减规律,在Geo-wave软件的技术上,二次开发形成FAST软件。以三峡库区龚家方4号斜坡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75、156、145 m的库水位条件下,在长约23 km、宽约10.4 km的区域内进行涌浪数值模拟,获得涌浪传播模拟数据。经过模拟软件数据处理模块的计算分析,形成了分析涌浪传播规律的一系列图件。对不同水位下涌浪模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库水位的下降,滑坡产生的最大涌浪值和在对岸的爬高值都有增长的趋势,但其对航道存在威胁的时间逐渐变短。模拟区各位置的最大波高空间分布形态具有中间内凹、两翼沿岸坡延伸的特征。涌浪传播的急剧衰减区基本分布在涌浪源附近1 km的范围内,涌浪源处的波高越大,单位距离内的涌浪下降高度也越大。由于涌浪在岸边有叠加、壅高现象,建议航道内船只经过地质灾害点附近时应沿江中心快速通行。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在1:5万尤溪县等四幅区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就本区广泛分布的梨山组沉积岩的沉积环境。通过沉积地层的基本层序划分、地方性剖面模式层序的建立及采用相分析,划分出辫状河及交织河沉积。辫状河积的河道宽、深化值大、沙滩及坝形成侧向连续的带状砂体。细粒沉积薄而少,多呈不连续状,构成“砂包泥”的宏观特征,交织河流具低梯度、低弯度、快速填积的低能及广阔的洪泛盆地,河道沉积的砂体在侧向上包含于细粒沉积物中,由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