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7篇
  免费   6473篇
  国内免费   3285篇
测绘学   1196篇
大气科学   2622篇
地球物理   3109篇
地质学   11289篇
海洋学   2296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1330篇
自然地理   2791篇
  2025年   30篇
  2024年   417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803篇
  2021年   911篇
  2020年   885篇
  2019年   1052篇
  2018年   856篇
  2017年   919篇
  2016年   926篇
  2015年   986篇
  2014年   1196篇
  2013年   1008篇
  2012年   1249篇
  2011年   1203篇
  2010年   985篇
  2009年   993篇
  2008年   975篇
  2007年   1047篇
  2006年   1076篇
  2005年   903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694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断裂和裂缝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详细剖析断裂和裂缝组成和结构相似性的基础上, 计算了贝尔断陷T5和T2两层构造图上断裂信息维和10口井布达特群岩心裂缝信息维, 分析了影响断裂和裂缝信息维的因素, 达到了从断裂信息维去预测裂缝分布的目的.影响断裂和裂缝信息维的因素包括密度、延伸长度、断层性质以及岩性, 但从根本上讲断层性质及岩性对信息维影响体现在断裂的密度上, 因此信息维应该是断裂发育程度的度量, 利用断裂信息维与裂缝信息维关系、裂缝信息维与裂缝密度关系预测裂缝的分布, 有利的裂缝发育带有3个区域, 与现今见油气井分布吻合.   相似文献   
32.
依兰矿区第三系上部的砂泥岩段,因泥岩的水敏水化作用及粗砂岩易坍塌等原因造成,区内钻孔孔壁极不稳定,经常发生粘卡钻具事故。为抑制泥岩的水敏水化,阻止泥岩水化和井壁岩石剥落,增强其防塌能力,在选择腐植酸钾做主剂的基础上选择CMC作降失水增粘剂,选择分子量为300万~500万、水解度30%的聚丙烯酰胺(PAM)作絮凝剂,以加速岩屑沉降,控制固相侵入,降低失水。在钻遇半胶结泥岩时,为防止缩径、坍塌,采用在泥浆中加入重晶石粉,把泥浆比重调整到1.15~1.20g/cm~3,利用泥浆液柱压力控制泥岩缩径和孔壁坍塌。通过实验及现场应用,为该区选择的KHM-CMC-PAM高聚物泥浆配方,能有效地防止水敏性易塌地层的粘卡钻事故,具有护壁防塌、提高钻效等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33.
伍跃中  王战  过磊  校培喜 《地质学报》2009,83(7):964-981
系统收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et 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晋宁期以S型为主,优势方位不明显。加里东期优势方位为北东向,以A型为主,北西向处于次要地位,以I型为主。海西印支期,优势方位为北西向,岩石类型在海西早、中期以I型为主,海西晚期至印支期以A型为主。此时北东向处于次要地位,岩石类型以A型为主。燕山期,整个祁漫塔格地区昆中断裂以北均为A型,以南形成新的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I型。并且,燕山期昆中断裂以北早期以北西向为主,晚期以北东向为主。上述情况说明,至少自加里东期以来,该区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成因类型等诸方面都始终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带的活动强度、力学性质交替变化的控制,并且由老到新总体上存在着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变化趋势。因此,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并非同一构造机制下形成的岩浆弧,而是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替作用控制的、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类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34.
长白山地区火山碎屑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白山地区全新世火山活动活跃,发育了良好的火山空降、火山碎屑流、火山涌流和火山泥石流堆积物。这些堆积物交错堆积,野外区分较为困难。在火山碎屑地层剖面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了各种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样品。在实验室通过粒度参数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对堆积物成因类型进行了判别,讨论了火山空降堆积物和火山碎屑流堆积物随着与火口距离变化的规律。首次对研究区内粒度范围为62.5~0.02μm的细火山灰进行了粒度分析,对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碎屑涌流中细火山灰端元分布特征和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5.
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 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相似文献   
36.
In order to track the space-time variation of regional strain field holistically(in a large scale) and to describe the regional movement field more objectively,the paper uses a nonlinear continuous strain model focused on extracting medium-low frequency strain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a region with no rotation.According to the repeated measurements(1999~2001~2004) from GPS monitoring stations i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 obtained by the Project of "China Crust Movement Measuring Network",and with the movement of 1999~2001(stage deformation background) as the basic reference,we separat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in 2001 from the data of 2001 and 2004,and the results indicate:(1) the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has a discriminating effect o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moreover,the deformation mode and background had not only certain similitude but also some diversity;(2) The movement field before the earthquake was very ordinal,while after the earthquake,order and disorder exist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displacement field;The displacement quantities of GPS monitoring stations were generally several millimeters;(3) Th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before earthquake was basically tensile in an approximate EW direction and compressive in the SN direction,and tension was predominant.After the earthquake,th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in the Sichuan area was compressive in the EW direction and tensile in the SN direction,and the compression was predominant.In the Yunnan area,it was tensional in the NE direction and compressive in the NW direction,and tension was predominant;(4) The surficial strain before the earthquake was dominated by superficial expansion,the contractive area being located basically in the east boundary of Sichuan and Yunnan block and its neighborhood.After the earthquake,the Sichuan area was surface contractive(the further north,the greater it was),and south of it was an area of superficial expansion.Generally speaking,the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the accumulation of energy i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Special attention shall be focused on the segment of Xichang-Dongchuan and its neighborhood.  相似文献   
37.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是一种利用人工场源研究地层、构造等深部地质特征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山东省海阳市郭城地区鑫泰金矿床的应用研究表明,CSAMT法可以较好地用于确定矿体的产状和大致地层结构,在矿体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8.
日照市岚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岚山区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数量结构,总结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3个片区的特点,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论述了兖州矿区18上煤底板煤系高岭岩(土)的地质特征、赋存状态、矿石性质,并在产品研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石合理的利用途径,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衰老矿井资源综合开采和开发提供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0.
本文首次利用碳酸盐岩C,O,Sr稳定同位素探讨了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海洋沉积环境的演变。测试结果表明,该区中侏罗世碳酸盐岩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