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717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81.
The Rankine–Hugoniot (RH) jump relations for normal shock waves in van der Waals fluids have been studied in order to improve a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ose shock related phenomena as observed in a real atmosphere which cannot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ideal gas model. The RH jump relations for the pressure, density, particle velocity, temperature, speed of sound, adiabatic compressibility and change-in-entropy across the shock front have been analysed in terms of the non-idealness parameter of the gas, downstream Mach number and adiabatic index of the gas. Further, as the strength of shock waves may range from weak to strong, the convenient forms of RH jump relations for weak and strong shock waves have been discussed, simultaneously. Finally, the effects on the flow-field behind the shock front have been explored due to the non-idealness parameter of the gas, downstream Mach number and adiabatic index of the gas.  相似文献   
982.
王喜龙  贾晓东  王博  王熠熙  王俊  向阳  靳浩  付聪 《地震》2018,38(1):35-48
中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经过数字化改造以后, 观测资料的采样频率显著提高。 流体观测资料中的高频数据含有丰富构造信息, 为我们捕捉地震孕育及发生过程中的前兆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 高频信息的出现激发了对数据分析方法改变的需求, 如何研发与数字化高频观测资料相匹配的数据处理和异常识别方法, 从高频观测数据中挖掘潜在的前兆异常信息, 成为目前地震地下研究者首要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应用概率密度分布法对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174组水位、 水温分钟值高频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鲁甸6.5级地震前共有10个水位测点和7个水温测点出现高频信息异常, 异常多集中在滇西南构造带的滇中次级块体两侧, 且随着时间推移, 有向震中区逼近的变化特征。 通过对震源区及附近地区地壳结构、 构造应力作用及更大范围的区域动力演化特征进行分析, 发现异常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川滇地区地壳运动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说明概率密度分布可有效反映出区域构造应力作用, 同时也验证了利用概率密度分布在流体观测数据的高频信息异常提取方面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3.
桐柏-大别地区中温热液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整理了桐柏一大别地区与中温热液金矿床有关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整理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及硫可能来自不同的源区.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元素和硫主要来自流体下渗及回返过程中流经的各类岩石.成矿流体的这种性质对于造山带内带及两侧金矿化的产出规模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4.
沉积盆地古隆起对油气成藏起到明显控制作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制约也不可忽视。砂岩型铀矿通常就位于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和盆地内部隆起附近。隆起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具体体现在:控制地下水补-径-排体系、控制层间氧化作用、控制沉积相带发育、伴生断裂促进物质输运以及为成矿供给铀等。中国北方沉积盆地中新生代以来经历复杂的构造活动,盆地域内非均衡发展而多形成隆起,因此我国铀矿找矿尤其需要重视隆起对铀成矿的控制。其中,盆地内部找矿应重点关注被大幅抬升的隆起,而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上找矿需重视微隆起以及基底上覆地层的褶皱。将隆起作为关键控矿要素,优选适用的攻深找盲方法,精细刻画盆地基底隆升形成的背斜、褶皱及伴生断裂,可有效提高铀矿找矿效率并拓展铀矿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985.
986.
茎柔鱼主要分布于东太平洋,是我国鱿钓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气候变化对其栖息地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依据1950?2015年海表温度(SST)、海表高度距平(SSHA)以及尼诺指数(Ni?o3.4指数),计算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分析在厄尔尼诺(El Ni?o)、正常气候和拉尼娜(La Ni?a)条件下适宜栖息地的时空变动。分析表明,海表温度距平(SSTA)和SSHA与Ni?o3.4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Ni?o3.4指数与SSTA和SSHA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HSI值呈显著负相关。依据气候事件的定义,将研究年份划分为El Ni?o年,正常年和La Ni?a年。研究发现,在El Ni?o年,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海面高度上升,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缩小,导致适宜的栖息地面积范围缩减;而在正常气候和La Ni?a年份,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增大,因此适宜的栖息地面积范围增加。此外,Ni?o3.4指数和茎柔鱼渔场HSI纬度重心呈显著正相关,在El Ni?o事件下适宜的栖息地纬度重心向南偏移。研究认为,不同ENSO事件下茎柔鱼渔场环境变化显著,进而影响茎柔鱼适宜的栖息地范围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87.
Platform carbonates diagenesis in salt basins could be complex due to potential alterations of fluids related and non-related to diapirism.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iagenetic history of the Hettangian to Pliensbachian platform carbonates from the Tazoult salt wall area (central High Atlas, Morocco). Low structural relief and outcrop conditions allowed to define the entire diagenetic evolution occurred in the High Atlas diapiric basins since early stages of the diapiric activity up to their tectonic inversion. Precipitation of dolomite and calcite from both warmed marine-derived and meteoric fluids characterised diagenetic stages during Pliensbachian, when the carbonate platforms were exposed and karstified. Burial diagenesis occurred from Toarcian to Middle Jurassic, due to changes of salt-induced dynamic related to increase in siliciclastic input, fast diapir rise and rapid burial of Pliensbachian platforms. During this stage, the diapir acted as a physical barrier for fluid circulation between the core and the flanking sediments. In the carbonates and breccias flanking the structures, dolomite and calcite precipitated from basinal brines, whereas carbonate slivers located in the core of the structure, were affected by the circulation of Mn-rich fluids. The final diagenetic event i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me of meteoric fluids into the system during uplift caused by Alpine orogeny.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relevant influence of diapirism on the diagenetic modifications in salt-related basins in terms of diagenetic events and involved fluids.  相似文献   
988.
大洋岩石圈俯冲变质作用直接影响俯冲带岩浆作用和地幔组成的不均一性。近年的研究发现,大洋岩石圈俯冲变质作用非常复杂。本研究以采自西南天山富含脉体的变质岩样品为例来探讨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过程中流体对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根据岩石学特征,将该样品分为三部分:榴辉岩部分、退变蓝片岩部分和脉体。脉体以绿辉石为主、并普遍含有碳酸盐矿物和磷灰石,反映该样品经历过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富CO_2、P和卤族元素的流体改造。样品的全岩Lu-Hf等时线年龄为332±24 Ma,这与前人用SHRIMPU-Pb锆石定年等方法得到的西天山峰期变质年龄一致。这三部分样品的全岩Th-U-Nb-Ta-Zr-Hf、稀土元素等不易迁移元素的配分模式均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表明其原岩与OIB类似。这三部分样品的K、Rb、Cs、Ba等元素相对亏损,且含量变化较大,在蓝片岩部分的含量明显高于榴辉岩部分,表现了这些元素的活动性。另外,白云母中富集Rb、Cs、Ba元素,以及K和Rb、Cs、Ba之间很好的相关性体现了白云母的存在对这些元素的控制作用。这些岩石样品主要经历了两阶段变质作用,即榴辉岩化过程和不同程度水化作用改造。第一阶段中,K、Rb、Cs、Ba等水溶性元素丢失,而第二阶段中,外来流体造成水化作用改造,并使水化程度高的蓝片岩部分形成了大量白云母等含水矿物,使这些元素表现出再富集并得以保存。因此,如果白云母稳定存在,俯冲大洋岩石圈简单变质脱水则难以解释岛弧岩浆高K、Rb、Cs、Ba等水溶性元素特征。  相似文献   
989.
靳野  方念乔  袁晓博  胡克 《地学前缘》2021,28(1):334-352
西南印度洋脊的ODP 735B岩心中拥有大量富含钛铁氧化物的含氧化物辉长岩,此现象在岩性单元Ⅳ中表现尤为显著.同时,岩性单元1中主要硅酸盐矿物亦具有独特的成分变化趋势.以前研究将造成岩性单元I中氧化物辉长岩成因和主要造岩矿物成分变化趋势归因于具浮力的、高度分异的富钛铁熔体的作用,这些熔体应形成于735B钻孔之下或其附近...  相似文献   
990.
稀土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倍加关注其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环境地球化学行为。赣江作为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之一,发源于稀土资源富集的赣南地区,而其下游水体及周边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异特征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以赣江北支水体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赣江北支水体中稀土元素总量在地表水中为230~1 146 ng/L(均值458.85 ng/L),地下水中为284~1 498 ng/L(均值634.94 ng/L),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为177.9~270.7 mg/kg(均值226.99 mg/kg)。PHREEQC模拟计算表明,水体中的稀土元素主要以碳酸根络合物(REEC03+)的形式存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总体上均表现为重稀土元素相较于轻、中稀土元素富集,沉积物未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性;水体具有Ce、Eu负异常特点,而沉积物表现为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指示氧化还原环境和水岩相互作用对稀土元素在水-沉积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沿流向具有上升趋势,而水体中重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不断减弱,同时碳酸根络合物(REEC03+)的占比不断降低,反映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受到pH、胶体吸附、络合作用以及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水体中重稀土元素的富集受到碳酸根络合反应的影响,Ce、Eu负异常与Ce氧化沉淀和母岩特性相关。Gd异常值表明,研究区中下游水体中的Gd元素受到人为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