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815篇
地质学   858篇
海洋学   19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A Bayesian probabilistic approach for damage detection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ivil structures (Sohn H, Law KH. Bayesian probabilistic approach for structure damage detec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1997; 26 :1259–128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yesian approach to predict the location of plastic hinge deformation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vibration tests of a reinforced‐concrete bridge column. The column was statically pushed incrementally with lateral displacements until a plastic hinge is fully formed at the bottom portion of the column. Vibra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at different damage stages. The proposed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was able to locate the damaged region using a simplified analytical model and the modal parameters estimated from the vibration tests, although (1) only the first bending and first torsional modes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test data, (2) the locations where the accelerations were measured did not coincide with the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and (3) there existed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undamaged test structure and the analytical model. The Bayesian framework was able to systematically update the damage probabilities when new test data became available. Better diagnosis was obtained by employing multiple data sets than just by using each test data set separately.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12.
张林  杨洪平  裴翀  高玉春 《气象》2018,44(2):268-276
文章介绍相邻雷达在重叠区回波差异的检测方法,造成邻近两部雷达在重叠区回波差异的原因分为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排除遮挡、地物/超折射杂波及大气衰减等外界因素,根据雨滴直径与下落末速度的关系,对相邻两部雷达基数据进行时间、空间一致性匹配,比较邻近两部雷达在重叠区域中相同时间、相同采样空间上的回波观测值,若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则是由雷达自身一些因素造成的。文章采用了郑州雷达一次频率源故障过程和广东一次飑线过程中的数据作为个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相邻两部雷达在重叠区的观测值差异,在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实时运行监控业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当检测出某一部雷达与邻近几部雷达存在明显的观测差异时,可通过报警方式将信息传送至雷达机务人员,以便及时查找和解决雷达的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213.
桥梁工程跨河水准测量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桥梁工程跨河水准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要点,对各种跨河水准测量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以某特大型桥梁工程的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14.
新型FMCW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在大桥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B-SAR)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变形监测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监测手段,该方法拥有高精度,覆盖面大等优点。基于FMCW技术的Fast-GBSAR系统采用调频连续波技术,相较于国内已有的基于步进连续波技术的类似系统,该系统处理速度提高30倍,并拥有更高的可靠性。Fast-GBSAR在国内已对多座大桥进行了公开测试,监测结果表明Fast-GBSAR测量精度能达到0.01 mm,在变形监测领域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215.
在PAKSEY大桥的施工过程中,对节段梁的预制、节段梁的悬臂拼装以及桥面体系的施工进行了精密的测量控制,从而使桥面线形与设计线形的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216.
变形监测是大跨度桥梁营运期间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介绍了湘潭湘江三大桥主桥在营运期间桥梁内部的微观测量和桥梁外部的宏观测量,表明综合测量是了解桥梁“健康”的有效方法,同时对其宏观测量的应用模型和数据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17.
提出了一种从机载LiDAR点云数据中提取水陆桥梁的新算法,采用先滤波分类再识别桥梁的策略用于桥梁主体及其与地面连接处脚点的提取。首先对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严格滤波,在此基础上利用多个阈值对非地面脚点进行初步提取;然后引入Alpha-shapes算法对初步提取结果进行分割,并辅以面积阈值提取出属于桥梁主体部分的脚点;最后提出一种顾及地形特征的点云区域生长算法,用于准确提取桥梁主体与地面连接部分的脚点。实验证明,本文算法对水面和陆地桥梁提取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18.
刘德儿  王亮  彭涛 《测绘科学》2011,36(5):211-213
道路边桩是用来控制道路宽度的一个道路要素,边桩分为道路征地红线边桩和实际道路设计宽度边桩.在内业处理过程中需要将这些边桩及其相关的边桩距离、中桩绘制在设计图上.为了将这些数据按照成果提交要求快速准确绘制,本文提出了一套绘制算法,并鉴于设计数据格式为AutoCAD格式,利用ObjectArx组件技术对算法编程实现,实现了...  相似文献   
219.
在对形态学滤波和区域生长算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桥梁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和区域生长算法的滤波结果的差异进行桥梁探测的算法.算法不受桥梁形状的影响,桥梁可分叉、无需平行和等宽,甚至在部分桥梁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也有效.通过3个不同场景的桥梁实例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20.
提出了一种基于Dijkstra方法的网络分层算法,实现了两点间节点数最少条件下最短通路的求取,并与传统Dijkstra算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