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475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孔翔  卓方勇  苗长松 《热带地理》2016,36(2):216-224
在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居民作为文化传承者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认同是文化保护的重要基础,而对居民经济利益和文化自信的扰动则是旅游业影响居民文化认同的主要路径。为了验证旅游业发展状况、居民文化认同与古村落文化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旅游业发展状况不同的宏村、呈坎和许村3个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如果能显著增加居民的收入,并为居民创造在开放的交流环境中建立文化自信的机会,则能增进居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但如果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分配很不合理,甚至明显存在适应“他者”需求的造假行为,则可能降低居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因此,旅游业发展状况对古村落文化保护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合理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将对古村落文化的原真性保护造成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22.
赵绳武  王猛 《西北地质》2009,42(4):46-52
前震旦系碧口群,属四川古陆核西北缘,中新元古代发育的岛弧型建造,经晋宁运动碰撞拼贴,组成扬子地台的一部分,本身固结成为古陆。在其周边及东部成带分布了含锰岩系。目前各含锰矿带上的锰矿床,具体层位归属有蓟县纪、震旦纪、寒武纪等之不同认识。经分析研究认为,含锰岩系均属前震旦纪摩大岭复背斜褶皱带(即碧口古陆)之上的盖层型震旦寒武纪沉积,大致应为同一时代,即晚震旦世。由于各带所处地质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的不同,锰矿特征明显有异,南含锰矿带临接扬子地台,为弱还原地质环境相对稳定,以优质锰矿类型为主;北含锰矿带紧邻秦岭地槽,凹陷较深为还原环境,以高磷锰矿为主。在该带含锰岩系的构造岩性有利部位,易形成风化淋积型锰矿床。故在寻找锰矿过程中,应区别对待,注意优质锰矿的辨认,并对本区锰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3.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牧地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由于中深层地震成像存在盲区,长期以来对古牧地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笔者采用高精度重磁和电法CEMP综合物探技术对古牧地地区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新认识.研究成果表明,古牧地构造为博格达山前褶皱冲断带的前锋构造,受阶梯状断裂控制.古牧地构造纵向上具多层构造特征,其中浅层为紧闭型逆冲倒转背斜,中层为受阶状逆冲断层控制的屋脊状断块,深层为潜山披覆型冲断背斜.重力异常显示古牧地背斜西围斜可能是一完整的背斜构造,古牧地中深层构造和古牧地背斜西围斜评价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lanar rocking response of an array of free‐standing columns capped with a freely supported rigid beam in an effort to explain the appreciable seismic stability of ancient free‐standing columns that support heavy epistyles together with the even heavier frieze atop. Following a variational formul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o the remarkable result that the dynamic rocking response of an array of free‐standing columns capped with a rigid beam is identical to the rocking response of a single free‐standing column with the same slenderness yet with larger size, that is a more stable configuration. Most importantl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heavier the freely supported cap beam is (epistyles with frieze atop), the more stable is the rocking frame regardless of the rise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cap beam, concluding that top‐heavy rocking frames are more stable than when they are top light. This ‘counter intuitive’ finding renders rocking isolation a most attractive alternative for the seismic protection of bridges with tall piers, whereas its potential implementation shall remove several of the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seismic connections of prefabricated bridge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5.
《水文科学杂志》2013,58(2):277-291
Abstract

A group of ancient dams (c. second—first century BC) was located during an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the Sanchi area in central India. Comparison of reservoir volumes with estimated inflows suggests that their design was based on hydrological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126.
袁春  王嵩嵩 《吉林地质》2012,31(1):80-83
古河流冲刷是影响煤矿规划、设计、开采方式不同的常见原因之一,并直接影响煤炭回收率、原煤质量。本文系统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三种比较合理的预测方法。三种不同方法预测的综合利用,使之能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27.
匡立春  齐雪峰 《地质学报》2011,85(2):224-233
本文记述了首次在西准噶尔布龙果尔地区发现的古油藏基本地质情况,探讨古油藏产出的地质层位及时代归属,对古油藏油源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油藏成藏预测模式.认为上古生界古油藏所在的和布克河组一段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中生界古油藏产出层位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推断和布克河组古油藏油源可能来自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  相似文献   
128.
据青藏高原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引对阿尔金和东昆仑造山带中主要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类岩体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原始古陆系统隶属关系结果得出:岩体类型、岩石类型组合、成岩时代、岩浆系列、岩浆源岩物性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均可完全进行对比,认为前晋宁和晋宁期S型花岗岩类,可能是在碰撞造山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由成年期TTG陆壳局部或循环熔融形成;加里东和华力西期以I型和A型花岗岩类为主,推测是在一种大陆岩石圈伸展减薄或是大陆裂谷动力学背景下,由地幔基性超基性岩浆上侵引起中下地壳岩石局部熔融产生的一种岩浆作用产物,源区可能是副变质类型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下地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提出阿尔金和东昆仑造山带古老基底同属一个古陆系统.  相似文献   
129.
额尔古纳地块古老变质岩系重新厘定为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与风水山片麻杂岩.对兴华渡口群与风水山片麻杂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本区的变质作用特征,并对额尔古纳地块的基底构造背景及成因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0.
古气候变化与地下热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地下热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与当地古气候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古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了地下热水接受补给时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区地下热水的补给为更新世前古代大气降水。大约在8.2~10.2 kaB.P.和18.1~19.2 kaB.P.这两个时间段,可能是由于当时温度较低导致关中盆地地下热水补给偏少;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的补给过程受古气候的变化影响呈现非等速补给特征,可能存在一定的古地下水形成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