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Existing automated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mmonia in natural waters suffer from serious ‘salt error’ in estuaries because of changes in pH, ionic strength and optical properties with salinity. A modified automated indophenol blue method is described which minimizes the ‘salt error’ to less than 8% over the entire salinity of estuaries.  相似文献   
102.
Horizontal gradients in atmospheric aerosol strong acidity have been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rate of neutralisation of aerosol H+ by gaseous ammonia. The results indicate a pseudo-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for this reaction within the range 4×10-6 s-1 to 4.1×10-4 s-1 consistent with model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derived by other methods. The rate constant is reduced as the aerosol becomes less acidic, which is reflected i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ate constant and aerosol H+/NH4 + ratio.  相似文献   
103.
链、镛放养使微型生态系统的水柱氮、磷浓度和磷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至实验结束时,各实验组的水柱颗粒磷、总磷和氨氮浓度都比对照组高,而正磷酸盐浓试和沉积物磷的量均低于对照组。这种变化以鳙单养系统为最大,其次是链、镛混养系统,链单养系统的变化最小。微型生态系统中正磷酸盐浓度同浮游动、植物密度和初级生产力显著相关,氨氮浓度同所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则多半与正磷酸盐相反。实验观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浓度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荣成市水产科技研究所1997年对桑沟湾海水水质的监测、阐述了该湾水温、盐度、透明度、pH和三氮的变化特征,并与1983年调查结果作了对比,分析了近几年桑沟湾水质变化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5.
By combining field observations with a statistical approach and a simple but effective estuarine analogu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cycling of arsenic in the Tamar estuary have been elucidated. As(III) and As(V) enrichment in the water column is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localized inputs and effective recycling of sediment interstitial waters. The profiles of As(V)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NH4+ and are dominated by an estuarine maximum resulting from an input from the sediments. As(III) profiles are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dissolved manganese and exhibit both fresh water and estuarine maxima. As(III) appears to be effectively removed at the freshwater/brackish water interface by a combination of heterogenous oxidation, catalysed by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and adsorption on to iron oxyhydroxide. The estuarine distribution of As(III) within the water colum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ublished rates of oxidation of As(III) to As(V) by both inorganic and microbiological processes. The reduction of As(V) to As(III) in the sediments is incomplete. On the basis of our observations a tentative estuarine arsenic cycle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06.
研究目的

查明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Cr(III)、盐分、有机质)对土壤NH4+−N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制革污泥的安全农用及土壤NH4+−N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污染物影响下土壤中NH4+−N向NO3−N的转化规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特征。

研究结果

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组分对土壤中NH4+−N硝化过程的抑制程度排序为:Cr(III)>盐分>有机质。外源Cr(III)进入对土壤中NH4+−N的转化速率和转化量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土壤中盐分和有机质主要影响硝化作用的启动时间和降低硝化速率。随着土壤中Cr(III)含量由100 mg/kg增加到250 mg/kg,培养90 d后NH4+−N的转化量由94.23%降低到19.38%。高浓度Cr(III)和盐分在污染初期对土壤中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随土壤老化过程中Cr(III)生物有效性降低及微生物适应性增强,不同污染特征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逐渐趋同,硝化功能菌(NitrosospiraNitrosomonasNitrosospira)丰度增加明显。

结论

冗余(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制革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因子是Cr(III)(R2=0.53,P<0.01)、NH4+−N(R2=0.59,P<0.005)和NO3−N(R2=0.53,P<0.01)。

  相似文献   
107.
三氮是我国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其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受到高度关注。近几年,地下水位波动带中的三氮迁移转化已经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在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定量分析相关研究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地下水位波动带形成及特点,梳理波动带中三氮迁移转化过程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最新研究表述及成果,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现有研究表明:水位波动带中环境指标如土壤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规律,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基因更多样化,并呈现一定的分布特征。随着地下水位波动,包气带中的三氮易浸溶进入地下水并发生迁移。地下水位上升,硝化作用减弱,反硝化作用增强;地下水位下降,硝化作用增强,反硝化作用减弱。为完善水位波动带三氮迁移转化过程研究,应进一步关注:(1)将水化学演化分析与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方法相结合,深入探究水位波动带三氮转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2)除关注硝化、反硝化作用外,增加异化还原、同化还原和厌氧氨氧化等作用过程的研究;(3)细化分析更多情境、更多影响因素的水位波动过程,识别水位波动带三氮转化的关键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08.
克隆获得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谷胱甘肽S-转移酶(Sc-GSTσ)和热休克蛋白90(ScHSP90)基因的cDNA全长,分析了它们的组织表达差异及其在氨氮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Sc-GSTσ的全长cDNA为1 414 bp,含有639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212个氨基酸,Sc-GSTσ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GS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31.88%~43.40%;而Sc-HSP90的全长cDNA为2 752 bp,ORF为2 181 bp,编码726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HSP90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6.77%~87.05%。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Sc-GSTσ和Sc-HSP90在缢蛏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均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氨氮胁迫后,Sc-GSTσ和Sc-HSP90 mRNA在肝胰腺中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表明氨氮胁迫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2个基因可能参与机体解毒或防御过程。但胁迫后期表达量下降推测是机体的防御能力有限,不足以完全保护宿主免受应激诱导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作者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10、20、50、100、150μg/L的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中,检测4种代表性多环芳烃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质量浓度多环芳烃的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究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氨氮浓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存活以及能量收支变化。结果显示,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随着盐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盐度为25和30时,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为100%,低盐96hLC50为10.14,高盐为44.36;方斑东风螺存活率随氨氮浓度上升逐渐下降,当氨氮质量浓度为0~20 mg/L时,存活率均为100%;氨氮96 h LC50为253.83 mg/L。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实验中,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和排氨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50、8.62和0.07 mg/(g·h),耗氧率在盐度35时达到最大值,为1.84 mg/(g·h)。氨氮实验中,摄食率和排粪率在10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58和10.42 mg/(g·h),耗氧率和排氨率在20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9和0.13 mg/(g·h)。通过能量收支方程发现,随着盐度和氨氮浓度的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