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49篇 |
免费 | 932篇 |
国内免费 | 10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09篇 |
大气科学 | 800篇 |
地球物理 | 1106篇 |
地质学 | 2603篇 |
海洋学 | 757篇 |
天文学 | 77篇 |
综合类 | 384篇 |
自然地理 | 4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213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187篇 |
2017年 | 249篇 |
2016年 | 272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395篇 |
2013年 | 393篇 |
2012年 | 475篇 |
2011年 | 415篇 |
2010年 | 376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331篇 |
2007年 | 473篇 |
2006年 | 391篇 |
2005年 | 336篇 |
2004年 | 301篇 |
2003年 | 283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200篇 |
2000年 | 187篇 |
1999年 | 164篇 |
1998年 | 145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一维变分算法的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温湿廓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温、湿度廓线的一维变分算法的反演能力,用北京地区2010—2011年00和12时(世界时)的多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亮温资料进行试验。首先,利用同时次的地面观测资料、红外亮温(由地基微波辐射计自带红外传感器测得)及探空观测数据,给出提取无云样本的方案,得到432个无云样本;再以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得到的模拟亮温为参考,对无云条件下的观测亮温进行质量控制;然后利用探空数据进行模拟试验,结果发现,一维变分算法对3 km以下的温度廓线有较大调整。使反演结果更加接近探空,而对湿度廓线在0—10 km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最后利用一维变分算法对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进行大气温湿廓线反演,将结果与探空对比可以看出,温度廓线的均方根误差小于2.9 K,绝对湿度的均方根误差小于0.47 g/m~3;进一步与地基微波辐射计自带神经网络的反演结果比较表明,一维变分的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大气。 相似文献
992.
山岭隧道工程具有隐蔽性、施工复杂性、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科学的勘察方法,是查明隧道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海淀区西山隧道为依托,针对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关键地质问题,运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工程物探、水文地质勘查等综合勘察方法,有效地查明隧址区的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和地下水分布特征,全面、客观地评价隧道进出口段边坡及仰坡稳定性、隧道围岩质量与稳定性、隧道涌水量、地应力及有害气体等工程地质问题,并针对不良地质现象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工期紧张、地形困难且日趋增多的山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着重论述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项目监理的职责、质量保障措施及实施.通过论述说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引入项目监理机制的必要性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岩芯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对临南油田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颗粒分选中等,磨圆较差,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表现为中低孔特低—低渗的特征,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铸模孔。综合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认为: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主要受基准面旋回、沉积、成岩以及构造作用的影响;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其次是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其他沉积微相储层物性较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溶蚀作用则可改善储层物性;此外,构造作用所产生的裂隙也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对储层物性起到了积极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控制分蘖角度对群体温度、群体相对湿度、群体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均会产生一定影响。选用2006年水稻有关研究数据,分析水稻分蘖角度对群体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群体温度在07:00-19:00处理大于CK。分蘖高峰期到孕穗期CK白天群体相对湿度大于处理,齐穗期到灌浆期处理群体相对湿度大于CK。群体CO2浓度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均为处理大于CK,其他生育期差异不显著。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是处理前期和后期上层截获的光能均小于CK,群体内消光系数小。控制分蘖角度形成了有较高温度、较低湿度、高CO2浓度和适宜光分布的群体,可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根据吉林省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及易发影响因素,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及防治分区,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太湖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代几次大的洪涝灾害及其损失表明洪涝灾害是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格局及其在防洪除涝过程中的作用,在总结以往治水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形势下防洪水利工程和建设思路,提出流域减灾目标和应采取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98.
999.
For decades, stochastic modellers have used computerized 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to produce random numeric sequences fitting a specified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Unfortunately, none of th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we tested satisfactorily produced the target distribution. The result is generated distributions whose mean even diverges from the mean used to generate them, regardless of the length of run. Non‐uniform distributions from short sequences of random numbers are a major problem in stochastic climate generation, because truly uniform distributions are required to produce the intended climate parameter distributions. In order to ensure generation of a representative climate with the stochastic weather generator CLIGEN within a 30‐year run, we tested the climate output resulting from various 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The resulting distributions of climate parameters showed significant departures from the target distributions in all cases. We traced this failure back to the uniform 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themselv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quality control approach to select only those numbers that conform to the expected distribution being retained for subsequent use.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goodness‐of‐fit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random numbers generated. Normally distributed deviates are further tested with confidence interval tests on their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new approach on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generated and the subsequent deterministic process‐based hydrology and soil erosion modelling are illustrated for four climatologically diverse site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