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和构造物理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是地质力学构造控岩控矿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是上世纪70-80年代初,在构造地球化学领域关于应力矿物、岩石变形-变质关系、构造控矿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应用动力成岩成矿载体的"构造岩相带",在新疆沙尔托海铬铁矿开展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后续研究,从"动力成岩成矿"阶段,发展到现今的"构造物理化学"阶段。基于固体力学原理,研究认为变形岩石由偏应力场引起,偏应力场可分为差应力状态和各向等正应力状态两个部分,后者被命名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不仅能引起岩石体积变化,也能影响其中化学平衡,是一个物理化学变量。结合胶东金矿的长期研究发现,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是化学平衡的结果,物理化学环境才是化学作用的原因,提出"构造力改变压力温度等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认识。创建"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方法,预测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得到证实,促进胶东从危机矿山重灾区转而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经过40多年的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找矿实践,构造物理化学取得显著进展,1996年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设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322.
大面积软弱地基浅层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健  姚浩  贾敏才 《岩土力学》2005,26(10):1685-1688
结合上海市某工程地基加固实践,对无填料振冲法加固饱和疏松粉细砂地基和井点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加固粉细砂及下卧扰动软粘土地基的两种技术进行了介绍,经过加固处理的地基均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加固效果进行的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类似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3.
探讨差应力对熔体分布和成分演化的关系,利用细粒闪长岩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石变形,主要包括静态熔融实验和有差应力参与的动态熔融2种类型。实验首先统计了熔体含量、确定了实验重要参数,然后分别描述了动、静态熔融实验后闪长岩的显微特征;并且通过对动、静态熔融实验结果熔体分布情况的对比,结合熔体成分电子探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细粒闪长岩的部分熔融中,熔体在差应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方向展布,并从差应力大的地方向差应力小的地方运移,差应力的作用使得高含水矿物(角闪石)先于熔点低的斜长石发生熔融,说明差应力促进了岩石的熔融,使得熔体成分向Si、Al等方向转化,即从基性向酸性转化。  相似文献   
324.
The Sabaudia's lake consists of a protected coastal lagoon, located in the central Italy, historically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mortality events of marine fauna during warmer months. A field study was monthly conducted on mussels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cultivated inside the lagoon, measuring hemocyte parameters as total circulating count (THC), viability (HV), spreading and oxidative response to in vitro phagocytosis stimulation. A depress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spring season, as indicated by higher values of hemocyte circularity and lower luminescence levels related to respiratory burst, also associated to modulation of THC and HV. The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appeared as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ing influence on the phagocytosis activity. Therefore, the hemocyte variations have been intended as early danger signal to evaluate the immunodepression induced by the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which could reveal in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situations for mussel survi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