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847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小相岭地区苏雄组火山岩由巨厚的酸性-中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基性熔岩组成,在小相岭山脊两侧首次厘定4处古火山机构。其中,阳糯雪山古火山机构最壮观,是由火山颈相、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构成的完整古火山机构。通过系统的地质剖面研究,发现该古火山机构存在2次喷发亚旋回和15个火山韵律,2次喷发亚旋回之间出现了1次明显的火山间歇期。小相岭地区古火山机构的发现,进一步厘定了苏雄组火山岩的喷发方式和构建特征,对进一步研究苏雄组酸性火山碎屑岩的起源及新元古代陆内裂谷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随着信息技术和测绘科学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空间数据获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信息化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其高精度、快速的非接触式扫描测绘方法改变了传统空间数据采集模式。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三维数字化保护是目前社会的研究热点,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来重建古建筑独特复杂的表面模型,为古建筑数字化管理和修复提供数据参考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以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构建古建筑三维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洞窟类实例对古建筑点云数据处理和NUBRS三维模型复杂曲面重建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3.
旅游对古镇地方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周庄的多案例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辽  苏勤 《地理科学》2016,36(5):766-771
综合运用倾听、照相、参与式观察、访谈、笔记等多种调研方法,选择能代表周庄旅游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游憩场所,收集田野调查数据,游客、居民、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的访谈数据,分析周庄古镇地方性多样化建构的过程。研究发现资本权力是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力,是地方性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化知识影响社会空间的氛围,通过对社会秩序和关系的再生产影响地方性,文化中的艺术扮演了营造氛围的重要角色,间接培育地方性;民俗生活属于社会文化层面的软实力,发自内心的民俗活动促进了睦邻友好和相互交流,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对权力和资本规训进行诗意的抵制,增加了地方的日常生活性。  相似文献   
154.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eep Amur Plate border structure, seismogravimetric (density) and geoelectric sections of the plate lithosphere crossing geologically and seismically defined plate boundaries are compiled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its lithosphere. The model demonstrates the almost ring structure of the plate with its inner part dipping for 50 km and uplifted fringing. The plate boundary zone consists of orogenic belts (Mongol-Okhotsk, Selenga-Stanovoi, Transbaikal, and Sikhote-Alin) and margins of the Siberian and North China platforms. The plate boundaries are described by mantle diapirism models with a largely bilateral inclined dip of its bordering belts.  相似文献   
155.
武当山地块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张成立  周鼎武 《地球化学》1999,28(2):126-135
武当山地块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为具大陆拉斑玄武央珠大陆板内岸 浆侵入的产物,是古陆块裂并保存在造山带内基底岩块的重要证据,这表明南秦岭和扬子板块曾存在晋宁期固结的统一古陆块,该古陆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6.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下二叠统生物礁古油藏及隐伏礁预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陈学时  耿忠霞 《地质学报》1999,73(4):350-359
广西宁明县亭亮下二叠统茅口组生物礁古油藏,为十万大山盆地已暴露破坏的礁古油藏之一。该古油藏的含沥青储层主要分布于礁体的上部和顶部,含沥青礁灰岩厚达98m以上,礁储层次生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深埋有机溶剂作用,同时在空间上还与礁顶部古风化壳和不整合面密切相关,论文深入探讨了礁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埋藏一构造发展史,有机质演化史及成岩孔隙演化史三者的配置关系和成藏机理,另据地震和电法资料  相似文献   
157.
中国东北全新世干湿状况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国玉 《地质论评》1999,45(3):255-264
通过综合分析植物花粉,沙土埋藏土壤,泥炭形成与发展,沙丘活动历史,黄土状土堆积和黑土发育等多种资料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湿润程度或土壤水分含量在5ka BP以前的早中全新世较低,中晚全新世不能增加,早中全新世最干燥时段出现的^14C年代9-8ka BP,中晚全新世湿润时期可能是最近的2ka,近现代气候比过去10ka平均状况湿润。  相似文献   
158.
河南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及埋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世全  李占杨 《现代地质》1999,13(3):298-300
产于西峡盆地的恐龙蛋化石计有7 科、8 属、10 种以上, 主要分布于晚白垩世的高沟组和马家村组。其埋藏特征为: 含蛋层数多, 自下而上约20 层; 恐龙蛋大都为原地埋藏,成窝性好, 化石完整; 恐龙蛋集中区分布在冲积扇下、中部及洪泛平原内; 不同类型的恐龙蛋可在同一层面或上、下层中产出; 恐龙蛋在窝中的不同排列形式反映了恐龙产蛋的多样化;原地埋藏的恐龙蛋化石多产于一个正粒序层中、上部的细碎物中  相似文献   
159.
崔俊山 《海岸工程》1999,18(3):55-57
该建筑物的基本横跨黄河故道及堤岸,并贯穿有地下防空洞。本文介绍了这一建筑物的复杂的地基的处理,建筑物已使用0余,经多次监测,基本没有发生异常沉降。  相似文献   
160.
In the late Miocene, giant ancient pockmarks, which are fairly rare globally, developed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In this paper, to determine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se giant ancient pockmarks in the Yinggehai Formation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data and multiattribute fusion technologies, we analyzed the planar distribution and seismic facies of the ancient pockmarks and compa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pockm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