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435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652篇
地质学   1061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A macroscopic transport model is developed, following the Taylor shear dispersion analysis procedure, for a 2D laminar shear flow between parallel plates possessing a constant specified concentration. This idealized geometry models flow with contaminant dissolution at pore-scale in a contaminant source zone and flow in a rock fracture with dissolving walls. We upscale a macroscopic transient transport model with effective transport coefficients of mean velocity, macroscopic dispersion, and first-order mass transfer rate. To validate the macroscopic model the mean concentration, covariance, and wall concentration gradient are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and the Graetz solu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local-scale variations and constant concentration boundaries, the upscaled mean velocity and macrodispersion coefficient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Taylor–Aris dispersion, and the mass transfer flux described by the first-order mass transfer model is larger than the diffusive mass flux from the constant wall. In addition, the upscaled first-order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the macroscopic model depends only on the plate gap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 Therefore, the upscaled first-order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independent of the mean velocity and travel distance, leading to a constant pore-scale Sherwood number of 12. By contrast, the effective Sherwood number determined by the diffusive mass flux is a function of the Peclet number for small Peclet number, and approaches a constant of 10.3 for large Peclet number.  相似文献   
152.
p—范分布的近似表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范分布是一个包含拉普拉斯分布、正态分析、均匀分布等常见分布的分布族。用p-范分布描述观测误差的统计特性,只需假定误差的分布为单峰、对称,因此、p-范分布似然平差可以避免事先假定误差的具体分布模式,而在平差过程中确定未知参数及误差的分布具有自适应的特点。但是p-范分布的密度函数比较复杂,不利于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 的研究表明,p-范分布可以近似地表示为拉普拉斯分布与正态分析或正态分布均均匀分布的线性组全。p-范分布与本文给出的近似分布具有相的前四阶矩。由于拉普拉斯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的密度函数都比较简单,用近似分布代替p-范分布会使相关的问题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153.
拟合推估新用——新逼近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江文 《测绘学报》2001,30(4):286-287
作为拟合推估的新用之一,提出一种带有随机量的新逼近模式,将拟合推估的通行算法,去短取长,藉以推得良好的插值。  相似文献   
154.
圆弧形凹陷地形表面覆盖层对入射平面SV波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ourier Bessel级数展开法,给出了表面具有覆盖层的圆弧形凹陷地形对入射平面SV波散射问题的一个解析解,并利用该解分析了不同深宽比凹陷地形表面覆盖层刚度和厚度对入射SV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地形表面覆盖层的存在,即使厚度很薄,也会显著增加对入射SV波的放大作用,该放大作用可达到单一凹陷地形的2.5倍以上.覆盖层刚度和厚度的变化对入射平面SV波也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5.
研究了宁夏南部地区(35°20'~37°40'N,104°30'~106°30'E)小震综合机制解的变化特征.发现在中强地震前,该地区小震综合机制解的P轴方位偏离平均值,向E或SE偏转,其仰角有增大的趋势,同时小震纵波(Pn和Pg)初动符号一致.6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区P轴方位与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因此该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近几年来的地震活动图像显示,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向中卫、中宁和同心地区集中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6.
天津及邻区1999~2000年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使用的是天津市、河北省地震台的 P,Pn波初动方向资料 ,研究了 1 999~ 2 0 0 0年发生在天津及邻区的 4个地震的震源机制。其中 1 999年 8月 1 1日河北省大城县 ML 3.1地震发生在大城断裂上 ,震源机制解的节面 (走向 2 0 8°,倾角 54°,滑动角 1 2°)与大城断裂的走向一致。2 0 0 0年 1月 2 6日蓟县 ML 3.3地震发生在蓟县 -邦均断裂上 ,震源机制解的节面 (走向 2 85°,倾角 77°,滑动角 1 38°)与蓟县 -邦均断裂的走向一致。表明这两个断层在活动 ,这两个地震发生在多年来 (有感 )地震不多的地区 ,并且是发生在首都圈中部 ,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7.
盆地超压层段非幕式突破期的地热场模型数值解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星  吴冲龙等 《地球科学》2001,26(5):513-516
盆地超压层段的地热场模拟对超压成因研究及油气生成,排放机理分析有重要意义,但求解超压层段的热传递方程的数值解法至今仍没有被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超压流体速度场,由于超压流体发生幕式突破之前的排出速率极低,其速度场v=vxi vzk近似满足条件Эux/Эx Эuz/Эz=0,可将其近似地视为稳定的不可压缩的无源流体,利用这一条件及相应的边界压力条件,可使整个计算过程得到简化,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地热场模型有限元数值解法和模拟软件,能够实现对含油气盆地在幕式突破之前的超压层段地热场进行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158.
边界条件对土层粘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汉龙  高玉峰  朱伟  费康 《岩土力学》2001,22(4):408-412
边界条件是土层粘弹性地震反应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地表面,一般作为自由边界,而对于地下深处基岩面,边界条件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静止边界,二是非静止边界的。首先给出了在时间域内单层地基一维土层粘弹性地震反应封闭解析解,然后从理论上分析边界条件对土层粘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认为采用静止边界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得到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符合天然地震记录形式,而采用非静止边界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得到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初始阶段出现较大幅度的振荡现象,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这种振荡现象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当土层阻尼较小或剪切波速增长时,振荡现象加剧;当土层阻尼比较大或剪切波速减小时,振荡现象减弱。此外,采用非静止边界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表现出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层对基岩输入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逐步转化为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59.
加拿大西部块状硫化物矿石普遍地发生过硫化物的压溶和增生。增生作用根据增生体的成分可以分为同质增生和异质增生,根据动力环境可以分为静态增生和动态增生。三晶嵌接结构可以是静态增生的产物。压溶和增生是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岩和变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脉石矿物的压溶可使原生矿石就地加富,硫化物的压溶可使成矿物质发生再活化。增生可促进矿质沉淀。富含硫化物的地层之所以能成为地球化学障而有利于后期热液叠加和层控矿床的形成,硫化物晶芽的增生是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0.
郭建华 《矿产与地质》2001,15(3):177-180
研究表明南和沟铜矿床受剥离断层和变质热液两重成矿作用控制,具有多因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